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青木:长城和东风-41洲际核导弹,都太特么省钱了|2022-06-08

1905年,清朝末期,孙中山先生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什么叫鞑虏,不是汉族的,都是鞑虏,都要驱除。
这一口号,是典型的大汉族思想,但是这一个唯汉族独尊的口号,却遭到了中国汉族精英的普遍反对。
因为这个口号里的恢复中华,指的是长城以南、奉行汉文化的区域,不包括东北、蒙古、新疆、西藏。
如果真按照这个口号去革命,都不用外国人插手,中国自己就四分五裂了,国土直接减少一大半。
我们革命,是为了更加强大,而不是更加衰弱。
所以在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时,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里,正式提出了“五族共和”的理念,声明中国人包括了汉、满、蒙、回、藏的所有人。 
图片
五族共和的理念,得到了汉族精英的普遍认可,因为这为中华民国完整继承清朝的疆域,提供了法理的支撑。
而新中国则使用梁启超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在五族共和的理念上再进一步,认为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是一家,大家都是中华民族,淡化了汉族的定义。
在1953年的人口普查中,汉族人口为5.47亿,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98.94%,其他55个少数民族加在一起,才占据全国1%的人口。
所以,新中国是由汉族为主体民族,汉族为主要力量创建的国家,而这个国家,却拒绝汉族独尊,要让56个民族是一家,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上,400毫米降水线,就是农耕文明疆域的生死线,除了清朝,无人可以突破。  

1

农业文明分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农耕文明,以种植业为主,第二个是游牧文明,以畜牧业为主。
两个文明,以400毫米降水线进行疆域分割,因为这是维持农作物生长的最低降雨标准。 
图片
在适合农作物生产的土地上,农耕文明的生产力,吊打游牧文明。
养活一个农耕文明的家庭,五亩地就可以了,而养活一个游牧家庭却需要5000亩草场。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部落信奉游牧生活,而我的部落信奉农耕生活,在国土疆域一样的情况下。
假设将来某一天两个部落闹矛盾了发生械斗,你的部落出1个人,我的部落能出1000个人,就算你的部落个个是吕布,都能被活生生锤死。
更厉害的是,打赢之后,农耕部落他占了土地就不走了,永久的蚕食了这块土地,因为他要种地啊,压根不考虑移动的。
久而久之,游牧部落的下场只有一条路,要么改为农耕,要么就***。
农耕民族的生产力太强大了,游牧民族根本无法抗衡。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中原大地上最肥沃的土地,永远都是被农耕民族占据,1比1000的生产力,无论谁当政,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哪怕当年叫嚣着要让中原变为草场的蒙古人,真的入主中原后,面对1000倍的财富差距,没办法做到不忘初衷。
钱啊,有时候真的是无所不能的。
我们常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胡人不断汉化的历史,中华的土地哪怕被少数民族占据,他也会信奉汉族文化,从而融入汉族。
这是因为农耕文明有农耕文明的组织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无论谁占了汉族的地,只要他贪恋农耕文明那1000倍的物质产出,他最终一定采用汉族的生产关系,导致慢慢汉化,最终变成汉族。
五胡乱华时,古汉族几乎被杀光,但是最终,五胡和老汉族,都成了新汉族。
今日汉族的基因里,几乎所有人都有胡人血统,就是这个原因。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里,其实没有汉族这个概念,只有农耕民族这个概念,谁占了最适宜农耕的那块地,谁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谁就是汉族。
农耕民族等于汉族,汉族等于农耕民族。
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研究我国人口密度后,画出了一个简单的45°线,被称之为胡焕庸线。
这条线的西北一侧,有中国64%的土地和4%的人口,而东南一侧,有36%的土地和96%的人口。
胡焕庸感叹:“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图片
80年过去了,我们看一看QQ同时在线图,可以发现,中国的人口分布,依然如此。 
图片
96%的中国人,都集中在400毫米降雨带以内,因为只有这里的农耕产出,才能供养这么多人口。
西藏那么大的面积,在新中国步入工业文明后,给予强大财政补贴和物资倾斜的情况下,2018年的总人口也才344万人,不及沿海一个地级市。
在自生自灭,没有外部物资倾斜的古代,西藏人口,只会更低。
在粮食决定一切的农业社会,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生产力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但是农耕文明的生产力不是万能的,农耕文明严重依赖降雨量,400毫米的降雨线,就是农耕文明的生死线。  

