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陶然纪:打工人毛泽东告诉你如何做事

从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开始,到1927年转向军事斗争带领队伍上井冈山,这个时期毛泽东都是在做具体工作,是个名副其实的“打工人”。
考察毛泽东这6年的经历,发现3个特点:
1. 跨越行业多。先后搞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做过统战工作、宣传工作,办过报纸、开过学校……
2. 善于做开创性工作。他做的很多工作在党内国内都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大多都是自己硬闯出的路子。
3. 成绩突出,不断升迁。在1923年被调往中共中央,成为核心成员;国共合作期间,在1925年当上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
可以看出毛泽东在职场中确实是个狠人,靠过硬实力连续上分。
这样的成就并非轻易达成,毛泽东总共闯过了三大难关的挑战。这些难关,打工人在前进途中都有可能遇到。毛泽东如何闯关?他的做法能带给我们哪些启发?一起来看看。
01

第一关:

初入职场,面对任务挑战

一个没有背景、没有漂亮学历的职场新人,他的第一站往往不会是全球500强,也沾不上互联网大厂的边。
来自农村的毛泽东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当时就只是一个初创平台。虽然带头人是当时的大佬,团队成员也都是雄心万丈,但很快他们就面临严峻的挑战:不知道活该怎么干?
各地党组织领到的都是相同的两项任务:
1. 进行宣传和发展党员;
2. 组织工人运动。
对这两项任务,所有人都是两眼一抹黑。我党当时是白纸一张,高情商看是没有条条框框限制,低情商就是啥也没有,任何能帮你的都没有。
如果去问领导人陈独秀,他会给你鼓励,让你放手去干;如果问同事,你看我打算这么干,你觉得有没有问题?他会说,好呀好呀,你这个办法不错,我也打算去试试。
毛泽东经过一番思考,决定要这么办。
对于第一项任务,出发点就在自己身上。
许多职场新人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看轻自己,觉得自己一没资源二没经验,对工作无从下手。但实际上,就算是刚出学校,每个人也都是带着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笔财富就是在校期间积累的社会关系。
毛泽东就把这笔财富充分用了起来。他的求学经历丰富,有一大批欣赏、认同他的老师与同学。同时,他之前发起和参与的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也让他结交了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志。
通过向这些人传播党的理念,再由他们不断扩散,宣传与发展党员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
但是如果只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使劲,共产党就会成为湖南林林总总的社会团体中的普通一员。要实现突破性进展,必须把工人运动搞起来。
而这第二项任务,才是对毛泽东的真正挑战。
虽然参加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是一位工运行家,在会上也传授了不少经验。但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都没有过实操,在最初的兴奋之后这第一步如何迈,还要靠自己想办法。
这就像公司的新手销售,敲开第一扇门,说出第一句话,靠的是什么?就是豁出去的勇气。
对毛泽东来说,他必须跳出舒适圈,硬生生地去贴近原来陌生的那群人。
毛泽东显然不是缺乏勇气的人。他脱下长衫,换上粗布短褂,赤脚穿了草鞋,到工人聚集的地方去,同他们做朋友。他跑遍了长沙当时有规模的工厂,还深入到各种行业作坊中,跟他们一起做工,了解工厂情况,倾听工友们的疾苦。
下了一番苦工夫、笨工夫以后,毛泽东进行总结,把工作方向做了调整。
还是以销售做比。前期广泛撒网需要的是勇气,而真正出成绩,还要靠观察力与决断力。其中的诀窍可归纳为:找对关键人,做对关键事。
毛泽东通过前期工作发现了关键人。
长沙当时已经有一个很大的工人团体——湖南劳工会。劳工会于1920年11月成立,会员有约七千人,创始人是黄爱和庞人铨。黄爱、庞人铨就是要找的关键人。
毛泽东对二人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明确了突破的方向。
黄爱、庞人铨为人正直,都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并且参加过毛泽东原来在湖南发起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黄爱还受过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双方具有相近的思想基础。
而当时劳工会正处在发展瓶颈。他们虽然拥有一定势力,但是缺乏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刚发起的一场斗争遭到失败。这与拥有先进理论,却缺乏工人基础的湖南党组织正好互补。
找到双方的结合点后,通过前期结交的工人朋友,毛泽东与黄、庞取得了联系,开始争取二人参加党的工作。
经过多次真诚沟通,毛泽东终于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到11月,湖南劳工会成立一周年时,经毛、黄、庞三人商定,对劳工会进行了改组。劳工会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通过与湖南劳工会的合作,不仅积累了工会的运作经验,还储备了一批优秀干部。有了存货,毛泽东做了一件关键事:向外扩张。
他选定的目标是安源路矿。
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湖南株洲到萍乡的株萍铁路,合称安源路矿,共有工人一万七千人。这些工人每天劳动长达12个小时,工资低微。矿井没有安全设备,不断出现伤亡事故。
毛泽东先后七次去安源,亲自下到又黑又脏的煤井考察,并安排李立三、刘少奇、毛泽民等常驻当地开展工作。在坚强的领导团队组织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建立了起来,到1923年发展出了13个党支部和26个团支部,还建立了安源党的地方委员会。
拥有了长沙、安源两地强有力的党与工会组织,以及广泛的工人群众基础,湖南党组织的工运事业蓬勃开展起来。短短两年之内,毛泽东领导发起罢工十次,胜利及半胜利九次,仅失败一次,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份出色的成绩单,在全国党组织中显得一枝独秀。 
 
