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大掌柜的刀:站队的变化|2021-12-12

无论是美国即将号召的民主大会,还是美国带头搞的对冬奥会外交抵制,都被外界看作是一种站队行为,能够在民主大会上得到多少人的支持,形成多大份量的声明,可以掂量出美国目前在这个世界上的影响力还留存多少。而更为核心的是针对冬奥会的外交抵制,因为这个抵制行为和民主大会上泛泛而谈的声明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声明里的内容一定会有中国,俄罗斯,但肯定还有其他内容,这就让参与签署的大部分国家有了推脱之词,表示自己只是对于民主的支持,而不是对中俄的围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吗,他们会这样为自己的站队行为开脱。

但冬奥会的外交抵制,属于直接指向中国的动作,跟风者就要掂量一下自己需要承担的后果了。首先不说中国会怎样,就是国际奥委会也不会给他们好脸色看。毕竟,这是国际奥委会的产业,它并不希望自己的这份巨大资产因为政治原因最后闹得四分五裂。其次,联合国也不会高兴。通过体育精神来化解国际矛盾是联合国一贯秉承的宗旨,如果奥运会起了相反的作用,这就完全违背了联合国的初心。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已经率先表示自己接受了国际奥委会的邀请,参加本次冬奥会相关活动。如果这些还不能让某些国家打消跟风美国的想法时,那还要掂量一下以后跟中国怎么相处。卢旺达的大使表示,自己的直播卖货很嗨,直播间里的传说或者能让很多国家心中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美国在冬奥会上的动作可以说是一个败笔。因为这次中国是站在不败之地的。首先,中国并没有主动对世界各国做出正式邀请,而是通过国际奥委会有针对性的发出邀请。这样一来,无论哪个国家做出参与‘外交抵制’的行为,对中国来说都无所谓。有本事你就让运动员也别来。很显然,美国是基于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情况做出这一动作的,那时候中国的确是隆重操办,并广泛邀请的。但自从中美贸易战开始后,中国已经认识到国际环境趋于恶劣,早就对本次冬奥会的一些规划做了调整,并也做好了万一有事发生的准备。中国已经看清了2022年的国际大局,而美国还停留在2008年对中国的认知上,这大概也是美国自负的一种表现吧。

其次,这次美国的所谓外交抵制,我们应该注意到,是美国首先跳出来的,而不是像以前此类的行动都是由欧洲某个国家跳出来,然后美国以老大的姿态出来支持的,比如俄罗斯的索契冬奥会,就是德国首先跳出来的。这次美国没有找到急先锋,最终不得不自己当了先锋。

不能通过抵制行动让中国颜面扫地,而且还得自己亲自上阵,这足以证明美国的本次行动会是一个尴尬的结果。而联合国秘书长的表态又让美国想要达到振臂一呼,百国响应的目的难以得逞。这时候,法国人又站出来说,自己不会跟风美国,会派出相应的法国奥委会官员前往中国参会。法国的表态对于欧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标杆作用。那些不想和中国交恶但却害怕美国施压的欧盟国家,最起码可以用法国这个高个子顶一下了。而对于法国,美国目前无话可说,毕竟双方的关系略显尴尬。虽然拜登就抢潜艇订单这件事对马克龙道了歉,可再好的镜子破碎后粘上也不可能恢复如初。随着法国的表态,已经可以确定美国的这次行动已经宣告失败。除了五眼联盟的核心国家以及他们可以直接控制的国家。自然,破船还有三斤钉,更何况美国这艘破船,还是全金属制造的呢。

至于接下来的民主大会,今天早上传来一个消息,中美洲国家尼加拉瓜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虽然不出意外,但还是略感失望,本来我以为是洪都拉斯的。《立陶宛的绝世之势》没想到让尼加拉瓜走到了前面。

