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占豪:33人死亡8人失踪!河南暴雨有4大启示|2021-07-23

河南暴雨洪灾,截止到昨天死亡25人,那时候就知道人数还会增长,因为有些失踪人口还没统计,今天就增长到了33人,还有8人失踪。看到这些数字,心中无比难过,但那么大的灾难,原来不敢想会有多少伤亡。


不过,中国的洪灾伤亡,反而成了英国BBC嘲讽中国的一个点。很显然,英国BBC的意思是,投入500亿建成“海绵城市”建在哪了?是不是当年吹的牛吹破了?嘲讽得虽然很隐晦,但意思都到了。



那么,BBC这次嘲讽的500亿建海绵城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郑州《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公示,他们建成了5162公里长的排水管网,包括主城区的191条行泄通道;建设改造具蓄水与净水功能的海绵公园、滨河生态缓冲带,再生水利用率达50%。


是的,提出规划是在2017年,目标是在2030年投入534亿建成“海绵城市”,所以这是14年的规划,也就是说14年完成规划的工程。那么,现在完成了多少呢?根据郑州公布的相关数据,2020年海绵城市建成达标面积占22.5%;消除易涝点125处,占比77%。也就是说,这个“海绵城市”的规划是在按计划进行,距离建成还有近10年时间。


而且,所谓“海绵城市”也不是说有能力吸无限量的水,像这次郑州的降雨量千年一遇,太大太大了,再怎么海绵也吸不完!1个小时超过200毫米,相当于150个西湖的水1个小时内倒到了郑州市,24小时降水超过550mm,相当于郑州近一年的降雨量,这什么城市能顶住?任哪个城市也顶不住!


所以,要防这些灾害,还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问题,包括安防设施、安防意识、自救能力等等,都需要提升。


譬如,这次郑州地铁因雨水倒灌淹死人的情况,就是没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那我们该如何做好更高级别的防范就非常重要了,这是需要我们完善的地方。不过,500多人被困地铁车厢,再晚一会五百多人可能就真的救不出来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还有地铁的运行机制,对未来雨量的监控判断和地铁运营的机制的联动,都是需要完善的。无论别人是不是故意嘲讽我们,我们还是要看到我们的漏洞和问题。


当然,英国的基础设施相比中国,已经有很大差距了,所以英国根本没有资格嘲讽中国。就在前几天,英国首都伦敦在暴雨之后就发生了严重内涝,英国的地铁、火车也都不得不停运,但那个雨与郑州的雨完全不一个级别。




当然,英国在洪水预警方面还是有系统的,早在2009年4月英国就成立了“洪水预报中心”,综合利用气象局的预报技术和环境署的水文知识,就强降雨可能引发地表水泛滥风险发布预警,把强降雨预警向郡一级发布,并帮助地方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对洪灾。


不过,看完英国“洪水预报中心”对强降雨的定义,我们就知道其实英国的应对能力远不如中国:1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3小时降雨量达40毫米,或6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都叫强降雨。那郑州这次降雨量多大呢?按照英国1个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就是强降雨的话,郑州这次的强降雨水平,在那一个小时内是英国强降雨标准的近7倍。1个小时30mm和1个小时200mm以上,完全不一个量级。所以,如果郑州这次降水水平的强降雨量,真的砸到了英国伦敦,那情况恐怕要比郑州糟糕得多!


当然,英国怎么样我们就不去假设和评判了,和他们一个2018年开始给伦敦地铁加空调,一直要加到2030年才能完成的国家我们没法去比较,大家的要求都不一样。


但是,经过这次郑州暴雨水灾,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还是想谈谈个人认为的四个启示:


一、加强公民自然灾害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预而不警”的问题


其实,如果大家注意观察,会发现过去几年异常天气增多了,因为异常天气造成重大灾难伤亡的事件是时有发生的,而且越是落后的地区遇到自然灾害越容易出现伤亡。然而,面对这种情况,老百姓对预警的提示普遍还是缺乏认知。很多预警早就通过短信、微信、新闻和社交媒体传播了,但很大多时候很多人看到当没看到,不当回事,心理上缺乏警觉,该干嘛干嘛,结果导致意外伤亡增加。甚至,有时候预警提示的情况并未出现,结果反而促成了公众“狼来了”的心理。


