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桂系的崛起
聊桂系就得先聊辛亥革命。
我们现在的历史书里对辛亥革命有高度评价,什么推翻了封建王朝什么的。
其实你如果穿越回辛亥那会儿,就能发现,那场革命对你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唯一的改变是皇帝没了,统治阶级换成了大清军官团。
这个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如果把大清当成个黑社会,那么进入晚清后,就出现一个问题,黑社会老大老了,战斗力不行了,又遭到三番五次的重创,威信扫地。
终于到了1911年,武昌的几个新军士兵闹事,这事本身不大,但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次小起义相当于在摇摇欲坠的大楼上踢了一脚,然后楼塌了。
武昌起义后没多久,各省督军和封疆大吏都脱离清政府,表示自己已经“光复”,也就是回到以前的汉人政权,不再跟着清朝混了。
不过“光复”之后跟之前其实没啥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各省不再听中央政府的话了,除了少数几个倒霉蛋,比如山西上层发生了军变,小军头阎锡山把之前的领导杀了自己当上了领导,其他省以前的领导革命后还是领导,以前的地主革命后还是地主。
这里就有个问题,革命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这个问题要分开看,如果从历史潮流来看,咱们必须说变好了。但是如果回到当时,从社会稳定、居民安居乐业这些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无疑是变坏了。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感觉,提到“北洋政府”,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金粉世家》那种有点前清气质的玩意。但是提起蒋介石的民国,又给人一种好像比较现代的感觉。
其实他俩确实是差别很大,北洋政府和大清差不多,领导阶层本来就是前清的军官团。而后来的蒋委员长是南方财阀买办金融资本支持的军头,而且是俄国人扶持起来的,当然气质不同了。
不过北洋不仅仅是和大清有点像,事实上比大清差那么一丢丢。
也不复杂,清廷在的时候,大家形式上有个老大,不能太没规矩,比如朝廷不给你任命,你就不能去某个地方当老大,去了当地老百姓也不认,而且指挥不动手底下的人。革命之后,清廷没了,规矩也没了,大家无所谓了,谁实力强谁当老大,所以没过多久就乱哄哄打成一片,南北方在开战,各省之间互相也开战,奇葩的是甘肃和西藏之间还打了几仗。
我们今天要讲的李宗仁,桂系,他们一伙起家于广西。广西在辛亥革命的时候第一时间起来造了清廷的反,广西督军陆荣廷当上了土皇帝,从那以后谁的话都不听。然后跟旁边的广东军阀打来打去。
这个过程中,我们本文的主人公,也就是李宗仁,他本来是广西军阀手底下的一个小军官,广西陆小毕业,没钱没背景,如果在和平年代,基本一辈子也就交代了。但是正好摊上了乱世,他这种带有“亡命之徒”气质的小军官也就有了机会。
在跟广东人打仗过程中,作为小军官的李宗仁多次身先士卒带着兄弟们冲锋,成功将对方击溃,名声越来越大,手底下的士兵忠心耿耿,慢慢心态就变了。
后来趁着广西境内乱作一团,小李心里也就有了想法,联合另外两个小军头,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白崇禧,还有一个叫黄绍竑(那个字读“宏”),拉起一伙人来搞事。
当时军阀很多,但是大部分战斗力非常差。民国前期军阀们普遍打仗很差,大家熟知的什么“北洋三杰”,天赋点都没点打仗上,其他小军头更是不太行。
军阀里装备最好战斗力比较强的东北军,后来在陕北碰到叫花子一样的红军,眼都没眨就被干掉三个师,可想而知其他军阀部队的战斗力。
李宗仁手底下的人前期参加过几次硬仗,在广西小军阀里算能打的,风卷残云般地打掉了其他几个小军头,驱逐了陆荣廷,然后他们仨成了广西的新地头蛇,一般把他们仨称为“新桂系”。
2
打到山海关
大家看地图其实就能看出来,广西那地方到处是山,到现在都没啥核心产业,回到当时更没啥好东西了,当然没法承担太多的脱产人口。
而且每个组织都是依赖指挥系统的,对于军队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军官团出身。
比如蒋委员长,他的军官团是由少量的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组成的,中下层由黄埔毕业生组成。
而我军起家是依靠旧知识分子,大家看电视,肯定看到过五四运动时期那些穿着学生服的大学生,他们中的一些去当知识分子,剩下的国共各分了一部分,相对来说有理想的那部分都跟了我党。
之前有人统计过,看着我党早期最土,其实上层反而平均学历最高,在民国那个识字率不到5%的年代,如果毛主席他们如果不去干革命,几乎人人有条件成大师。
那他们桂系的军官是哪来的呢?
