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男足为啥这么差?
网上的观点有很多,比较集中的包括:足协无能、足球圈腐败、假球利益链等等。这些现象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但都不是根本原因。
为什么?
因为全世界其它国家同样存在足协无能、足球圈腐败、假球利益链等等现象。
足协无能不用多说,我相信全世界也有很能干的足协,但这应该是少数,大多数国家足协机构都是平庸无能的,毕竟官僚机构的毛病在其它国家都是通用的。
下面再说说足球圈腐败的问题。
一般来说,只要存在利益链的产业就无法杜绝腐败现象,这是一个基本规律,但是腐败程度却有区别,相对而言,越是经济落后的国家,腐败现象就越为严重一些。
我们以越南为例。
越南在某些公知嘴里吹成一朵花,其实越南的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别的不说,就说越南军队经商问题已经到达肆无忌惮、触目惊心的地步了。
比如,越南国防部长就兼任越南海陆空三军农工商联合总公司董事长,海军司令兼任越南海产品进出口公司董事长,陆军司令兼任越南房地产开发总公司董事长,空军司令兼任越南国际运输总公司董事长,边防司令兼任越南进出口贸易总公司董事长,越南各军师团长兼任各驻地投资有限公司CEO。
总之,越南军队将领同时还是与职权相关的企业老板,一手抓军一手抓钱,捞钱捞得手软。
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涉及越南军方的官宣图片中,越南女军官公然携带奢侈品包包而毫无顾忌。
越南女军官携带奢侈品包包(来源:新浪网)
最强调纪律的军队都是如此,其它领域能好到哪里去?
最后说说假球利益链。
这个是全球足球运动的顽疾,不要说是发展中国家,就算是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假球利益链的情况。
比如,欧洲最顶级足球俱乐部的最大赞助商就是博彩公司,欧洲杯、世界杯也多有博彩公司出重金赞助。
法国博彩公司成为2016年欧洲杯首家赞助商(来源:腾讯体育)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博彩公司为啥愿意花重金赞助顶级俱乐部和大型杯赛,背后的动机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
所以,如果全世界都存在足协无能、足球圈腐败、假球利益链等等现象的时候,这就不应该是中国足球如此拉胯的原因——至少也不应该是根本性原因。
请记住,一个极端的特殊现象对应的一定是特殊的原因,而不是共性的原因。
2 根源是什么?
无独有偶,最近恰好看到一篇某大V的文章,按照这个大V的观点,中国男足拉胯主要是因为我们青少年足球教练数量少、水平低。
这里引用一下文章的数据:2018年中国注册的足球教练员只有4万多人,其中C级教练11855人、B级教练2298人、A级教练985人,职业教练员158人。
比较一下,西班牙只有4700万人口,拥有欧洲A级教练证书的就有1.5万人;冰岛这个只有36万人口的国家,就有600个教练,其中B级教练就有400多人;至于亚洲足球领先的日本,注册教练人数是8.4万人,是我们的2倍!
中国足球教练员不仅人数少,而且收入也低,大部分基层足球教练的工资只有5000—8000元/月。
这些数据对不对?
都对!
青少年足球教练数量少、水平低是不是对足球运动员水平有极大的影响?
是的。
那么这就是中国男足拉胯的根本原因吗?
不是。
很简单,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为啥中国青少年足球教练数量少、水平低?
是国家不够重视吗?
不是!恰恰相反,国家层面对于发展青少年足球异常重视!
2016年国家发改委(注意不是足协,而是发改委)颁布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这是中国体育领域唯一获得国家级部委制定中长期规划的项目,其余的包括篮球、排球统统没有!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不但有规划,还有大力的投入,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足球层面。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建设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18所(小学10022所、初中7111所、高中3085所),截止到2020年建成校园足球场83726块!
是比赛数量不足吗?
中国从小学到中学年年都有不同年龄组的校园联赛。
是国家不重视青少年后备人才积累吗?
