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粉丝在倾吐自己的苦恼:33+的程序猿,上有老下有小,对职业前景内心一片茫然,问怎么办?
我能说点残酷的真相吗?十多年前,我到东莞去做一个工业项目,搞了次调研,那时候人口红利还在,东莞各镇上数不清的年轻人排着队等着进厂,问起那些工厂里年轻人对未来的打算,大部分人都想着在流水线上干几年,然后回老家,学个手艺,或者做个小生意。
当年工厂流水线招工,普工30+都要被嫌弃的。
现在呢?吃人口红利的老板们有的挑吗?有人来都要感谢黑中介的鼎力相助。
只不过从前那些30+做不了流水线的年轻人是沉默的,他们不懂得怎么发声,哪怕是受了许多委屈,人人都习以为常,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没什么。
所以你看,在劳动力市场上,码农和农民工有本质上的差别吗?
十几年前,码农还算是稀缺资源,只要你肯干,干到40+一样有人要,就看你干的动不,干不动编程,但有了行业经验,总归是相对容易找到类似的工作。
大家想过没有,过去十几年里,中国大学都在疯狂扩招,但凡读了个高中,都能上个大学,无非是学校好赖的差别,大学毕业生一年新增过千万,这就是工程师红利的底气。
但人口出生率并没有增加太多,所以那些本该到流水线上干到30岁就被抛弃的人口红利们因此大打折扣,如今的制造业招牌也是越来越宽容了,只要你肯来,年龄都不是问题。
所以你看,从前一样是内卷,只不过被卷的人沉默寡言,对生活耐受底线比较低,现在内卷,卷到了那些以为跨越了阶层的人身上,他们对比前浪们的生活,很容易就把上限打高了,咬咬牙踮脚摸上去以后,发现高处不胜寒。
每年大量年轻人扑进就业市场,如果一个就业者不能证明自己拥有特殊技能,很难被取代,那么对资本而言,有那么多选择,何不也来一波掐尖?
如果换位思考呢?一个20郎当的小年轻,怎么去看待那些35+早已被生活磨砺得无比平庸的前辈们?
我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最最瞧不起的就是那些老家伙们了,一帮小年轻天天凑一起想各种馊主意整蛊他们,巴不得把人家挤掉,自己上位。
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为什么之前B站里那条《后浪》的广告,激起年轻人如此之多的反感?
因为年轻人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前浪,把他们的路给堵死了,但大家却不去想,有多少前面的浪根本浪不起来,扑着就扑街了。
但一波波的,所谓知识青年们的供应量是如此之大,大的足以让前辈们不分青红皂白都成了一种撒气的对象了。
我有很多做地产的朋友,在地产最好的那段时光里,地产公司里很多庸碌之辈凭着运气,吃到了时代一波红利。
但这世界上物质是守恒的,你吃到了红利,那么必然要有人被你吃,房价房租蹭蹭往上涨,后面一波波进城的人,都是持续的佃户。
但这种发展模式真的有可持续性吗?
最近这几年,先是投资商铺的哭了,接着是盘写字楼的,像深圳东部华侨城这种当年顶级的豪宅,现在都成了烫手山芋。
接盘侠越来越少了,大家计算过收支以后,所谓时代给予的超级地租慢慢越来越难收到了。
我都能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深圳了,我所在的小区,竟然有房子空出来半年都租不出去,旁边的产业园里,很多公司关门了,或者是原因吧。
所以真的是疫情的缘故吗?
疫情或者是加速了某种进程,而进程本身就是从前的那套发展模式干不下去了。
当深圳的房价涨到连华为、腾讯这种大厂普通员工都很难负担的时候,那就意味着普通房产的接盘侠已经没了。
所以你看,国家级的产业布局是东数西算,大厂们纷纷到内地去布局各种区域中心。
今年统计局的大数据告诉你,一线城市不止人口,连带人才也呈现出一种净流出的趋势。
如果这种境况持续下去呢?所谓的拿了满手的房产就真的就能撑住未来的人生吗?