考虑到很多伤亡都是因为认知不够和防范不足所致,我们应该在公民教育上下功夫,提升公众对自然灾害安全防护意识的认知,让大家在对预警有足够的防护意识,在思维逻辑上解决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的问题。有了科学认知,自然就能更好应对,减少伤亡。



二、加强预警体系的组织建设,在机制上彻底解决“预而不警”的问题


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来的突然,没有足够准备自然措手不及。对于自然灾害,我们一方面是预测分析,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在防范上下功夫。我们基层是不是有预而不警的问题呢?答案肯定是有的,很多自然灾害中的死伤和财产损失,其实我们都是可以通过提高防御能力来降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机制上解决“预而不警”的问题,才能提升基层减灾防灾的能力。


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这里有一个建议,我们完全可以在各层级设置自然灾害防范预警的传导机制,在基层单位则设置具体负责的防灾减灾安全员机制,对基层防灾减灾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并且由安全员再对基层进行定期普及常识以及抗灾减灾的引导。当出现重大灾难预警时,安全员就能在基层进行动员,对减灾防灾进行指导,在灾害来临前尽早做好防范,遇到灾难也有更加专业的人进行科学引导。


三、加强基层救援知识的科普,尽量减少次生灾害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很短的现场视频,一个胡同出现塌方,一个人掉进塌方洞穴,上面三四个人架其胳膊正在施救,当时局面已经非常危急,雨水继续向塌方处奔涌。由于水流湍急,塌方随时可能扩大,情况非常危险。此时,无比需要专业的人更快速地配合救援,才能更快救人并减少次生灾害。


然而,现场的情况却令人吃惊。一群人,拿着伞或举着手机在旁边围观,他们对现场的危险毫无察觉,一无所知。不久,有两个打伞的人过于好奇靠近到塌方处的边缘,由于塌方处突然受力增大,导致进一步塌方,正在施救的3个人和被施救者4人瞬间消失在塌方深处不知所踪,生死未卜。整个过程只30秒。


从现场情况看,无人懂塌方救援知识,甚至对塌方缺乏基本认知,不但没有防范,甚至还因好奇而平添危险并酿恶果。因此,加强基层自然灾害救援知识普及对减少人员伤亡或次生灾害发生非常必要。类似这种事情出现伤亡,很显然是因为对事物的无知导致的。



四、建议基于大数据建立异常天气防灾减灾分析体系和预警信息的多渠道传播机制


坦率说,我们现在的预警机制是已经能把预警信息传递到大多数人手上的,但对普通人来说,相关预警信息对他们来说缺乏一个系统的认知。与此同时,相关预警虽然有,但诸如天气等预警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相关减灾防灾的知识、自救的知识都是缺乏的。



那么,我们是否能在我们现在已经较高的预报天气高准确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有一个提前预报自然灾害发生的能力呢?我们能否根据大数据把相关的灾难有一个相关的防范预警和应对措施呢?这些,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进行模拟研判,可以建立跨学科、跨地区、央地结合的异常天气防灾减灾进行预判分析,并基于相关信息提出防范建议。


当我们有了更加准确的预判,尤其是能更早提出防灾减灾的建议,就能更早防范可能爆发的灾难。我们根据预判,在社交媒体上多做预警式传播,通过科学预判、早期预警和防范建议等,来达到更早让公众了解情况并做防范的目的。只要这些做好了,防灾减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中国在进步,但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不能像美国英国那样不思进取,还总是黑他国,在发展商拖世界后腿!只有我们让他们脱了鞋都追不上我们,我们真的甩开他们,他们才会服气!西方国家,畏威而不怀德!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占豪:33人死亡8人失踪!河南暴雨有4大启示|2021-07-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