包括李宗仁在内,绝大部分都来自一个叫“广西陆军小学堂”,听这名字就能感觉到规模不大气势不足,事实上却是也相对很一般,不过有总比没强。
从人才梯队的层面理解,就能看出来,无论是广西的桂系,或者山西的晋军,西北军,滇军等等,属于地地道道的“地方部队”,不仅士兵是地方上征的,而且军官团也是本地小知识分子。这也是为啥大家说起这些军阀,往往只知道几个头目,下边的将领完全说不上来,说不上来也正常,本来就不是啥出众人物。
人才作为一个天花板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他们几乎注定成长不大。
而且分析一个组织,往往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就能看出来,人才和资源,人才我们说完了,那下一个问题就是资源哪来的?
蒋委员长早期依赖苏联,后来依赖长三角的海关赋税,抗战中又依赖美国人,而且全程依赖南方买办资本的融资,相对各路军阀筹集资源能力比较强,这也是为啥他前期能够顺利统一全国。
我党打掉地主这个中介,自己收税,农民交得少,政府收得多,这种模式建立起来比较麻烦,不过潜力最大,属于现代国家的标配。
相比较而言,桂系尽管一度是仅次于蒋委员长的军事集团,但是他只能依赖地主向地方上征点税,顺便种鸦片向周围省份兜售,税收效率和潜力属于三方里最差的,所以他们的后劲越来越不足也好理解。
不过回到1920年,其他省还乱哄哄的,只有广西迅速稳定下来,修了路和水利设施,攒了一些家底,联合了广东的蒋委员长,迅速开始北伐,也就是南方小军阀和北方袁世凯留下的大军阀打起来了。
在这场南北混战中,广西兵的装备是最差的,但是他们耐苦战,表现却是最好的,得到的地盘也是最多的,从广西打到山海关,解决了北方的几个军阀。
本来张作霖占着北京,跟北伐军打了几仗,发现打不动,于是就跑回东北去了,然后在回东北的路上被日本人给炸死了。到此为止,桂系成了仅次于蒋委员长的军事集团,这种优势一直维持到1949年被“四野”消灭掉。
“北伐”前南方军阀共同的敌人是北方袁世凯的小伙伴,北方军阀被消灭后,新军阀们就开始内讧了,先是桂系和蒋委员长一顿打,然后是阎锡山冯玉祥联合起来向蒋委员长叫板,然后都被打下去了。
蒋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算个牛人,如果没有毛主席,蒋没有悬念会取得民国乱局最后的胜利,不过毛比他段位高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是全方面碾压那种,蒋去当岛主这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北伐”之后李宗仁和蒋介石分赃不均,打了几次,桂系打不过,就退回广西躲山里不出来了,蒋也没理由追过去,双方就这么过上了。
但是很快的,蒋委员长去找红军剿匪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这边指挥官换上了李德,指挥得太烂,红军伤亡惨重,只好跑路,长征就这么开始了(不过当时不叫长征,叫“西征”)。
蒋委员长巴不得他们赶紧跑,追着红军去广西,云南,贵州,最好去趟山西,中央军跟进去把那些军阀一起办了。
红军离开根据地,就到了广西的地盘上。
李宗仁他们是不愿意堵截红军的,怕红军拼命,自己也得有损失,到时候容易被老蒋一勺烩。
桂系只是希望红军赶紧走,红军如果能快速离开,蒋委员长就没理由进广西了,他们也就安全了。所以李宗仁他们做了个计划,给红军让路,他们赶紧过广西,等他们过去了,桂军再跟在后边装作要追击的样子。
当时毛主席已经被罢免了,没啥发言权,不过还是到处说要丢掉所有辎重,赶紧跑路,他看出来了桂军不想打,但是红军不能在广西地盘上待太久,如果待的太久广西军阀就必须削你了。
但是当时的领导层没意识到,还在慢慢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