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多数人认为,虽然各方的声调都很高,但是所谓咬人的G不叫,因此高声浪并不代表在欧洲东部马上就会发生真正的大规模战争。但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则认为,战争的风险其实还是不低的。这里且不说是否会出现真正的大战,但是对可能的战争,兵棋推演各大国肯定都在搞,而且有可能已经推演过不止一次。因此在这里也不妨以当今美军高级指挥员的视角,来推演一下未来可能的欧洲东部的战役,看看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作战过程和最后的结果。这里狼山认为需要先强调两点:第一,就是不能用2015年前后的那次冲突,来预测本次可能的战争。那次美军虽然也曾经参与,但参与的基本只是校官级别的人员。这些人盲目照搬美军当年在伊拉克的“左勾拳”,最大的失误是选错了对手。另外也可能没料到对面会有正规大兵团直接参战。
最终攻击乌东的十几个旅几乎全部被击溃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而这里的兵棋推演,主观视角就不是美军的校级顾问,而是作为超级大国直接下场,当然是以北约的名义。不但要调动美军的海陆空天的主力,还要完全动员所有欧洲周边的仆从国和几乎所有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基地一起参战,这个战局的规模就相当大了。因此指挥的主观视角最低也是美军的四星上将。第二,这次兵棋推演只涉及常规战争。原则双方都不动用核武器,而本身5家刚刚发了声明。另外美军在土耳其和德国合起来也有几百枚战术核武储存着。因此一旦动用核武谁也赚不到便宜,最终只能以打常规战为主。开战的前提,自然是发现对手在欧洲东部开始大规模的兵力集结。比如出现20万以上的主力部队,大约三个主力集团军被部署到了顿河河曲、克里米亚和北部的乌白边境一线。
这说明战争已经有开打得极大可能,因为3个左右的集团军基本也是对方目前可以拿出来的全部“能打”的部队了。此时北约公开发出警告,或者声明准备下场参战。此时对战区来说,毕竟是绵延数千公里的东欧大平原,基本是无险可守。极其有利于坦克重装部队的快速攻击。那么到这个时候,北约指望乌克兰方面全民动员,也不可能顶住对手的重兵集团直插基辅。因此战争初期,只能是准备放弃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和整个第聂伯河以东的全部地域。当然在放弃以前,还是要采取一些具体的迟滞措施。比如在整个东乌大挖反坦克壕和大规模布雷,在已经给乌军数百枚标枪导弹的同时,再紧急空运和发放上千枚反坦克导弹。最终目标就是用大量的轻步兵反坦克作战小组来与对手的重装机械化攻击集团进行不等价交换。只要让整个第聂伯河以东地区维持3到4周不完全陷落。就算达到了第一阶段的战役目标。
而第一阶段的最大防御纵深大约在700公里以上,已经超过了当代重装集团一次战役的攻击纵深,攻击方会出现油料和弹药不足的状况,因此防御3周左右还是比较现实的。那么北约就可以利用这三周进行充分的动员和快速部署到位。首先说北约方面的地面部队。当然地面部队不仅仅包括陆军,也包括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比如82空降师、101突击师和陆战1师等,以大规模空运的方式迅速部署到利沃夫到敖德萨一线;驻德国的8万部队快速开进到波兰东部。第三机步师和第四机步师空海运并重,快速运输到罗马尼亚等方向。总之就是把陆上力量快速部署到二线和三线,最多前出到基辅,原则上早期只提供情报和武器支持,而不直接参与作战,坐看乌克兰方面与攻击方在东部进行大规模的消耗。只要把战线在一个月之内维持在第聂伯河以东即可,同时等待海空力量部署到位。
空军方面以波兰—利沃夫—罗马尼亚—土耳其为第一线攻击前出基地;以德国和中欧其他国家为第二线基地;以英伦三岛为第三线攻击基地。至少10架以上的B2和总数20架左右的B1B和B52H进入苏格兰,准备随时发动远程战略轰炸。海军力量方面开始陆续派出特遣舰队进入黑海和波罗的海,但主力航母仍然在地中海徘徊,等待后面的态势发展。只有取得绝对优势后才考虑让航母进入黑海。整体部署到位后,等待在东乌进入胶着状态后,限期对方立即撤兵!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发生大规模空中攻击。北约方面预计可以至少出动200架以上的隐身战机和800架以上的三代半战机,再发射数百枚巡航导弹。原则上只打击进入东乌的对手,最多捎带上波罗的海的飞地,尽量不打击对手本土,以免引发核战争。由于对手至今没有隐身机服役,三代半总数也不足,因此空中力量得手的概率很大。
面对北约方面的优势空中力量,对手的地面部队只能撤退。如果坚持不撤,则北约的地面力量开始发动全面攻击,这样北约方面就成了所谓反侵略胜利的一方,获得表面上的重大战略利益,甚至有可能把某被占半岛问题一并解决。但问题是,战争到了这个规模,直接战争费用至少需要4万亿美元,后续间接费用可能高达20万亿,却很难再找到像海湾战争之后的那种国外全盘买单者。最终就像当年的万历三大征,虽然都打赢了,却让帝国财Z崩溃。联邦债务上限可能提高到50到60亿美元,联邦每年的财Z总收入甚至不够还利息的。无奈只能提前加派“辽饷”,红脖子们揭竿而起,花生屯纪念碑改为7X碑,北美迎来(四分五裂)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