2

如果降雨量低于400毫米,农作物就会生长困难,产量低下,农耕民族的生产力优势将会荡然无存,这种土地,更适合畜牧所需的草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定律再一次发挥作用,在草原和荒漠地带,丧失生产力优势的农耕民族会被游牧民族所吊打。
在农耕文明里,马种地不如牛,产奶不如羊,出肉不如猪,还特别费草料,简直是百无一用的废物。
农耕文明不是养不出马,是养不起马,不是练不出骑兵,而是练不起骑兵。
但是游牧文明就不一样了,游牧文明需要不断的迁徙,逐水草而居,不论是放牧还是迁徙,马都是生活必需品。
所以,游牧民族不用特地养马,他们是顺路养马,他们也不用特地锻炼骑兵,游牧民族的每一个男人,拉出来都是骑兵。
所以,游牧文明可以用极低的成本,组建一支骑兵大军,而农耕文明,组建同等规模的骑兵,费用是游牧文明的百倍不止。
如果农耕文明以步兵出战,在平原地带,步兵遭遇骑兵,那就是被屠杀的命。
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军事力量,游牧民族虽然生产力低下,但是他军事力量强大,在同等生产力规模下,军力碾压农耕文明。
所以,在400毫米降雨线之外,就是游牧文明的天下,无法靠种地获得生产力优势的农耕文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在农耕文明强盛时,曾不止一次的突破400毫米降雨线,把疆域扩展到游牧地区,如汉朝,就曾全面占据西域,封狼居胥、犁庭扫穴。 
图片
汉武帝疆域

我刚才说了,农耕民族不是培养不出来骑兵,只是培养代价太昂贵,当农耕王朝强盛时,只要愿意耗费代价,游牧民族一样不是对手。

农耕文明占据草原不是问题,但是占据草原之后,真正的问题就来了。
为了维持对草原的统治,农耕文明必须要在草原驻军,而驻军就需要不断的消耗粮食,这些粮食如果要从草原之外运输,代价极其恐怖,运输队人吃马喂,10份粮食能送到1份,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农耕文明在草原的驻军,如果不想被饿死,就只能学习游牧文明的那一套,散则为民,大家一起放牧去,逐水草而居;聚则为军,等大汗需要打仗了,再聚拢到一起,大家一起抢钱抢粮抢女人。
抢谁啊,穷哈哈的牧民有啥好抢的,当然是抢富裕的农耕民族啦。
但是这么一来,你还是农耕民族么?这特么还是游牧民族啊,无非就是姓汉还是姓胡的问题,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没有任何区别,农耕民族依然还是被抢劫的命,拿下西域,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汉朝必须不断的向西域输血,维持驻军的补给,这样才能真正控制西域,当汉朝强盛时还没啥问题,一旦略有衰落,造血能力不足时,就必须放弃西域,哪怕游牧民族不打过来,也得放弃。
想长期占领草原,军队必须游牧化,而军队一旦游牧化之后,其组织结构,社会关系都会跟着游牧化,儒家文化、郡县制等等会全部失效,最后这些军队,就成了真正的牧民。
这就是所谓的“汉人胡化”,这片土地的降雨量,决定了它的主人,只能是游牧民族。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里,其实也没有胡人这个概念,只有游牧民族这个概念,谁占了最适宜放牧的那块地,谁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谁就是胡人。
而一个政权,很难同时兼容游牧思维和农耕思维这两种模式,当一个政权同时占据了农耕地带和游牧地带后,一般只能选择其一,否则极其容易精神分裂从而迅速分崩离析,典型代表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
中华数千年文明史里,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时有兴衰,但是谁都无法真正称霸天下。
占了农耕文明的土地,不管你以前是什么族,最后一定变成汉族。占了游牧民族的那块土地,不管你以前是什么人,最后一定变成胡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几年时间里,汉风网遭受到的攻击不计其数,我们一直在坚持。所以购买会员的老友,请添加汉风网微信。有问题及时给老友解决,也避免失联。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青木:长城和东风-41洲际核导弹,都太特么省钱了|2022-06-0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