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强国之基。
日前,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提出工业立市、 制造强市,进一步增强深圳工业经济运行能力。
这是继2005年之后,深圳再一次旗帜鲜明地喊出了“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口号,将制造业的重要性推向新高度。
“工业立市”,意味着深圳重新将实体经济放在首位。
无独有偶,就在年初,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强化高新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在全国,像广州深圳一样提出“工业立市”或“制造强市”的不在少数,包括天津、合肥、常州乃至汕头、江门等地,无不将工业作为城市晋级的助推剂。
在第三产业高歌猛进之际,多地重回“工业立市”,意味着什么?
01
全国最强的20个工业城市
中国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诞生了一批万亿级的工业强市。
衡量城市工业实力的指标有二:一个是工业总产值,另一个是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衡量的是整体工业产出;而工业增加值,相当于工业总产值扣除原材料及各项劳务等中间品投入之后的价值。
相比而言,工业增加值,更能衡量工业对于GDP的真正贡献,更能衡量具体城市的工业实力。
这是2021年主要城市工业增加值:
这20个城市,广东4个,江苏4个,浙江2个,以及4大直辖市,福建、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山东各1个。
其中,工业实力最强的10个城市:
上海、深圳、苏州、重庆、广州、宁波、佛山、泉州、北京、天津。
这其中,上海、深圳、苏州位居第一梯队,工业总产值全国最高,整体工业实力遥遥领先。
在第二梯队中,广州作为一线城市,虽然以金融、贸易、旅游文化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但工业实力并不弱。
广州的电子、汽车、石化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维持了产业基本盘,广州还是全国第一大汽车工业城市。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新产业蒸蒸日上,正在重塑广州的增长动能。
而重庆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10多年打造的汽车、电子两大支柱产业,让重庆得以从投资依赖中走出,经济总量一直跻身全国前列。
在TOP10工业城市中,出现了不少非TOP10经济强市的身影,如宁波、佛山、泉州,工业实力远远强过整体经济实力。
相比而言,作为万亿城市的郑州、合肥、济南、西安等并未跻身TOP20工业城市之列。
这些城市都不是传统的工业城市,虽然近年来工业蓬勃发展,但整体规模与制造业大市还有一定距离。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合肥。
根据《为什么又是合肥》一文分析,过去20年,合肥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4倍多,建立起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支柱体系,且不乏“最牛风投城市”的威名。
但工业从一穷二白到发展壮大,再到成熟,仍需时间。
02
三雄争霸,谁是全国工业第一城?
上海、深圳、苏州,是我国最大的三个工业城市。
三个城市,谁是全国工业第一城,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从工业总产值这一指标来看,深圳与苏州工业规模基本相当,上海则存在一定差距。
2021年,深圳工业总产值达41341亿元,苏州41308亿元,上海为39498亿元,深圳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于苏州。
但从更为合理的工业增加值来看,上海领先,深圳其次,苏州再次之。
2021年,上海工业增加值达1.07万亿元,深圳为1.03万亿,苏州尚未破万亿。
当然,无论工业总产值还是工业增加值,只能说明城市工业规模之大,难以作为工业强市的衡量标准。
这方面不妨以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榜单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