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纵横天下无敌手的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面临缺兵少粮的绝境。
仿佛等着看项羽的笑话一样,汉军设下“四面楚歌”之计,也就是让包围项羽的汉军连夜高唱楚歌。
项羽误以为楚国都被汉军占领,害怕继续固守阵地,会被汉军一锅端,便带领800人趁夜色突围。
在咸阳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仓皇逃命的一天,身后数十万汉军的统帅,就是曾经坐在主席台下鼓掌的刘邦。
逃命路上的项羽在想什么,没人知道,但是换位思考一下,估计是:“命运啊,真特么的捉弄人。”
跑路到天明,项羽周围只剩下百余人,而死死咬住项羽不放的,是卖布出身的灌婴,以及灌婴率领的5000骑兵。
随后项羽分兵,三战三胜,杀数十百人,只为证明天要亡项羽,不是军事能力的问题。
“江东虽然小,但也千里土地,数十万人口,足以称王立国了,您赶紧过江吧。”
当初和八千江东子弟去打天下,现在江东子弟都死在外边了,只有自己一个人回去,太羞耻了。即便江东父老承认项羽是王,他也不好意思发号施令。
于是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五名汉将瓜分了项羽的尸体,然后以此为凭证,都被刘邦册封为侯。
项羽死了,但人间依然有他的传说,后世无数人在幻想,如果项羽听了乌江亭长的话,到江东继续称王,天下是否会不一样?
1000年后的唐朝诗人杜牧,赴任池州刺史的时候路过乌江亭,写了一首诗:
再过几百年,金兵入侵宋朝,才女李清照南下路过乌江,也感叹项羽自刎的悲壮,写了一首绝句:
不管他们的诗里有什么讽刺和暗示吧,起码杜牧和李清照都心疼项羽,并且对项羽寄托了无限希望,认为他只要到了江东,大概率能触底翻盘。
争霸天下是要打仗的,而战争胜利的基本逻辑是经济和人口。
如果经济不发达,便不能保证军队的后勤,人口不多就没有足够的兵员,更缺少经济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所以在争霸天下的路上,经济和人口,往往比统帅的军事能力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项羽很能打,那么江东的经济和人口,能不能支撑起项羽的野心,让他继续称霸甚至反攻?
秦汉的资料流传下来不多,现在很难找到具体数据,但我们可以用汉朝的资料参考一下。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意思就是,江淮以南的千里土地上,地广人稀,农业生产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方式,粮食产量非常低下。如果粮食不够吃,人们就去摘果子捕鱼,反正遍地都是。
整体来说,经济条件一般,人们没什么奋斗意志,如果不是乱世争雄,大部分人都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和现在的东南亚似的。
黄河流域的经济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财富汇聚的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