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虚声:毛泽东最深的脚印|2022-07-18

作为历史巨人的毛泽东,一辈子几乎走遍了华夏的每一个地方。他的脚印几乎无处不在,要问他最深的脚印在哪里?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作为一名资深历史爱好者,我认为毛泽东把最深的脚印留在了井冈山。我本人有幸去过几次井冈山,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从游客视角看,井冈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游览之地,天然的氧吧,夏季凉爽宜人。最让人难忘的是食材新鲜,胜过我去过的任何一个大中城市。

从游学视角看,那里是研究红色文化最好的地方之一。

从寻求精神坐标的角度看,则是另外一幅图景……

01 一段往事

 

1965年夏,72岁的毛泽东决定做他后半生最重要的那件事之前,回了一趟井冈山。他当时很动情地对身边人说,“我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看……”

毛泽东在井冈山住了7天,从522日住到29日。在外人看来,可能认为他只是去井冈山休闲一下、顺便写两首诗,或者是年老了回顾一番峥嵘岁月。

实际上毛泽东的心情并不轻松。他在井冈山说了这样一段沉重且意义深远的话,“为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几岁呀!没有过去井冈山的艰难斗争,就不会有今天。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三十多年前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楼房,吃饭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井冈山的精神不能丢了……”

——这段话如果出现在别处,可能也显得稀松平常。但是由1965年身在井冈山的毛泽东口中说出来,却有着无尽的苍凉、沉重、辉煌,还蕴含着无上的杀伐之气。

这段话的重点就在于“井冈山精神不能丢”,丢了井冈山精神就要付出代价。

所谓井冈山精神,有两层内涵:

一方面指革命牺牲很大,需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战斗精神;

另一方面是告诫同志们不能丢了为多数老百姓谋福利的初心。

但是说实话,毛泽东这些话有多少人听进去,那是要打问号的,至少这么多年以来,那些搞腐败的群体没听进去。他们既没有牺牲精神,也没有服务精神,只有贪婪的欲望。一年后毛泽东干得那件后半生最重要的事,最初的目的之一便是整治腐败。

图片

在井冈山那几天,毛泽东又把这段话的精髓写入两首诗中:分别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

他在《念奴娇·井冈山》最后部分写道: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搞革命牺牲很大。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初心绽放出的魅力。

建国之后,毛泽东没有回过瑞金,没有回过遵义,没有回过延安,没回过西柏坡;唯独回过井冈山。这个现象非常值得深思。

要知道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这些地方,如今都是典型的红色文化坐标,是很多人的精神圣地;每天都会有各行各业的人们去旅游、游学或朝圣。

为什么毛泽东建国之后只回过井冈山呢?现在已有的文献资料给出的解释,无外乎建国之后毛泽东太忙了,没时间回那些地方。

其实这个解释是站不住脚的,建国之后毛泽东经常外出巡视,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那他为什么唯独钟爱井冈山呢?

02 袁文才

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主动放弃继续攻打大城市的机会,带着队伍进入罗霄山脉,去实践他内心的蓝图。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曾邀请毛泽东去上海总部工作,毛泽东干脆地拒绝说:“我要上山下湖,到山林里去跟绿林好汉交朋友。”

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本质上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做事与写文章都比较热血。他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大知识分子、学者、教授与革命者。所以当他要去寻找绿林好汉时,还是让同志们挺吃惊的。

大家看下江西的地形图,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

在江西一系列名山大川中,罗霄山脉并不起眼。如果没有毛泽东在1927年的惊天抉择,袁文才和王佐在井冈山也很难有所成就;那么今天的井冈山估计也就是江西一座普通的风景秀丽之地,绝对不会是红色精神坐标,也不会有人去朝圣。

图片

1927年之前的几千年里,井冈山及其周边都是人迹罕至之地,常有绿林土匪出没。

纵观井冈山绿林史,最后一个土匪群体应该算胡亚春领导的“马刀队”。但“马刀队”以及整个井冈山绿林的命运在1922年发生改变。因为那一年出身贫寒的袁文才因不堪地主欺压,不得已投了“马刀队”。

袁文才本身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虽然加入绿林,但并不想继续在绿林中打家劫舍;于1925年接受政府招安,从黑道走向白道。

1926年国共联合北伐,袁文才在中共的协助下发起宁冈起义,打进了县衙;并且加入了中共,成了组织的一员。他的队伍就挂在了江西省委旗下。

随后便是国民党于1927年清党,当地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勾结,搜捕共产党与农民军。袁文才与王佐奋力留住60条枪和部分同志,依靠井冈山地区的高山密林坚持战斗。

当然袁文才和王佐的队伍更像是绿林和农民军的混合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军。

秋收起义之后,江西省委给毛泽东送去一封密信。送信人是宋任穷(日后的开国上将,并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1927925日,宋任穷到了莲花县城追上起义队伍,把信交给毛泽东。信中内容是,江西省委建议毛泽东带领部队到井冈山一带,那里有袁文才和王佐部可以作接应。

毛泽东略做思索便决定去井冈山。他去那里并不是为了寻求袁文才的支持,而是要把井冈山作为改造天下的起点,顺手把袁文才和王佐一起改造了。

毛泽东和袁文才初次见面的时间是1927105日上午,毛泽东基本算是单刀赴会。

要知道在兵荒马乱的年头,毛泽东和袁文才素昧平生。在双方没有信任基础的前提下,起义失败后的领头人这么做风险其实很大。但毛泽东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结果两个人从上午谈到下午,甚为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得知袁文才只有60条破枪,毛泽东当即决定赠送他100条枪,而袁文才则慷慨回赠1000块大洋。

107日,袁文才亲自带了30人,抬上一张睡椅轿子,接毛泽东上茅坪(井冈山)。

毛泽东没有换衣坐轿,只是换上了谢梅香(袁文才妻子)亲手做的新鞋,拄着拐杖上山。

到达茅坪后,袁文才把毛泽东安排在八角楼。那里原本住着贺学敏一家,毛泽东就是在那里结识了贺子珍。

就这样毛泽东和红军将士们在井冈山站住了脚跟。

公开资料都说是毛泽东的个人魅力折服了袁文才。这个说法并不能算不对,因为毛泽东的个人魅力确实很大。毕竟袁文才在黑白两道混了那么多年,能通过一席话将其折服,足以突显毛泽东的个人魅力。

但个人认为,在折服袁文才这事上,仅仅强调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并不能呈现历史的全部脉络。如果毛泽东在929日之前和袁文才见面,未必能将其一举折服。

原因很简单,毛泽东在929日搞了“三湾改编”。

03 大魅力

红军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支军队:

特殊1、兵员最广,红军来自普通农民老百姓。因为红军的终极战略目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独一无二的。

特殊2、战斗力极强,这个不解释。

特殊3、战斗成本极低。这点不易理解,因为它是一本经济账。因为井冈山时代的红军战士,几乎不发军饷,相当于开公司不发薪水。

当时的大致情况是,红军将士们自己筹集粮食,然后每人每天发5分钱,用来买柴米油盐。冬天棉衣不够,战士们只穿两件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几年时间里,汉风网遭受到的攻击不计其数,我们一直在坚持。所以购买会员的老友,请添加汉风网微信。有问题及时给老友解决,也避免失联。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虚声:毛泽东最深的脚印|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