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政事堂2019 :学外语与生孩子|2022-01-12

昨晚,朋友在群里发了一段俞敏洪谈新东方转型的视频。


当看到俞敏洪说”我可以一走了之,新东方五万个兄弟姐们怎么办呢?你过去所构建出来的,所谓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所谓永不言败的勇气,你向谁交代呢?”时。


我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在那个学好外语,就可以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抢到更好位置的时代。


俞敏洪是我们那代年轻人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指引明灯。


只不过,个人的奋斗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这盏教育的明灯在2021年的下半年骤然熄灭,与房地产、医疗一起,成为了必须要搬开的“新三座大山”。


那个曾经带领着我们这一代实现公平,打破教育垄断的新东方,虽然还在为我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但也成了下一代公平的绊脚石,将一批批优秀的教师从学校抽走,急速扩大了教育的不平衡。


今天,国新办解读《“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在大幅提升医护人员数量、公租房必须100%满足外,教育提了三个重点: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整体质量。


一色都是追求公平而非效率。


此外还强调,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这个“严禁”,显然针对俞敏洪代表的民营学校。


教育的话题很沉重,还是换一个……更沉重的生育问题吧。


有好几个年轻同学询问我,为什么现在女性的婚取要求这么高?


我的回答是,在自由市场上,卖家有定价的自由,但不可能脱离买家的购买力。


当一大批卖家突然集体抬高价格的时候,说明必然存在一大批买家在以高价成交,影响了价格体系。


这就像80年代的日本,货币的大放水让贫富差距急速扩大,缔造了一批金元买家,他们的一掷千金扰乱了市场的价格体系,使得普通人没办法以正常的价格进行交易。


那个时代,我们75-85的人都懂,再快的AE86,也追不回坐奔驰的夏树。



但同样,我们这代人也是幸运的。


赶上了新东方的教育红利,在开放之初抢下的第一桶金,赶上了恒大的地产红利,在地产涨价前买下的房子。


这是不靠爹的90后00后们,拼尽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


同样,我们这批75-85赶上了资本红利的群体,保暖之后,也拥有人类根植于基因的基因传承之欲。


只不过受限于86年之前都算高龄产妇的配偶,以及公共道德与社会良俗,只能秘密的用钞票侵占年轻人的市场,扰乱着市场的价格。


最终,少年们变成了自己曾经最痛恨的奔驰大叔。



大叔们缺的不是钱,而是政治正确与舆论的保护伞。


大叔们很希望能够像香港澳门那样,有钱就可以多娶几房红颜知己,延续自己的基因。


此时,“少子危机”的出现让我们喜出望外,终于可以老骥伏枥,老当益壮,高举着政治正确的大旗,为了民族的未来“辅导功课”,挺身而出来解决国家的生育率危机。



从经济学来看,无论是教育,还是“教育”,市场化的撒钱,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效率的确是最高的。


但是,过度市场化也会导致钱快速流入高效人士手中,并由他们来决定市场的价格,引发“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两极分化。


从理智的市场角度,优秀的小镇教师很难拒绝进城拿新东方的高薪,年轻的夏树们也很难拒绝坐上大叔的奔驰。


而超发的货币的撒钱,更是一个伪命题。


不仅会通过通货膨胀,进一步提升普通人的教育与“教育”的成本;还会缔造出更多的新东方和更多坐奔驰的大叔,导致教育与“教育”资源的进一步萎缩。


就像政府逼着企业给员工交公积金,最终推动了房价,收益的是许家印等房地产商;生孩子就给钱的做法,结果只会促进家长进行教育投资比拼,最终吹起新的俞敏洪。



撒钱的方案,跟国家的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国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针对普通民众,提供庞大而廉价的公立服务体系。


从2025年对国民提供100%的公租房,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廉价公立教育,到提供集采之下近乎生产成本的公立医药。


把公民生存最基本的要素,都由政府来提供,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那么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才敢去生孩子,才不容易被大叔给拐走。


所谓大撒币的建议,是个大傻逼都能拍脑袋做,就像房子一卖不出去了就喊降息,哪有什么技术含量。


好成绩需要来自刻苦的读书,有效的经济策略必然也如供给侧那般的痛苦。


政府这半年多来,强忍着剧痛,让千万教培人、房地产从业者,以及医药工作者进行痛苦的转型,逼着俞敏洪这种功成名就的大佬,从零开始奋斗。


在各地政府财政积极紧张,公务员都要勒紧裤腰带之下,各地仍然斥巨资进行对公立教育、医疗、住房体系的全覆盖与升级。


下了如此的决心,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宏观策略哪是轻易能改变的。


不得不慨叹,重金聘请个跟政策唱反调的首席,靠政策饭活的许大老板,这一波跪的真不冤……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政事堂2019 :学外语与生孩子|2022-01-1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