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坏土豆:全球寒冬与中国突围,未来3年是中西方消耗战,有两个国家可能成为“肥料”|2022-08-27

第一部分:美日韩欧的投资纷纷涌入中国,为啥经济状态却并不理想?

第二部分:大白话说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3大引擎;

第三部分:过去20年,全球经济经历了什么?除了中美,其它大部分国家都在吃老本。

第四部分:在科技没有突破的前提下,未来是中西方消耗战,但崩塌只会出现在欧日韩区域;

第五部分:欧洲还是日本,可能成为缓解全球经济衰退的肥料;

第六部分:未来3年经济预测

第一部分:美日韩欧的投资纷纷涌入中国,为啥经济状态并不理想?

2022年,全球经济都不好。

欧洲被能源危机折磨得欲仙欲死,英国都已经在准备过冬的柴火了;

尹锡悦再不敢做头铁的亲美派,因为和中国的贸易成为了韩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本疫情下医疗体系崩溃,国债数度触发熔断,9年来最大跌幅;

美国不要脸的修改了数据和规则,只要不找工作就不算失业率,还是崩不住拜登的支持率跌到最低点;

土耳其的通货膨胀几乎到了80%,而大家纷纷点赞,都这样了居然还没死呢!

………

我们呢,我们也不好,青年失业率很高了,具体大家都能查到,我就不写了,否则我怕平台认为我唱衰经济…..

从最近两方面数据解读未来的全球经济格局。

第一个数据。

今年前7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同比增长17.3%

韩国、美国、日本、德国实际对中国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4.5%、36.3%、26.9%和23.5%。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5.2%、30%和41.2%。

也就是说,这几年来,全球资本加速涌入中国。

不是说部分低端制造业撤出中国了吗?

但是质量更高的高科技的投资又过来了,比如我原来谈到的德国汽车产业。

今年吸引的外资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0%,而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1.8%。

第二个数据。

2022年上半年,在全球大经济体逆差几乎只有中国顺差,全球通货膨胀中国独善其身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增长率为2.5%,这个数据肯定不能说好。

而且我们说了,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一直在增强。

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看个数据,2022年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这个数据简单来说,就是目前中国投资者对市场持相对谨慎态度,尤其对比以往。

10年前或者20年前,投资机构纷纷出手,觉得遍地是机会,直至掀起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高潮,那个时候有很多传奇故事,比如北京某些酒吧云集了众多风投和创业者,讲一个故事就可以拿到千万级的投资。

甭管这些投资的项目最后是成还是败,但是创业者拿到了钱,就要开公司或者扩大公司规模,而且很多创业者胆子贼大,融到1000万一个月就敢花200万,因为他对未来非常乐观,不愁找不到钱。

带来的结果就是就业机率提升、供应链蓬勃发展,于是机会更多了,投资者越觉得钱放在手里面不投出去就心慌,于是大家比赛一样的投资……

但是到了今天,大家都很谨慎了,宁愿把钱存起来,认为市场上机会并不多。

今天的投资机构,比10年前要谨慎得多。

综合以上,在全球经济寒冬,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的前提下,我们看到了两个现象:

一、全球资本涌入中国,而且全球逆差中国顺差,全球除了中国都通胀;

二、中国投资者都觉得市场较为悲观,持币观望;

这两个现象是不是很矛盾?未来的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会怎样?

第二部分:大白话说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3大引擎;

首先我们看过去的3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经济会高速发展。

1、中国制造崛起,以电子消费品为代表,不仅把日韩欧美的很多产品撵出了中国,而且在全球势如破竹一般的攻城略地;

2、中国地产极大的推高了经济发展,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隐患,但是作为最长产业链项目,母庸质疑在整体经济上为「做大蛋糕」做出了贡献;

3、中国完整的吃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在全球除了美国再没有竞争对手,欧日韩就几乎没有互联网企业,中美瓜分了这个市场,而对于国内市场来看,涌现出了无数的新兴巨无霸互联网企业;

以上3点,我认为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因,解决了数亿的就业,创造了千万个高薪岗位,带动了百万个以上的供应链公司……

有了这几点,经济想不好都不行。

但是到了今天呢,以上3点都呈现出了颓势。

首先,地产能稳住就好了,还想和原来一样……我觉得那是不太可能的了……

其次,制造业能攻克的都攻克了,剩下的需要时间和技术相当长时间的沉淀,比如芯片;

再次,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基本上吃完了。

简单来说,就是似乎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了。

我原来是通讯行业的,我举手机的例子大家就能看出问题在哪里。

2010年移动互联网兴起,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全球用户几乎需要人手一部,这个需求实在是太旺盛了,市场庞大到无可估量,超过40亿部手机的市场需求,而且在2010年到2016年,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手机2年不换新就可能被淘汰……

这带来整个供应链、生产制造的蓬勃发展,资本有大量的投入计划,无数新兴企业应运而生;

而每一波硬件的升级又带来了软件应用的革命,一批模式创新和软件企业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什么外卖软件、短视频平台、打车软件…..个个企业动辄百亿级的吸纳投资扩大就业。

于是投资、就业、消费开始全面嗖嗖嗖的上涨。

但是到了2016年之后,市场的需求开始慢慢萎缩了。

为什么会萎缩呢,我举个例子。

你原来的手机是30万像素摄像头的,新出了一部手机是300万像素摄像头的,你马上想换新的;

有了300万摄像头,市场上又开始出现3000万摄像头,你还想换;

因为这种新技术的更新带来了体验感的直线提升,但是如果有一天我推出3亿摄像头,30亿摄像头呢?

你就没有换的动力了,因为30亿摄像头甚至300万亿摄像头,对你来说,肉眼几乎都看不出差别来了……

30万摄像头到300万摄像头,体验是从1到10;

300万摄像头到3000万,体验是从10到12;

3000万摄像头到3亿,体验是从12到12.1;

边际效用越来越小,你不愿意买单了,也不愿意换手机了…….

在10年前,技术是革命性的进步,到了今天,只是技术的改良,最多是运算速度再快一点,摄像效果再好一点,不能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了。

你做多好的手机也就和原来差不多,我不想换机了。

于是,手机的销量越来越低。

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5.11亿部;

2020年,出货量13.06亿部;

2021年,出货量11.2亿部;

一年比一年少!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坏土豆:全球寒冬与中国突围,未来3年是中西方消耗战,有两个国家可能成为“肥料”|2022-08-2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