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但他们说和平已经到来|2022-03-09

1

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已经进行7年,但对于欧洲来说,才刚刚走到战争与和平的分水岭上。

那年3月,纳粹德国的军队进入奥地利。

 

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属于日耳曼民族,面对纳粹德国的攻势,奥地利人非但没有奋起抵抗,反而纷纷涌上街头,欢迎德军接他们回家。

 

原本希特勒的想法是,让奥地利成为德国的卫星国,但当他亲眼看到奥地利人的热情,感觉盛情难却,便决定将奥地利并入德国。

 

他站在维亚纳的英雄广场发表演说:我们不是暴君,而是解放者。

 

围观的群众掌声雷动,希特勒的声望达到新高峰。

 

随后德军镇压了反对派,逮捕7000多名奥地利的异见人士,并把他们关押在维也纳西北部的集中营里。

 

对于希特勒的扩张行为,不论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还是苏联和美国,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静默,并未出手阻止。

 

半年后,受到各国默许和纵容的希特勒,把扩张目标对准捷克斯洛伐克。

 

因为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有300万德意志人。根据“民族自治”的原则,这些德意志人有权利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也可以保护同胞的名义,迎接流落国外的游子回归祖国。

 

面对德国的领土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无奈,便向英法寻求帮助。

 

因为签订的外交条约规定,如果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爆发战争,英法必须按照约定,帮助捷克斯洛伐克抵御德国。

 

但问题是,英法不想卷入战争。

 

法国总理达拉第和内阁成员商议一整天,都没有想出对策,便请英国首相张伯伦出面调解。张伯伦给希特勒发电报,要求见面商议,争取和平解决。

 

经过三次面谈,张伯伦和希特勒达成一致。

 

希特勒保证,苏台德地区是他对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同意,把苏台德地区转让给德国,以求希特勒能息事宁人。

 

9月29日,德国领袖希特勒、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在慕尼黑召开首脑会议,正式签订协议,把苏台德地区转让给德国,而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首脑人物,却没有资格出席会议,只能等待四大强国的裁决。

他们签订的文件被称为《慕尼黑协定》,代表“绥靖政策”的顶峰。

 

推动《慕尼黑协定》的张伯伦,毫不怀疑这份文件的有效性,刚飞回伦敦,张伯伦便向迎接他的人们说,我带回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听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迎接永久和平的到来。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绥靖政策就破产了。

 

所有人都期望的和平并没有到来,迎接他们的只有战火和杀戮、飞机和坦克、诡诈和牺牲、卫国和投降。

 

世界大战的记忆,深深刻在那一代人的骨子里,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这篇文章不准备聊“二战”的具体事件,而是把目光放在“二战”爆发的前夕,看看那些人为什么做出后人难以理解的抉择,那些国家到底有怎样的诉求和苦衷。

 

明白了这些问题,我们也就知道了“二战”的前因后果。

2

英国首相张伯伦以“绥靖政策”闻名。

 

当他签订《慕尼黑协定》飞回伦敦,向人们宣扬和平的时候,他是真的相信,自己给英国带回了和平,那些欢呼的人们也相信,未来是和平的世界。

 

因为绥靖与和平,不是张伯伦的个人选择,而是英国人民的共识。

 

一战结束以后,英国做为统治世界百年的日不落帝国,国力严重下滑。

 

在经济方面,英国的煤产量从1913年的2.87亿吨,减少到1918年的2.27亿吨。生铁产量从1千万吨减少到908万吨,造船业的总吨位从120万吨,跌落到77.2万吨。

 

在金融方面,“一战”前英国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战后欠了美国50亿美元,沦为债务国,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纽约。

 

除此之外,1914年的英国货币流通量是3300万英镑,为了应付战争的巨额开销,1920年的货币流通量便暴增到3.5亿英镑。

 

货币暴增但生产力下滑,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于是1920年的英国物价是1914年的225%。

 

英国人民的日子基本没法过了。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更是让英国经济雪上加霜。

 

由于农业减产,英国成为其他国家的剩余粮食倾销地,而工人失业情况进一步恶化,1930年英国失业人数已占工人总数的16.8%,1932年更是达到25.5%。

 

在人口方面,英国在“一战”中损失93万人,占男性壮丁的50%,以至于一度出现女多男少的人口环境。

 

惨痛的人口死亡和经济恶化,让英国人民开始反思:

“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我们讨厌战争,我们需要和平。”

 

时间进入1936年,英国的一家社会机构进行民意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英国人不愿意参加战争。

 

这说明英国的反战民意,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任何政党和政治家想要执政,都必须向“反战与和平”靠拢,否则就得不到选票。

 

于是一战”的创伤产生了反战民意,民意通过选票影响了政府,政府顺应民意,最终出现避战求和的绥靖政策。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所谓天意,其实就是民意。

 

最重要的是,英国政府没有参加战争的诉求。

 

即便受“一战”影响,英国的国力下滑严重,但美国和苏联尚未成长起来,法国和德国在欧洲互相制衡,英国依然是世界帝国。

 

国家和个人一样,站在食物链最顶端以后,唯一的诉求便是固化,什么都不需要改变,维持现状即可。因为一旦发生任何改变,对他们来说,都有跌落顶端的风险。

 

一句话,谁都别来挑战我,这样挺好。

 

所以“一战”和“二战”期间的英国,对内镇压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维持英伦三岛和殖民地的经济内循环健康运转,对外推行绥靖政策,避免爆发战争改变现状。

 

即便战争一定会爆发,也要尽量祸水东引,让布尔什维克和纳粹打起来,英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明白这样的时代背景,是不是可以理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了?

 

很多人都以为,英国首相就是国家的操盘手,一举一动都能改变国家的走向,其实张伯伦也只是时代的囚徒罢了。

3

 

法国和英国一样,有着同样的困境。

 

在长达四年的“一战”中,法国动员了795万名青年男性参战,但战死131万、伤427万、其中150万人落下终生残疾,相当于整整一代法国青年都葬送在“一战”的炮火里。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阅读起来会方便一些。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几年时间里,汉风网遭受到的攻击不计其数,我们一直在坚持。所以购买会员的老友,请添加汉风网微信。有问题及时给老友解决,也避免失联。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但他们说和平已经到来|2022-03-0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