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朝代,虽被其之后的王朝极尽抹黑,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你应该知道我说的是哪个朝代,答案在正文中找。
今天,面对历史的轮回和新时代的契机,我们该何去何从?
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中,指导员克洛奇科夫在最后关头高举手榴弹冲向德军坦克,临终前他通过无线电,喊出了令整个苏联为之震撼的遗言:俄罗斯虽幅员辽阔,但已无处可退,因为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
中国历史上,同样有过退无可退的经历,比如崖山海战,那次汉族战败,南宋因此灭亡;又比如京师保卫战,于谦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挽救了大明的江山……
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大太监王振之议,率领二十万大军御驾北征,结果在土木堡惨败,大军精锐尽丧、数十位大臣战死,朱祁镇自己也成了俘虏。
此后,整整八年,这位昔日帝王一直在被关押和软禁的状态中度过。
朱祁镇先是作为俘虏被瓦剌关押了一年,随后,逐渐失去利用价值的他被放了回来,但此时他的弟弟朱祁钰已经登基,不愿放弃权力的朱祁钰,将自己的哥哥关锁在南宫整整七年。
土木堡之战令大明蒙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皇帝被俘,60多名随行文官武将殉国,军队损失过半;
2、装备有先进军火兵器的最精锐部队“三大营”毁于一旦;
3、瓦剌士气大涨,不但得到大量明军的盔甲兵器,还缴获了二十多万匹骡马,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如此之盛;
明朝自永乐大帝朱棣时起,就开启了“天子守国门”的传统,朱棣第二次北伐扫荡漠北班师回京后曾豪迈地说: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就是后世总结的所谓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当年北宋之所以会灭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燕云十六州不在中原王朝的手里。
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兵家重地,历朝历代凡是丢失了燕云十六州,那就要被打。
自北宋灭亡之后,北方就一直被游牧民族控制,土木堡惨败之后,北方更是岌岌可危,凶险万分。
京城大官富户纷纷南逃,大臣们也多主张南迁,千钧一发之际,一个人站了出来,力主誓死保卫京师,因为京师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为天下之根本。
于谦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我最尊敬的人物之一,在我心中,贯穿整个封建社会,于谦都是作为人臣所能达到的极致。
朝廷采纳了于谦的建议,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备调度北京保卫战。
为避免瓦刺用明英宗要挟大明,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请求皇太后让郕王称帝,以确保部队放下顾忌全心抗敌。
于谦严惩了一批贪生怕死的将领,同时重用在土木堡之变中因单骑逃回而朝廷打入监狱的石亨。于谦认为石亨还是有军事才能、堪当大用,事实证明于谦是正确的。
但此时的于谦断然不会料到,八年后他将会因遭到石亨的算计而毙命,那是另一回事。
三大营覆灭后,于谦改为10个团营,紧急训练一个月,重新拉起了一支火器部队。
明朝的兵部尚书本不能直接指挥军队,但明代宗下令让于谦提督各营军马,并授予其先斩后奏的权力,为的就是把指挥权统一交给于谦,避免届时各方互相掣肘。
土木堡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后勤保障没做好,所以于谦很重视后勤保障。火速调遣两京(北京、南京)及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的运粮官军、和浙江军队来京,并派遣官员前往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募兵,以保障兵源,避免因兵力不够而失败。
据《北京保卫战的后勤方略》记载:于谦一方面命令工部加紧赶制,一面将南京库存兵器的2/3,共126万件调入北京,补充守城部队。
此外还派出人员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头盔9000余项、甲5000余件;神枪(火枪)1.1万余杆、神铳(火铳)2万多只,神箭(火箭)44万枚、火炮800余门。
于谦发动民众加固城墙,增修了崇文、正阳、宣武、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德胜、安定9门。游牧民族擅长骑兵,并不擅长攻坚战,加固城池在当时是明智之举。
瓦剌的气焰有多嚣张,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对此曾有过两段十分形象的描述:
“也先的军旗在城外飘扬,蒙古骑兵们在城前骑马来回驰骋,向城内的明军显示着他们的军威,八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终于又回到了这个地方。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相信,在不久之后,他们将再次成为这里的主人。”
“也先的情绪已经高涨到了极点,两个多月前,他在土木堡击溃了明军二十万大军,立下不朽奇功,还活捉了明朝皇帝,事后他才得知,这二十万大军已经是明朝的最精锐部队。
既然明军最强部队都被自己轻易打垮,所谓的三大营也已经全军覆没,明朝还有什么能力和自己对抗?
