有一个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却隐含着重大的意义。这就是福特级在纽波特纽斯船厂唯一的50万吨级超级船坞建造时,都是船头朝外搭建。而下水出坞时也是船头向外,整体往外移动下水。甚至福特级的后两艘准备同时在一个船坞内建造,龙骨墩都提前摆好了。就算是2艘一起建,也都是船头同步向外,船尾向内。而不论是观察自产翘头还是大平板的建造和下水出坞的过程,都是船头向内,在下水出坞时是倒退着移动,最终顺利完成出坞过程。有人可能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各国大船厂习惯性的问题而已。就像有的国家的汽车全部靠右行驶,而有的全部靠左行驶一样。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问题绝没有那么简单。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福特级不是不想同样以倒退的方式下水出坞,而实际上是绝对不敢这么做!
这就在于,首先两国生产航母的超级船坞的深度标准不同。纽波特纽斯的这个超级船坞,也是全美唯一的50万吨级干船坞。其深度按说是不太达标的,只要12.9米。过去也不止一次说过。要生产8万吨、10万吨一直到13万吨级的超级航母,要求生产船坞的深度超过14米,最好在14.5米以上。纽波特纽斯这个船坞建造的时间比较早,显然达不到这个要求。而且尼米兹级和福特级都是核动力航母,本身的吃水就比较深。如果仔细观察,就发现下水前的福特级的水线上限,已经和船坞边缘几乎一样高了。这样就会导致要安全下水出坞,在模块入坞组装前就要提前考虑未来下水出坞的安全问题,否则就有新船在下水期间就有船底碰撞坞门口海底的搁浅风险。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福特级采取了3大应对措施:第一,就是在坞内采用相对低矮的龙骨墩。
一般建造民用巨轮或的龙骨墩的高度在2米左右,以方便船底工人喷涂施工。而福特级的建造龙骨墩要低矮的多,不超过1.2米,这样在坞内灌水后,船底可以离开龙骨墩更大的安全距离。第二个措施,就是在下水前尽量减少内部的舾装作业。因为如果大量舾装材料入场并且安装到位,全航母在下水前至少增加五六千吨的自重;会相对增加大半米的吃水深度。如果下水时没有这么多的舾装自重,那么就再增加大半米的安全下水深度。不过这么做并不符合当今先进造船工艺普遍大规模预舾装的潮流。导致福特级在下水后舾装期高达3到4年。而新兴大国同类舾装可能只需要12个月。只不过超级大国的现役航母多,掩盖了福特级工期严重超标的问题。第三大措施,也就是最需要重点说的,这就是所有福特级的下水出坞过程,都需要以船头朝外,船头先出坞的方式进行。这么做的好处在哪里呢?这就是超级大国目前的所有现役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们,其实分为两种球鼻艏。
一种球鼻艏是尼米兹级首舰尼米兹号那种胆型球鼻艏。其特点是球鼻艏的最大吃水深度大于主龙骨的最大吃水深度,而基本和尾舵以及4大螺旋桨的最大吃水深度相同。而后来的尼米兹级和所有福特级,都改为了纺锤型的球鼻艏。这种球鼻艏的吃水深度其实是减小的,和主龙骨的最大吃水深度一致,但是却让船尾底部的尾舵和4大螺旋桨的下边缘突出了出来。不论尼米兹级的胆型球鼻艏,还是福特级的纺锤型球鼻艏。其实就是单纯的球鼻艏功能,和大多数货船一样只有部分提高穿浪航速的作用,里面并没有球鼻艏声呐,兼任声呐探测和作战功能。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局面,这就是在纽波特纽斯的船坞不够深的情况下,如果尼米兹级和福特级下水出坞,那么最好是船头朝外。此时如果球鼻艏碰不坏,那么后面最宝贵也是最脆弱的双尾舵和4大螺旋桨也高概率碰不到海底而损坏。
而如果万一因为水位不够高,下水出坞期间发现球鼻艏先碰了海底,那么可以立即停止下水出坞的过程。反正所有尼米兹级和福特级的球鼻艏内部都没有昂贵的巨型球鼻艏声呐换能器,那么损失也不过是重新焊接其球鼻艏外壳的几块钢板。但是一旦船尾向外先下水出坞而碰坏了昂贵而精密的4大螺旋桨,那么不但损失惊人,而且该航母的交付期起码要多延长一年,那么问题就真的大发了。10万吨的福特级下水出坞过程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么在同一个坞内再造更大的航母基本没有可能性。而新兴大国所有造大型载机大舰的船坞,都是14米深度以上,甚至还有21米级的超级深坞。哪怕是造到13万吨到15万吨级,也可以倒退着下水出坞,根本不用担心尾舵和4大螺旋桨会碰触海底。同时倒退出坞,也暗示所有大型载机大舰其球鼻艏内部,都有全球最大吨位的超级声呐换能器。
比洞呜呜已经足够大的换能器还大。10艘尼米兹级看似威风,实际上一旦离开了护航神盾,对空情的感知非常有限,而对水下情况的掌握则是近乎全盲,更不用说全面对抗了。到福特级上也不过刚刚具备了部分盾面,而对水下仍然是一无所知,必须依靠其他舰艇的通报才能被动躲避伏击。而新兴大国的正规载机大舰,神盾和超级声呐一样不缺,让自身具备大气层和水下两大范围内的强大而独立的感知和作战能力。一旦发射高能脉冲震波,足够一次性震晕上百海里范围的所有海狼和弗吉尼亚。最终翻着肚皮和死鱼一起上浮,可就真的很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