这自然引起了总书记陈独秀的注意。他评价道:
“就地区来说,我们可以说,上海的同志为党做的工作太少了。北京的同志由于不了解党组织,造成了很多困难。湖北的同志没有及时防止冲突,因而工人的力量未能增加。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
毛泽东已经成长为党内难得的工运专家,对于急于在全国打开局面的中共显得格外珍贵。1923年初毛泽东被调到中共中央工作。
仅仅两年,一个职场新人就跻身所在平台的最核心。令他脱颖而出的就是:
 
不等不靠的主动作为,扑下身子的勇敢开拓,在工作中边学边干增长的经验能力。
但是,接下来毛泽东的任务并不是继续从事他已经得心应手的工人运动,而是被派往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
02

第二关:

换到陌生环境,应对复杂局面

不少打工人有个毛病:喝酒不能混,地方不能挪。一挪地方就哪哪都不对劲,人际关系搞不好,工作也理不顺。换到陌生环境,迅速适应并开启工作新篇章,是职场中要闯的又一大难关。
当时国共已经开始合作,毛泽东作为共产党选派的精兵强将,参与到对国民党的统战工作之中。
相比刚刚成立不过3年的中共,从同盟会算起的国民党已经有18年的历史,家大业大,党员众多。但是当时的国民党还跟国内的传统社团一样,是各色人等的大拼盘,内部派系多,互相扯后腿。苦于党内暮气沉沉,希望引入外部新鲜血液推动继续革命,是孙中山同意两党合作的重要原因。
既然把共产党人迎进来,必然要给出重要的位子,这就动了一批老资格的奶酪。从踏入国民党大门的那一天起,毛泽东就能感受到角落里投来的各种不善的眼光。
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比原来在中共党内复杂得多的局面。
毛泽东是如何应对的呢?他就如一名武林高手,接连使出三招。
第一招,有凤来仪,大方展现实力。
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共产党人的一次关键亮相,毛泽东作为第39号代表参会。国民党内的右派憋足了劲,要在会上给共产党难堪。
讨论国民党章程时,右派代表突袭提出不能党中有党,要求写上国民党员不能加入其他政党的条文。这显然是针对共产党员跨党、反对孙中山容共政策的。李大钊率先出马驳斥,诚恳地解释了共产党的做法。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等人则发起声援。
敏锐地感觉到此时会场气氛十分有利,毛泽东猛然起身提议:“主席!主席!39号发言,本席主张停止讨论,即付表决。” 节奏大师卡点太准,右派这个颇有杀伤力的提案被轻易否决了。
类似的斗争场景多次发生,毛泽东积极参与。他严密的思维与敏捷的临场反应,为赢得对右派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程冷静观察的孙中山很欣慰。一方面他更加坚信引入共产党的正确,国民党内的死水终于被搅动起来;另一方面,共产党人的朝气让他更加觉得人才难得,要给机会让他们迅速发挥作用。
大会最后也是最引人注目的议程,是选举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候选人名单由孙中山亲自拟定,毛泽东因为会上突出的表现,受到青睐,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毛泽东晚年回忆这次见到孙中山的情景,内心依旧激动。从小就是其偶像的孙中山对他的重视,让他终生难忘。
第二招,婉若游龙,不做无谓缠斗。
有了大领导的认可,毛泽东在国民党的工作顺利地踢出了头一脚。
大会结束后,毛泽东被派往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上海执行部是国民党在广东根据地以外最重要的机构。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汪精卫、于右任、叶楚伧等分任各部部长,毛泽东任组织部秘书兼代秘书处文书科主任。从这个任命可以看出,国民党方面也是把他当作重点培养对象。
一个空降来的红人,不折腾你折腾谁?
毛泽东负责的第一项任务是开展党员重新登记,审查后发放党证。
有些老党员不配合工作。一次一个人冲到楼上,胡汉民、汪精卫都起来向他打招呼。客套过后,该走的程序还得走,此人就要求免填表,遭到拒绝后当即摔门而去。
