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的全国顶尖人才分布
花了几天时间,一个一个的核查了1955年全国第一届中国科学院的172名科学技术类别的院士和1957年增选的18名院士的名单,总共190名。
注意这190名只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其他还有哲学,政治之类的,这个就不考虑了。
其中1955年的172名院士:
数学物理学部(30人)
这30人里面肯定是大师云集了,华罗庚,苏步青,马大猷,叶企孙,王淦昌,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钱三强,钱伟长,彭桓武等等都在其中。
化学部(22人),这里面包括了卢嘉锡和吴学周。
生物学部(60人)
这个生物学部也包括了医学,著名的林巧稚,童第周都在其中。
地学部(24人)
这个地学部不仅是地质,也包括了气象,李四光和竺可桢都是地学部的院士,还有气象学家,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代表作是《高空大气物理学》,赵九章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为我国人造卫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技术科学部(36人)
这个技术科学部是干啥的,顾名思义就是搞技术的,
像钢铁工业的靳树梁,邵象华,
化学工业的侯德榜,搞建筑的梁思成,搞桥梁的茅以升,激光技术专家王大衍都在其中。
195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共18人)
数学物理学部(6人)
化学部(2人)
生物学部(5人)
地学部(3人)
技术科学部(2人)
这190人是中国当时最为顶级的人才了,像1957年入选的18名院士中,就有郭永怀,钱学森,世界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汤飞凡等。
然后我按照省份做了个统计。
这个工作量不小,查询费了很多的时间,毕竟有多达190人。
但是这对研究建国初的全国顶尖人才分布是很有价值的,也可以反应建国前全国各地的教育水平发达程度。
当然,这里说一下,大部分科学家籍贯,出生地和成长地还是一致的,
但有的时候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那他算哪里人呢?
我用的是“成长地”优先的综合考虑籍贯和出生地原则,
比如科学家孙德和,他出生是在北京,但是籍贯是安徽桐城的,也是在桐城读的书,那当然就是安徽人。
再比如梁思成,他籍贯是广东,出生在日本,但是在北京长大读的中小学,那我就算成是北京人。
再比如严恺,他出生在天津,在天津读的小学,只是中学在浙江读,这种就是天津人。
总的来说,190名科学家中,小时候就全国到处跑,有多地生活经验的科学家并不太多,大约就十个左右的样子,大部分人还是出生地,成长地一致的,
因此即使在认为这个科学家是哪里人有不同意见,但总体不会影响太大。
以下是我做的表格里面的部分科学家情况。
我统计了一下,190名院士里面,有174名曾有年轻时在国外留学,进修或者工作的经历,只有16人是一直在国内学习和工作成长的。当然了这16人里面也有人功成名就后出国考察的,像刘仙洲56岁的时候(1946年)就到美国考察了差不多一年,这种就不算是年轻时在国外留学和工作了。
这也可见科技更为先进的国外尤其是欧美,是我国高级人才成长的主要学习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