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天中美元首会晤结束,新时代的世界秩序正在拉开帷幕。
美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推动,也都随着这场会晤开启了加速。
分析与推理,只能从公开的信息获取。
大洋彼岸的另一头,与拜登同桌的共有六人,他们分别为:
国务卿布林肯Blinken(左1)
财政部长耶伦Yellen(左2)
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Sullivan(右2)
国安会亚洲事务顾问坎贝尔Campbell(左3)
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Rosenberger(右3)
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Jon Czin(现场翻译,右1)
此外,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杜如松Doshi、主任格维茨Gewirtz也都站在拜登的对面。
这一场中美元首会晤,现场一色沙利文和坎贝尔领导的国安委高级官员,而负责美国外交的国务院,除光杆司令布林肯外,无一人参与。
了解外交机制的都清楚,大国元首会晤之前,下面团队必须要取得“足够”的成果,双方必将提前达成一揽子的协议内容。
而参与会晤的成员,往往也是之前负责谈出成果的团队。
本次领导国安团队的沙利文,如71年中美破冰秘密谈判的基辛格,78年中美建交秘密谈判的布热津斯基,都是由国家安全顾问领导国安会,绕开了国务卿领导的国务院。
这个绕过很重要,代表着会面是拜登团队的主动意志。
美国务院是官僚机构,有大量的公务员,要遵循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与习惯。
当年上海锦江饭店公布的《中美联合公报》前,国务卿罗杰斯手下的国务院官员们就临时发难,对两国元首已经草签的公报提出了诸多修改意见,让周总理一度怀疑是两个部门一个红脸一个黑脸。
最终,在乔冠华与基辛格带队连夜“开夜车”的奋战下,赶在了宣布前,相互确认了公告的最终版文字,并确保台湾部分一字未改。
因此,理解了拜登让国安团队取代国务院与我们进行谈判,就明白这次会谈是拜登求着我们,也会知道,会谈一定会取得成果。
我们看一下美国这两天的公开新闻:
中美会晤当天,拜登签署了美国半个世纪来最大规模基建法案。
中美会晤次日,拜登宣布,即将在布兰纳德与鲍威尔之间,公布新一届美联储的主席人选。
基建法案决定了拜登政府的财政政策,美联储主席决定了拜登政府的货币政策,影响拜登任期最重要的两个国内政策,都与中美共识的敲定同步进行。
不要觉得奇怪,双方各表的公告中,也对此进行了比较露骨的表述。
中方:“中美有必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沟通,支持世界经济复苏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美方:“(拜登)强调了他对在国内进行影响深远的投资予以优先考量。”
而历史的巧合之处,民主党进步派推荐的美联储主席布兰纳德,正是此次参与会谈的国安会“亚洲王”坎贝尔的老婆。
然后这事儿就有趣了起来。
布兰纳德是全球金融圈碳排放规则的先锋,她主导的金碳一体化,前提必须是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在碳排放问题上达成共识。
而中美在元首会晤之前,在格拉斯哥“意外”签署了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
虽然拜登经济团队一致支持鲍威尔连任,但按照布兰纳德的方案,美国将减缓加息的步伐,有利于民主党的中期选举与下一届的大选。
当年卡特选错美联储主席导致败选就是前车之鉴。
考虑到特朗普这个威胁,以及拜登团队在基建法案上得罪了民主党进步派,拜登团队也有可能豁下老脸考虑妥协。
但减缓加息并非万能药,这会给美国带来高通胀,也会带来同样的灾难。
到了那个时候,廉价的中国制造与能源储备,可控的中美汇率,将成为民主党政府遏制恶性通胀的唯一救命稻草。
而且,随着引发通胀的美元最终流向了中国,美联储将缺乏民主党万亿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国债购买力,以兑现基础设施的选民需求。
届时,老拜登将不得不把热切的眼神转向遥远的东方。
所以,这一场会晤,民主党的财政部长耶伦来了,我们的鹤总也到了。
百年未有大变局,两次危机之大比较。
我辈有生之年应该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