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为最近是又开始干大事儿了。
就在近期举行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人民币产业发展分论坛”上,新大陆和华为共同发起了一份倡议。
一个名为“数字人民币产业联盟”的大块头正式成立。
这个产业联盟的成立,旨在对接数字中国战略,推动数字人民币新基建创新发展,促进数字人民币产业发展、联合技术攻关、技术与知识资源共享。
目前成立伊始,就有37家加盟成员,其中除了一群如新大陆、华为这样的民间巨无霸,还有多家大型国有银行入场。
除了大型国有银行亲自加盟助拳以外,央妈也派出了副行长范一飞出席论坛并发表了致辞。
并且还在会上表示,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架构等顶层设计已通过全方位测试,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验证。
结合联盟的章程“该联盟是按照平等自愿、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权利义务对等、开放共享”的说法,未来将会有大批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该联盟,分享大量的关于数字人民币应用的核心技术。
很可能因此催生出一大波的新鲜独角兽。
这阵仗不可谓不大了!
也不知道互联网“二马”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毕竟就在联盟成立的前一周,央妈刚刚发布数据,表示数字人民币已经进入了第二轮实验扩张,已经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张到了15个省的23个地区。
而以移动支付为主要业务之一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直面数字人民币浪潮之时,到底还能不能像以前那么能打,这还真是个问题。
2
就目前来看,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力度越来越大,实验越来越成熟。
已经有15个省市的试点累积使用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2.64亿笔。
金额达到了830亿,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到456.7万个。
这就为数字人民币实用技术以及场景设置的完善,提供了一个不算小的样本池。
信息技术这个东西,本身就是越用才能越好用,只有经历的样本越多,迭代才能越快也越完善。
而这个数字人民币产业联盟的成立,很明显就带有极强的数据共享特征,让联盟的成员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迭代应用系统。
所以将来有一天,突然数字人民币就全面铺开了,也不值得太过惊讶。
只是说,数字人民币这个东西它没网也能用,所以在这个大家一起迭代的档口,可能最难受的还是第三方支付系统。
央妈副行长以前就撰文暗示过,支付宝和微信可能不能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服务。
这就比较扎心了~
因为数字人民币本质就是货币,跟纸币硬币没有区别。
它即可以跟纸币自由转换,也可以自助转账,但貌似确实不能用第三方支付进行兑换。
因为国家法定货币兑换,只有商业银行有权利,而网上银行牌照能不能,那还得看以后的发展,至少现在没什么希望。
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交易,情境与第三方支付也有很大的重叠区域。
在互相竞争方面,数字人民币确实存在一些弱势,比如微信、支付宝已经养成的用户习惯,以及规模巨大的应用场景网络。
但这一点是可以通过发展弥补的,这个联盟在未来也会为市场普及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而它的强势则在于,数字人民币交易虽然感觉像是转账,但实际则是现金交易,所以没有手续费,而且还有银行的活期利息!
同样是移动支付,一个没有手续费,一个却要收取提现费用,这本身就对移动支付的底层基的受众础造成了冲击,而且也破除了它很大一部分盈利逻辑。
可能“二马”都在午夜梦回的时候,都畅想过搞垮对方,可能也设想过被对方搞垮的场景。
但谁又能想到呢?
到头来真正掀摊的主儿,竟然不是移动支付的同行,而是个卖手机的……
3
话说,数字人民币掀掉的场子,不仅仅是移动支付,可能还有美国赖以实行金融恐怖主义的主要工具——全球结算系统SWIFT。
SEIFT一直被很多媒体称为“美国的金融核武器”,但其实很多人对这东西的认知都存在两个比较大的误区。
1)SWIFT并不是美国的,它是世界多个国家央行共同成立的,中国也有SWIFT的董事席位。
美国之所以能通过SWIFT系统对其他国家实施恐怖主义,是因为他说他要反恐……
在911发生之前,美国是没有SWIFT系统控制权的,只是恐怖袭击发生以后,美国以全球反恐的名义,要求获得SWIFT的控制权,用以遏制恐怖主义。
然后谁也没想到,为了反恐的需要,各国将数据权限赋予美国以后,美国自己却拿着“反恐武器”玩起了恐怖主义……
2)SWIFT系统不是转账系统,而是一个电报系统,通俗点讲就是个“公共电话亭”。
因为各国在做跨境转账和结算业务的时候,总是要通知对方一下,沟通一下这笔转账的各项数据和信息,然后对方才好接收。
否则任谁的账户里突然冒出来一笔莫名其妙的款项,都会一头雾水。
所以大家才一起成立了这么一个“央妈工作群”,而美国通过SWIFT实行的金融制裁,其实就是让对方收不到别人的电报信息,或者自己不接收对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