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小学就开始喜欢踢足球,在校园联赛中表现出色,小学六年级就被选为重庆市全运会足球队后备人选,然后就参加了一系列的专业训练与比赛。
小学六年级也就是12岁,这个年龄就能进入重庆全运会足球队后备人选——嗯,这不是特例,而是相关条例明文规定地方足球队必须提前8年选拔后备人才!
整整提前8年啊!你还能说政府不重视青少年人才选拔与积累吗?既然国家如此重视青少年足球培养,为啥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人数如此之少?
因为中国愿意踢足球的青少年太少了!
说起来可能都难以相信,中国目前常年踢足球的孩子只有5000人!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青少年足球教练还有4万人,但是对应的常年踢足球的孩子只有5000人,8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这样来看,中国不是青少年足球教练太少,而是太多了!
按:中国常年踢足球孩子只有5000人的数据来源,大家可以去搜索热门话题#中国踢球孩子不足越南百分之一#,在这个话题里是足球名宿张路透露了这个数据。
那为啥中国踢足球的孩子人数如此之少呢?
其实是几个因素叠加的后果: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第二、中国高校超高的录取率;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低廉的学习成本(学费、住宿费)。
这三个因素都是有扎实的数据作为支撑的。
2000年,我国GDP是1.21万亿美元;2021年,我国GDP则是17.77万亿美元,20年里增长了十几倍。
再来看看我国历年高考录取比例与人数。
全国1977—2021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统计 | |||
年份 | 高考人数 | 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2020 | 1071万 | 967.5万 | 90.34% |
2019 | 1031万 | 820万 | 79.53% |
2018 | 975万 | 715万 | 73% |
2017 | 940万 | 700万 | 74.46% |
2016 | 940万 | 705万 | 75% |
2015 | 942万 | 700万 | 74.30% |
2014 | 939万 | 698万 | 74.30% |
2013 | 912万 | 694万 | 76% |
2012 | 915万 | 685万 | 75% |
2011 | 933万 | 675万 | 72% |
2010 | 946万 | 657万 | 69% |
2009 | 1020万 | 629万 | 62% |
2008 | 1050万 | 599万 | 57% |
2007 | 1010万 | 566万 | 56% |
2006 | 950万 | 546万 | 57% |
2005 | 877万 | 504万 | 57% |
2004 | 729万 | 447万 | 61% |
2003 | 613万 | 382万 | 62% |
2002 | 510万 | 320万 | 63% |
2001 | 454万 | 268万 | 59% |
2000 | 375万 | 221万 | 59% |
1999 | 288万 | 160万 | 56% |
1998 | 320万 | 108万 | 34% |
1997 | 278万 | 100万 | 36% |
1996 | 241万 | 97万 | 40% |
1995 | 253万 | 93万 | 37% |
1994 | 251万 | 90万 | 36% |
1993 | 286万 | 98万 | 34% |
1992 | 303万 | 75万 | 25% |
1991 | 296万 | 62万 | 21% |
1990 | 283万 | 61万 | 22% |
1989 | 266万 | 60万 | 23% |
1988 | 272万 | 67万 | 25% |
1987 | 228万 | 62万 | 27% |
1986 | 191万 | 57万 | 30% |
1985 | 176万 | 62万 | 35% |
1984 | 164万 | 48万 | 29% |
1983 | 167万 | 39万 | 23% |
1982 | 187万 | 32万 | 17% |
1981 | 259万 | 28万 | 11% |
1980 | 333万 | 28万 | 8% |
以上数据不仅要看录取比例还要看录取人数。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读普高的孩子比例很低(职高、中专、技校等等分流),所以看上去高考录取比例好像还有20%左右,但其实从适龄人群来看,能获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低得多,大概就是5%以内。
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陡然增加。
2005年全国小学生入读人数是1670万,2018年参与高考人数就是975万,录取715万人,适龄人群录取比例高达42%。
这还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大学,如果加上各种函授、成人高考等等,能拿到大学文凭比例还要更多。
不仅高考录取比例高,而且读大学的成本也很低,大学学费一般就是几千元,住宿费每年1千元左右,贫困学生还可以获得无息助学贷款等等。
以上情况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