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发家致富,逆天改命,靠“寒冬”》写了当代资本主义最大的骗局就在于成功地洗脑了绝大部分人,让他们把一张张可以无限印刷的废纸和能够在电子系统里无限更改的数字当作了财富之后,我继续延申思考了一下。
很多人一辈子为什么活得如此的辛苦,就是因为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辛劳勤奋努力地通过自己实打实的劳动去换来的钱,是远远赶不上信用货币体系之下的货币膨胀速度的。
把这个道理反推到国家层面的话,实际上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把别国中央银行开动印刷机就可以无限量印出来的废纸,当成财富去追逐的话,那么不管这个国家积攒了多少纸面上的货币数量,也最终逃脱不了被体系制造者不断盘剥,不断压榨的命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大量财富“精英”,在完成内部积累财富的时候,对以上的道理门儿清,但一旦切换到国别视角,就蠢得跟猪一样。
在一个社会里,为什么有少部分人活得很轻松,不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却能掌握大量的财富,而绝大部分人每天非常辛苦、劳累、压力非常大,却总也跑不赢有产者的资产增值速度,正是因为很多时候前者所掌握的不仅是纸面上的绝对意义上的钱,而更多的是透过手里的“钱”,占据了不同类型的社会稀缺资源,而后者为了获取到相应的资源,将不得不接受前者开出的定价来付出相应的代价。
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来帮大家理解这里面的逻辑。
什么是社会上的稀缺资源?
那些油、气、水、电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就不谈了,毕竟那是属于国家所有。
不掌握在国家手里同时又符合稀缺资源属性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那就是过去20多年里面的一线城市的不动产。
对于那些在过去20多年里面持有一线城市的不动产的人来说,其财富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可观的。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大量的年轻人涌到了少数几个一线城市。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衣食住行里面的住。
如果你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你就没有办法在这个城市里面活下去,在这种时候住房问题实际上就成了一种刚需,而刚需带来的就是一线城市里面有限的房子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想在一线城市落脚,你就必须得有住所,而你要解决住房的问题,就意味着你每个月必须得从自己的收入里面掏出相当大一部分来支付给这些一线城市不动产背后的房东。
对于那些房东来说,只要他们用把自己原始积累的财富转换成了这种带有稀缺性的不动产,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躺在这些不动产上面去榨取年轻人每个月劳动所获得的报酬里面的很大一部分。
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够意识到钱不是财富,社会的稀缺性资源才是财富,所以拼命地把自己的钱转化为占据社会稀缺资源的能力,而后者总是天真地以为那一张又一张纸,一个又一个数字才是所谓的财富,这就是认知上的差距。
在大航海时代之后,欧美的殖民者通过血腥残暴的掠夺来完成自身财富的原始积累之后,是把这些钱存进去银行吃利息了吗?
没有。
他们立马将掠夺来的财富投入到了两个主要的开支,第一个是军事,第二个是科技,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