对这样的老资格,毛泽东的应对是派人送表上门,并好言解释。给了台阶,那人还是填了表。其他老党员也就都按规矩办了。
这只是小难题。任何单位都会有人倚老卖老,如何既把事办了,又避免矛盾激化,就要考验办事人的灵活性。
可光是灵活,只做刀切豆腐两面光也不行。最核心的还是把工作做好,有时候为坚持原则,必须跟对手雷霆嘎巴。
在后来的工作中,毛泽东遭遇了右派好几次闹场,他们甚至雇佣流氓打手,殴打办事人员扰乱工作进程。对此,毛泽东毫不客气,他安排纠察队维护秩序,与右派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但是,毛泽东与上司叶楚伧的矛盾公开化了。叶就是国民党右派,一系列闹事行动背后都有他的身影。在共产党员被打伤后,毛泽东拿到证据就向孙中山参了叶楚伧一本。可此时孙中山已经身染重病,且忙于准备应冯玉祥之邀北上,无暇处理双方矛盾。
叶楚伧可逮着机会了,那是耗子跟大象亲嘴——上蹿下跳地嘬(作),一定要把毛泽东赶走。
毛泽东看到在国民党内没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就主动退让,在12月请假回湖南老家养病。此役,叶楚伧这群右派分子取得了表面上的胜利。
在双方斗争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暗中观察。他也是上海执行部的领导之一,毛泽东的工作能力,灵活与顾全大局的品格,让他生了惜才之心。他决定出手。
这人就是汪精卫。此时的汪精卫还是忠实执行孙中山国共合作政策的。孙中山去世之后,汪精卫担任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1925年10月,他以事务繁忙,不能兼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职事为由,推荐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
第三招,仙人指路,创新工作方向。
职场升迁后有一种困境,就是该职位之前是由赫赫有名的人物担任。人家不会浪得虚名,那是丝袜擦屁股——肯定有一手。在这样的人物之后,很容易被掩盖住锋芒,工作并不好干。
毛泽东从汪精卫手中接下宣传部长职位,就进入了这种困境。
但是毛泽东硬是把宣传部往上狠推了一把。他找到的突破口是三个方向。
方向一:优化组织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虽然号为中央,实际是个单干户,管辖范围只及广东一省。自己的业务干得很热闹,同其他省市党部宣传部门没有联系,因此地方宣传工作一直起不来。
毛泽东发出指令,向各省市宣传部下发宣传要点,并要求他们定期进行工作汇报。通过中央带动地方,各地宣传工作真正动了起来。
方向二:发挥所长
上任不久,毛泽东就以宣传部的名义创办《政治周报》。毛泽东曾经主编《湘江评论》,早已是媒体老手。这份报纸的创办,给宣传部深深地带上了毛式烙印。
《政治周报》加快了宣传工作的反应速度与力度,迅速产生很大影响。这份报纸每期发行4万份,在当时是发行量较大的刊物之一。
方向三:建立班底
毛泽东调进萧楚女、沈雁冰(即茅盾)等共产党的优秀人才。宣传部“人才济济,一时有人才内阁之称”。有了这些得力手下,毛泽东工作开展就顺利多了。
但是到了1926年5月,蒋介石为了实现政治野心,开始向右派靠拢,发起《整理党务案》,限制共产党在国民党各级机关的人数。毛泽东被迫辞去代理宣传部长职务。
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只有短短7个月,就给部门的组织、人事和业务方向都来了个大变样。
丢掉了关键岗位,并未能伤害他分毫。因为此时的毛泽东经受过复杂环境的考验,已经羽翼丰满。
 
他瞄准了新的目标,这个目标使他最终开拓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03

第三关:

站上新的高度,贡献突破性成就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陶然纪:打工人毛泽东告诉你如何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