这次出征的进程更加增强了他的信心,此次他一路攻击前行,只用了十一天就打到了京城,此刻,这座宏伟的帝都已经完全暴露在也先的面前。
在也先看来,进城只是个仪式而已,他不相信主力已经被击溃的明军还能做什么样的抵抗。只要叫喊两声,吓唬一下,城内的人就会吓破胆,乖乖地出来办理城防交接。
在攻击前的军事会议上,他自信地看着部落的其他首领们,用洪亮的声音告诉他们,眼前的这座城市不堪一击,大明的壮美河山,无数的金银财宝、古玩稀珍都将归瓦剌所有,伟大的大元帝国将再一次屹立起来!”
也先的理想十分美好,可惜他遇到了于谦,遇到了骨子里充满了战斗精神的大明。
于谦没有采纳石亨看似稳妥的固守城池的做法,而是做出了近似疯狂的战术部署:
2、分派诸将守护京城九门,如有丢失者,立斩。于谦亲自镇守最重要的德胜门。德胜门为北门,将正面迎击瓦剌主力。
4、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最后这道命令震惊了所有人,这就意味着但凡出城者,只能死战退敌方有生路,如果不能取胜则必死无疑。
面对呼啸而来的满天尘土,面对急促的马蹄声和叫喊声,城防士兵们并不惊慌,反而有一种放松的感觉,因为他们都十分清楚来的是什么人,该来的迟早会来的。
“就在一个月前,这座城池还是那样的不堪一击,那样的柔弱,经常还有外逃的百姓和士兵,但仅仅过了一个月,这里又恢复了帝都的气势。
守城的士兵已经为也先的到来等待了很久,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很多东西,有仇恨,有兴奋,有焦虑,也有恐惧,但并没有畏缩。
在这个月中,京城发生了很多变化,兵多了,粮足了,防护增强了,但最根本的变化却绝不是这些。
真正的变化在人们的心中,透过失败的阴云,他们已经从开始的绝望中走了出来,并逐渐相信自己终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是意志和信念的力量。这才是那些守护京城的人们最为强大的武器。”
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
十三日,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直门,也被明军击退。
瓦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
在京师外围守军的奋力抵抗下,加上天寒地冻,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崩溃败退了,京师保卫战获得了胜利,大明王朝转危为安。
翌年朱祁镇被释放回宫,随即被自己的弟弟、不愿放弃帝位的朱祁钰软禁,由此引发了七年后的夺门之变,那是后话。
自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到末代皇帝崇祯,明朝在历次北京保卫战中都十分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坚定恪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信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无论遇到多大压力,终其一朝,明朝都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
即便是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的险境,明朝依然兵分两路,同时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
虽然后来明朝被清廷极尽抹黑,但实际上明朝这种“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精神和做法,为历朝之中的独一份,大明足以称作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美台勾连、印澳作乱,日越不轨,中国的崛起,引来了美帝以及诸多恶邻的联合围堵。
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百年不遇之历史变局和机遇,美国围堵中国的不择手段和歇斯底里,恰恰说明了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江河日下的美国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
历史的轮回已至,将当年的北京保卫战从一个城市放大到一个国家的视角去看,跟今日美国拉帮结伙围堵中国的境况本质上并无二致。
现在,美国利用美日印澳同盟,利用中印、中越历史恩怨,利用南海、台海等地缘冲突,已经铺设了一张弥天大网,企图对中国进行包围肢解。
再加上同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种的美国自己和英国作为帮凶。
在这种局面之下,中国如果退缩,幻想苟且偷生,下场必然是灭亡;只有坚定地斗争和反抗,方能掌握主动甚或以战止战,从而突破重围,实现逆袭。
如果退让,那结局就不是北京保卫战,而将要重演崖山海战了。
2006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一家餐厅里,坐在我对面一位带着金丝眼镜、眼睛湛蓝的德国人(疑似种族主义者),用充满敌意的眼神,良久地打量我们一行。
随行的朋友(中国人)不察气氛之异常,还在不断跟我叨逼叨地说日耳曼是世界上最有种的民族,说二战时很多德国士兵宁死不屈,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1279年,大宋王朝最后的军队被逼到了位于今天广东江门的崖山入海口,跟凶猛的蒙古军队展开了背水一战。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几年时间里,汉风网遭受到的攻击不计其数,我们一直在坚持。所以购买会员的老友,请添加汉风网微信。有问题及时给老友解决,也避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