中美洲国家出现了这种事,对于美国来说尤其难受,毕竟这是它身边的小伙伴。此前洪都拉斯一直在表示大选后会调整对台关系。以至于美国大概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洪都拉斯身上,全力阻止洪都拉斯的‘背叛’行为。但忽然间山回路转,异军突起,尼加拉瓜趁着美国不注意办了这件事。这说明在美国身边的中美洲,目前正处于按下葫芦起了瓢的状态。按住了这个却拦不住那个,按照这种走势,中美洲里几个和台湾保持关系的国家迟早都会按不住。

这既是中国实力的体现,更说明了中国外交姿态的调整。以前中国是温和的,与世无争一心谋求经济发展的,但现在却是:你要是敢偷袭我一拳,我就一定要回敬你一耳光。立陶宛作死之后,中国快速进行了反击,据说连海关的通关名册里,立陶宛都已经被删除了。这就导致立陶宛和中国的贸易彻底断绝。立陶宛的贸易部长甚至向欧盟指出中国还让和立陶宛有合作关系的全球性企业也断绝与立陶宛的关系,否则就不能进入中国市场。我认为这应该不是中国的官方行为,而是一部分全球性企业自己开始清除身上的立陶宛元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以后不会出现更多像立陶宛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一旦多了起来,立足于全球化的国际大公司难免会因为全球对立的普遍化而利益受损。而中国目前的强势姿态也难保在普遍对立的环境下,实行更大程度的产品国有化进程。一个有市场,有技术,有人才储备且还有资金的国家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这一点,那些非美国际资本心里是有数的。

所以我们同时还看到中欧班列绕开了立陶宛。这种绕开如果没有欧洲国家的支持是很难做到。这也就足够说明欧盟对此的态度了,可笑立陶宛还想拉着欧盟与中国一起对抗。即便欧盟里的一部分政客愿意冒着个险,欧盟里的一些国家也不愿意。欧洲的发展本来就是立足于全球化的,如果失去了中国市场以及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对于欧盟是好是坏?欧盟心里门清。只有那些只依靠欧盟市场,自身并没有多大国际市场需求的欧盟国家才不在乎与中国交恶。比如一部分北欧国家和中东欧国家。他们的市场资源以及劳务去处基本都是欧盟而非全球。所以,他们不在乎,反而要拖着西欧国家一起下水。立陶宛就是一个很典型教材。

从冬奥会的形势,尼加拉瓜的断交与建交【刚收到消息,已经和我们宣布建交了,】再到立陶宛的尴尬局面,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更可以看到中国外交的主动出手。这些结果的出现和我前天所写的《是防守?还是反击?》一文中的思路是相符的。中国的外交战略已经从以前的防守多于反击变成了如今的攻守兼备,且主动出手和主动反击的成分要远高于防守。

从目前的中美实力来看,美国自然还是主要攻击方。但其攻击的力度以及攻击的威力已经大大减弱,否则也不会自己充当急先锋来宣布所谓的外交抵制。但这种两个大国之间的攻防战,无疑会让两国民众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这一点无法否认。

我很多年前就曾经说过,中国社会的耐承受能力多数集中在七零后以及以前的那些人群,我们这几代人是从物质最匮乏的时代走过来的,如果中国因为要办某件大事从而导致社会的资源供给紧张,这些人既可以理解,也更有承受力。所以,要办大事最好趁早。虽然目前的新一代中国人自信心更高,但基于他们对于资源匮乏的经历较为单薄,对于这一现象的承受能力自然也就比较小。能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是保证我们可以办大事而不怕的基本保证。

但是我们也要想一想,如果这一段时期的苦日子可以换来中国彻底摆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束缚,从而让中国能够更为自主,自由的发展,那未来无疑是非常美好的。更何况,从中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这样的苦日子要远远比我此前预判的那种情况好得多。因为,在最近的国际形势中,我看到了某些国际资本的软弱与妥协,也看到了很大一部分国际力量的走向与趋势。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大掌柜的刀:站队的变化|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