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张文木:从政治上看玄奘和大雁塔|2022-03-09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佛学在唐初对人们的意识形态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自北朝隋唐,历代帝王多崇信佛教。唐玄奘长期参加在各处讲筵,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要典《瑜伽师地论》作为依据,发扬法相唯识宗之根本理论的想法。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历时十七年,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玄奘西行回长安后,受到太宗的隆重欢迎,李世民敏锐地抓住了玄奘取经的政治意义。在接纳玄奘取回经文的同时,太宗也于公元645年、648年邀请玄奘入仕从政,但被玄奘谢绝。太宗感动,为他的译经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在慈恩寺西院建大雁塔,玄奘的事迹是感人的,但它的政治意义更是巨大而深远的。大雁塔–大雁塔可以说就是唐朝的“中央编译局”-一建立使唐王朝抓住了对当时意识形态有巨大影响的佛经解释权,这对唐朝意识形态的统一,从而国家政治安全和稳定,有着巨大的意义。

因此,今天我们纪念玄奘不是因为玄奘学问大,也不是因为他梦文功底好,更不是因为他取经路上吃了不少苦,而是因为他的事迹在唐王朝甫立之际,为国家的意识形态统一立了头功。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张文木:从政治上看玄奘和大雁塔|2022-03-0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