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两个多月前,我在北京采访温铁军教授,曾问他一个我一直想不通的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温教授的意思是,英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采集的资源(比如矿产)实在太多了,得想办法用机器消化这些资源,是逼出了工业革命。
当天晚上,我在北京还见到了金灿荣教授,吃饭时也请教他同样的问题,金教授说,是英国本土人口太少,应付不了那么多资源,就得想办法找机器替代人工。
两位前辈说的刚好是同一个意思:从殖民地抢了太多东西,多到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可家里就这么点人,消化不了,就琢磨着用其它方法提高效率。
我回来后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另外找到了一条论证,也是跟殖民地有关,当时英国统治了广阔的殖民地,就意味着英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殖民地倾销商品,还没有道德约束,反正印度人又不会反抗,可以往死里坑他们,从18世纪中期开始,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供应不足,为了提高产量,大家开始想办法改进生产技术。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了织布的飞梭,织布效率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纺纱机的效率跟不上,殖民地对棉纺品要求越来越多,求购价格越来越高,迫切急需改良纺纱机。
1764年,英国兰开郡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晚上下班回家时,不小心踢翻了堂客的纺纱机,他正要把纺纱机扶起来时,却发现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了直立。
哈格里夫斯木工出身,平时就爱琢磨事,他就想如果纺锤竖立时还可以转动,那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很多根纱了?
经过一年的试验改进,哈格里夫斯搞定了竖直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工作效率提高了8倍,他用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纺织机”。
珍妮纺织机经过不断地改良,纺锤增加到了18个、30个、甚至到了100个,效率越来越快。
改进后的珍妮纺织机
1769年,英国人又发明了卷轴纺纱机,采用水力为动力,可以不用人费力了,纺出来的纱结实而有韧力,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而当时的中国,采用的是手摇纺车,10小时才能纺出4两纱,最熟练的织工一天也只能做出10码左右,宽仅1尺的布匹,生产效率比别人慢,产品质量还比别人低,价格和质量都玩不过人家,注定要成为倾销对象了。
工业革命的另一个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1688年法国人帕潘弄出了非常简易的蒸汽机,但没什么实用价值, 1705年苏格兰铁匠纽克曼搞出了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主要用来给矿井抽水和灌溉,但是缺点很多,又笨重又耗煤,后来多方面使用的蒸汽机是瓦特改良出来的,注意瓦特是改良,瓦特不是发明。
大家看蒸汽机的由来,就是冲着替采矿业服务去的,殖民地有那么多矿,才倒逼技术发展。
总结下来就是,是殖民地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劳动效率的提高,让英国人发明了珍妮纺织机,也是为了在殖民地快速挖矿,为了快速处理源源不断地进入英国的原材料,才催生了英国从蒸汽找动力,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
是巨量的殖民地的原材料资源,和殖民地的庞大市场,刚好触碰到了文明的阈值数据,冲破这个阀值,就诞生了工业革命。
正在玩《人类文明》模拟游戏的上帝,看到人类文明的数值刚好满槽,就轻轻摁了下鼠标,人类就此进入了新纪元。
贰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诞生在当时富饶的中国,和第一个全球殖民国家西班牙?
这问题如果搁1980-2010这三十年,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就会洋洋洒洒给你写一篇中国文明劣根论,总之就是中国文明愚昧无知,西欧文明开明聪慧造成的,《河殇》晓不晓得?你得给我跪下听,你不跪?你不跪我就摁着你跪。
这些人不懂得从工业链思考问题,被别人的生产力吓怕了,就教你一个理:中国必须被欧美先进文明先殖民两百年,才能进入现代社会。
他们自己先成了洋人的奴才,也希望你成为洋人的奴才。
现在我们就要打碎这种愚昧的认知,中国人同样是会动脑筋,擅于思考的,以纺纱机举例,世界上最早的水力大纺机,其实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在元代时,早英国人400年左右,就发明了水力大纺机,这种水纺机已经具备了马克思所说的“发达的机器”所必备的三个部分:发动机(水轮)、传动机构和工具机。
王祯在《农书》里记载了这种“水转大纺车”,有32个纺锤,每车日产量10斤,比珍妮纺织机刚开始的8个纱锭先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