所以你看,只要你愿意去多想想,怎么样看起来不错的生活,未来都有可能危机四伏。
有人说,想要持续向好,不如润出去。
最近我看到很多润人谈论起润到海外享受真正生活的各种秀。
大家不妨去想一个问题,如果全球化里,中国突破了G7们联合打造的铁幕,我们成为了全球化规则的制定者,你所谓的活着,小确幸,干得少,福利高的生活还可能有吗?
汽车产业在日本工业产值里的比例能占到40%。
在新能源时代,日本汽车现在已经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衰败,同样的还有德国。
BBA的神话已经在褪色,国产车也敢在这个价格区间里发起挑战。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的家电行业、手机行业。
为什么这几年欧洲看起来倒退得非常厉害?
诺基亚、西门子这些大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被抛弃了,他们还能回得来吗?
世界发展的太快了,我们刚见证了华为手机从山寨机代表逆袭成高端品牌扛把子,现在又能看到比亚迪杀到电动车全球销量榜第一名,而且走的还是中高端市场。
德国大众总裁因为坚持改革创新,而被排挤走掉了,因为保守势力要保住燃油车创造的几万个工作岗位和上下游数不清的利益勾连,但时代会那么好说话吗?
所以当日本德国的汽车产业都开始走下坡路了,请问欧洲日本的小确幸真的可能有吗?
好吧,可能老美到现在还让人持有幻想,毕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在手,还有美元这个割羊毛利器。
但你看马斯克就很清楚,人家裁掉美国的职工,关闭美国的产能,扩大上海工厂产能,招聘更多的中国职工。
他买推特,就是为了改造成美国版的微信,因为干不成,最后放弃收购。
所以你真的以为谷歌、苹果、亚马逊是不可被打倒的吗?
很多人都喜欢往低了批判国内的科技和技术,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长期被逼得内卷的人,跟一帮天天岁月静好的人比起来,谁的战斗力更强?
如果他们有了个好点的组织呢?
现在的竞争是以国家为单位竞争,可以说是另一种大争之世,你觉得润出去了就有世外桃源?做什么梦呢!
真要岁月静好,很简单, 我家留在农村的亲戚们现在过得就是那种生活,除了手上的闲钱少了点,吃喝不愁,不用交税还能拿农业补贴,日子过得甭提多美了。
但你随便找个陷入到中年危机焦虑的人里问,这种日子要不要,十个有十个都摇头。
等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那些润人能体会到的无内卷生活,大约就是这种了,你想吗?
有些所谓成功人士喜欢拿自己的经历来教育别人如何避免陷入中年危机,毒鸡汤灌起来毫无营养,居然还要收费,这就更讨厌了。
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有很强烈的危机感,可能是从小就没什么安全感吧,何止中年危机,从少年时代就已经在琢磨这件事了,危机意识里活久了,反倒淬炼成了一种非常厉害的本事,认识的人都恭维我,你在月球上都能坚强的活下去。因为我练习了许多本事,只要没有丧失劳动能力,无论多潦倒,我都有足够的技能维持个不错的生活。
世界上有个二八法则,竞争激烈地点,或者成了一九法则,所谓成功者,攫取到了足够红利的人,恐怕连10%都没有,
所以那90%的人怎么办?
人要么有一技之长,要么有个能吃苦耐劳的好性格,愿意向下兼容,总能找到个谋生的办法,哪怕是送外卖,做保洁,要维持住最基本的生活真的不难,就看你愿意吗?
想的太多,要的太多,那就要有比别人强许多的能力,如果没有,接受自己的平庸,愿意吃苦受累,人生也一样能过。
别忘了,我们还有一条国家的顺风车可以搭。
我父母当年从国企铁饭碗里双双被下岗,最后还不是就这样混过来了,现在能拿退休工资,在老家那种小地方,小日子过得也很美。
想太多其实毫无意义,有那个时间去犯愁,不如踏踏实实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有能力,多为国家做点贡献,没能力的,尽量别添乱。
你要相信,如果哪天中国成了蓝星老大,你们随便瞎混的日子,都要比欧美好上许多,现在他们还能用金融、话语权来收割,到时候如果换了收割的人是我们呢?
还是要充满信心,积极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