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快递,使命必达”,是网友们开玩笑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
然而,曾经有一位中国导弹专家,为了区区几万美金,就出卖了东风导弹的绝密资料。
他不仅把导弹最核心的7项绝密情报贩卖出去,还精心为台湾间谍科普导弹知识。
融入了中国军工专家多年心血的东风-31型导弹,从此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1
东风-31型导弹的泄密事件,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谁也没想到,原本可以震慑西方、敲打台湾的绝密武器,竟然会成为别人眼中纸糊的老虎。
1999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东风-31型洲际战略导弹初次亮相。
在当时,这是中国军方最先进最尖端的导弹。具体的技术数据,足以让某些敌视中国的国家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只有内部人士才最清楚:对外公布的数据是不太准确的。
虽然东风导弹的研制确实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想要像宣传的那样能够发射到美国本土,还是有些夸张了。
上个世纪90年代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并不友好。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一家独大,中美之间的摩擦已经初见端倪。中国必须想办法秀一把肌肉,不让大使馆被炸事件再次发生。
万万没想到的是,观看阅兵式之后的西方政要,很多并没有什么反应,甚至还对东风导弹有些嘲讽。
台湾地区已经有政客公开扬言:“东风-31型战略导弹是拉大旗作虎皮,技术数据被严重高估,根本不足为虑。”
从1986年到1999年,十几年的辛苦研制,一切却可能全部付诸东流。
如果西方国家拿到了东风导弹的全部数据,不仅会轻视,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防备部署,导弹原本的威力也都大打折扣。
2
专案组迅速成立了。所有接触过这项工作的人员,都是值得怀疑的对象。
可是参与导弹研制的,大多都是我国科研界的知识精英,一生清贫自守。哪个人看上去都不像是坏人。
再说,就算真有人被策反了,也一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会露出任何马脚。
没想到,就在专案组沮丧万分的时候,“大鱼”浮上了水面。
熟悉他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他出生于1942年,是南开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后来成为我国的导弹技术专家。
在日常生活中,他就是一个普通科研知识分子的形象,清贫、老实,学问非常扎实。
如果没有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那次相识,他也许现在还是一名备受尊重的科研专家。
在远房亲戚的那次婚礼上,郭万钧偶遇了一个名叫沃维汉的人。
沃维汉衣冠楚楚,一副成功人士的打扮,谈吐之间显得慷慨大气。在得知郭万钧的职业之后,沃维汉很热情地和他拉近关系。
宴席结束后,两个人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俨然相见恨晚的样子。
郭万钧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位难得的知己,他不会想到,沃维汉的真实身份是台湾间谍。
沃维汉是黑龙江人,早年间留学德国。在国外的日子,他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认定西方的思想才是正确的,频繁和一些流亡人士接触。
这些行径,使他成为了台湾间谍机构眼中可利用的工具。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台湾方面就完成了对他的策反。
沃维汉的任务,就是用尽一切手段,刺探中国大陆的情报消息。
郭万钧被沃维汉盯上了。为了让这位清贫的导弹专家上钩,沃维汉无所不用其极。
只要是郭万钧想吃的想玩的,沃维汉从来都是大手一挥,丝毫不心疼自己的腰包。
那时候科研人员的工资都很低,甚至社会上有传言“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郭万钧微薄的薪水也只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哪里禁得住这种诱惑?
间谍都是有技巧的。一开始,沃维汉询问的,并不是多么机密的信息,所以郭万钧没什么警惕心。
等到沃维汉开始索要东风导弹的核心机密的时候,郭万钧意识到了他的身份并不简单,必然是海外间谍。
但是这时候,他已经上了贼船,很难有回头路可以走了。
更何况,他已经深深沉迷于物质享受,由奢入俭难,再让他回归清贫生活已经难如登天。
郭万钧一咬牙,索性一条路走到黑,把自己掌握的所有机密全部卖给了沃维汉。
东风-31型导弹的全部技术数据、重要图纸,都到了台湾军情机构的手里。
3
2007年5月24日,沃维汉与郭万钧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终身政治权力,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08年11月28日,两个人都被执行了死刑。沃维汉的罪名是间谍罪,郭万钧的罪名是叛国罪。
美国一旦掌握了东风-31导弹的关键数据,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反导系统。
好在,2002年11月22日,改进后的东风-31甲洲际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最大限度地补救了东风-31数据泄露的危险。
郭万钧为了取得更加丰厚的酬劳,不仅把7项绝密情报悉数泄漏,还生怕和敌方情报机构看不懂,把导弹的所有重要知识都给对方科普了一遍,沃维汉耐心地标注上了详细的笔记。
这就相当于,送给敌方将领一把利刃,还唯恐对方不会使用,手把手教会了人家。
国家没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地方,他也对国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何以至此?
有人说,是因为科研人员的待遇比较差,工资相比国外来说太低了。
可是,郭万钧至少衣食无忧,生活不算富足但也能称得上安稳。
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万里归国,他们放弃的环境何尝不优渥?他们面对的条件难道不比郭万钧艰苦得多?
邓稼先作为“两弹一星”元勋,拿到的奖金只有20块钱。他的身体由于遭受严重的核辐射,62岁就在病痛的折磨中去世了。
他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我们不要求每一个科研人员都有这样的觉悟。但至少,不要再出现第二个郭万钧了。
如果羡慕五花马千金裘,那么完全可以辞职下海做生意,而不是靠出卖祖国来换取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