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瀚海狼山:区区一个战斗机内弹舱,就能难倒全球99%的国家?|2022-07-20

KF21终于飞上了天。前两天刚刚谈到过,通过KF21仅仅在地面进行过的低速滑跑,期间表现出来的在小半径转弯时主要气动偏转面的不能联动,就可以判断出这类原型机基本不具备高端战机中必须要有的飞火推一体系统。而且通过其近距离拍摄的一些表面细节,也可以知道这架原型机的蒙皮隐身处理相当粗糙。一些关键的设备开口,还有机炮等,几乎完全和早期三代机一样非常突兀地出现在飞机表面,甚至几乎所有蒙皮的连接处也都是垂直线条,完全看不出技术成熟的现役隐身飞机,大量出现的蒙皮连接处的锯齿状隐身处理的基本特征。不过以上提到的,关于KF21试飞原型机与标准现役隐身之间的表面和内在的关键差异,不是真正装备隐身机国家的专业或者半专业级观众;也就是对全球的普通观众来说,

仅仅“远观”KF21的外形,还是有很强的迷惑性的。毕竟从基本造型和进气道外形来说,KF21很像缩小版本的F22A。因此对研发方来说,也敢对外讲这是一种所谓的5代机。不过首次飞上天的KF21,却也同时暴露了一个对真正的5代隐身机来说不可接受的技术差距,这就是其不具备隐身内弹舱!其实早在KF21刚刚推出项目的PPT和配套的效果图时,全球关注这个项目的人,都已经知道了其不具备机腹部位的隐身主弹舱。但是如此简单明了的看到刚刚首飞上天的KF21在机腹部位半埋式挂载了4枚大型空空导弹的模型,还是第一次。因此目前不具备可用的隐身内弹舱,可算是KF21这个“丑媳妇”终于见到了全球的公婆。这个最大缺陷是根本无法掩盖的,是与真正的第5代隐身战斗机之间的最大技术鸿沟。

图片

不过KF21原型机在厂房制造的时候,就已经为未来的机腹隐身内弹舱保留了足够空间。既然保留了内部空间,为何不直接一步到位的装备上机腹隐身内弹舱,还要搞出半埋4枚空空导弹这种明显不伦不类的设计呢?其实KF21的工程师没并非不想一步到位;根本原因在于完全没有设计和现场制造隐身内弹舱的经验;更担心如果强行上马内弹舱技术带来的极端危险性,因此只能降低难度先搞半埋导弹技术,实属臣妾做不到的现代典型。实际上不单纯是刚刚首飞的KF21这种原型机;就算是已经搞了20多年的苏57;到今天是否真正完全彻底地解决了隐身内弹舱的技术和工程难题,现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虽然研发方屡次声称苏57已经参与过实战攻击并且战果丰富,但是却从来没有在全球公开过任何一张,

图片

苏57在飞行状态下打开内弹舱发射导弹的清晰图片;至于现场视频就更没有了。过去公开过的一些所谓的苏57开弹舱发射导弹的远距离视频,怎么看都有加工过的痕迹,也就是其真实性有很大的疑问。因此说到底,当今全球,真正具备完整可靠的隐身内弹舱技术的,其实就只有两大国。苏57和现在的KF21,都不敢说完全突破了隐身内弹舱技术,至于英法土等国,他们的5代机甚至所谓的6代机,最高进度也只是地面展示的等比例木质模型;就更不敢说已经掌握了隐身内弹舱技术。如此一来,对全球99%的国家来说,隐身内弹舱仍然是看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了堪称难以逾越的高技术。之所以有如此难度,本质在于所有大气层内的高速运动物体,其外在气动外形的保持都非常重要。而在中高速气流的冲击下,

一旦在完整的气动表面突然打开一个巨大的口子,将导致瞬间的猛烈气动冲击,将带来一系列的内在和外在的运动环境瞬间劣化。其实不论是汽车、高铁还是飞机,一旦在空气中的运动速度超过200公里每小时,如果瞬间在完整的气动外壳上开一个口子,那么其影响都是惊人的!更何况战斗机要求在2倍音速之内,必须安全有效地把导弹和炸弹投射出去,这个要求就更加逆天了。如果没有足够的风洞测试和巧妙的技术设置,高速下瞬间打开的内弹舱,不但不能稳定地发射导弹或炸弹,甚至会因为强气流冲击而导致飞机大梁产生剧烈的共振效应而出现开裂折断,最终的结果就是战机在空中瞬间解体。据说某国的某型所谓隐身战斗机,在测试多年后,仍然不敢轻易地开启内弹舱。为此专门请友好国家的,

图片

图片

航空大师帮忙分析。最后的评估结果是先天性的结构设计缺陷,不仅仅是不敢轻易开启内弹舱的问题。如果不把全机结构设计推倒重来,神仙来了也白搭!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瀚海狼山:区区一个战斗机内弹舱,就能难倒全球99%的国家?|2022-07-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