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瀚海狼山:现代轰炸机出击还要不要护航?|2021-11-25

专门用于轰炸的飞机虽然在一战末期就已经出现,但是轰炸机对战争产生重大影响基本还是二战的事情。尤其是二战中后期,所有参战的大国都在拼命生产各种飞机,因此当时全球参与战争的各种飞机有二十万架以上。仅仅专业的轰炸机也有数万架。在庞大的总数量之下,就可以一次性组织上千架甚至数千架的中大轰炸机组成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机群,以铺天盖地一般的规模扑向对手的单个城市或者其他需要重点照顾(轰炸)的工业区。数千架轰炸机每架携带五六吨的炸弹,这样一次性就可以投掷上万吨的高爆弹和燃烧弹到一个单一目标之上。这种战略轰炸的威力甚至不亚于核武器的打击,因为上万吨的燃烧弹投掷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再引发的地面房屋和其他物品剧烈燃烧产生熊熊大火,往往让一个城市的所有人员都无处可逃。


因为猛烈而集中的燃烧甚至会引发强烈的大范围火风暴。任何处于这种火风暴圈之内的人员和物品都会化为灰烬。正是这种猛烈而集中的轰炸造成的损失过于,尤其是对战争中的平民过于惨烈。导致后来对是否频繁使用这种超级轰炸模式更加慎重。当然,被千机编队攻击的一方也不会坐以待毙。一旦面临这种铺天盖地式的轰炸,一定会出动所有的能起飞的战斗机进行拦截。千机大轰炸要求时刻保持密集的空中队形,才能确保大部分炸弹投掷到预定的目标区域之内,因此会给本来就机动性很差的挂弹轰炸机机造成机动性的进一步下降。因此如果防守一方有足够数量的战斗机进行拦截,对这种超级编队也会带来巨大损失。因为密集队形之下,只要防御方的战斗机瞄准开火,那么就不但会击中其中的一架轰炸机,而是会瞬间击落击伤一串。


这样一来,所有参与战略攻击的轰炸机编队,原则上都需要战斗机全程进行护航。一旦进入敌方上空出现对手的战斗机拦截,那么本方的护航战斗机就会立即和对方进行激烈缠斗。此时轰炸机群可以快速脱离,继续按照预定航线扑向目标区域。一般来说防御方的拦截都是多批次进行,因此护航的战斗机也是分批次投入战斗。对二战期间的战略轰炸编队来说,一般保持7000米以上的高度突入对方的领空,而且大部分战略轰炸,如果对方的拦截实力仍然较强,那么多选择的夜间进行。7000米以上高度可以躲避大多数的低云和积雨云,更是可以让防守方的大口径防空高炮的命中率极大下降。夜间出动,让对手很难摸到轰炸编队的真实规模和预定目标,拦截起来更加不容易。当然夜间大规模编队并且有精准护航的难度会急剧提高。不多搞几次,很难形成集体性的经验。


二战末期的大部分战略轰炸的往返航程已经超过2000公里,有些甚至超过3000公里。这样对护航战斗机的航程要求就非常之高了。要求护航战机不但格斗能力强悍而且内油也多,这本身是一个极为矛盾的要求,不过二战后期居然真有型号做到了。比如采用梅林发动机生产的P51野马战斗机,就可以全程护航并且格斗能力极强的典型。那么到了最近20年。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这就是大多数三代以后的战斗机的航程和载弹量都同步加大,对地攻击特别是精确打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很多过去由专业轰炸机进行的对地突击任务,在当今可以由战斗机或者战斗轰炸机来做。也就是专业战斗机和专业轰炸机的界限划分已经不需要那么明显。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在执行对地任务的时,一般同时携带少量的中距弹和格斗导弹。期间甚至有专门的电子战飞机伴随,因此这种攻击机群是完全不需要护航的。


除了战术轰炸编队在最近这些年的局部战争中已经不需要护航,甚至仍然保留的少量战略轰炸机的攻击行动也不需要护航。比如B52H频繁出现在最近的几场战争中,都是从数千公里外的基地携带巡航导弹起飞,最终在目前区的至少数百公里外就已经发射完所有的制导弹药,再立即返回;全程不需要护航。B2更是典型的夜间独行侠,独自来去从来不需要护航。那么是否就可以因此认为今后的轰炸机群都不需要战斗机护航了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也许B2一类的洲际隐身轰炸机确实不需要护航。但是对更多B52,包括类似的大中型非隐身轰炸机来说,实战使用频率其实更高。而过去二三十年的一些局部战争。其实基本上都是超级大国单方面攻击一些没有战略反击能力的小国。而且B52一路出击数千公里。一般沿途的国家都会给予开放领空。

说白了就是大多数沿途国家,对B52H一类的飞过基本装作没看见。但是如果将来爆发的是大国之间的全球性战争。B52一类还能不能获得普遍被开放领空,而且到了目标区附近仍然没有任何拦截的状况就不好说了。因此一定意义上来讲,如果大国之间开战,那么对战略轰炸机的局部护航还是需要的;起码在接近对手一定范围内的“危险空域”仍然需要护航。完全不需要护航的,除非是次轨轰炸机。这才是今后大国竞争的真正高边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瀚海狼山:现代轰炸机出击还要不要护航?|2021-11-2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