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中国传统和精英的选择|2022-09-02

1

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个某985的博士,学的还是很重要的专业,因为涉及个人隐私,具体的学校和专业就不说了。

他和我说,原本对国家非常有信心,本人也很热血,但是这两年开始有些心灰意冷。

出现这种转变,倒不完全是疫情的原因,而是随着年龄和社会接触面的增长,发现了很多社会的阴暗面,例如评职称要花钱、有背景的年轻人容易空降、学术成果比国外落后五十年等等。

他觉得这些阴暗面不可能改变,心态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博士同学们也是这样,都在想办法润出去,他本人也在纠结要不要润。

其实要较真的话,哪个国家没有些阴暗面呢,但只要这些阴暗面在可控范围内,就不影响整个国家的运行。

因为国家和社会是由百十个行业、千千万万的个体组成,这些行业、个体自有其运行的惯性,结合在一起就是国家社会的大趋势。

只要行业和个体造成的大趋势是良性的,没有突破不可挽回的临界值,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不会出大问题。

留也好、润也罢,都是个人的利益选择罢了,对整体来说没什么影响。

不过这个博士的想法,也说明了一种现象,有知识有资本的人,面临对自己不利的选择时,更容易变得“不爱国”,而铁打的爱国者,基本都是我们这些普通劳动人民。

出现这种现象,我总结了一下,基本有这么几个原因。

2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意思就是人学到知识、见了世面、有了智慧,便会产生更多的欲望,不再满足现有的地位,而是想用已有的知识智慧,来满足更多的欲望、追求更高的地位。

所以老子便要求人民群众“弃智”,法家要求治国者愚民,目的就是控制人的知识,进而控制人的欲望,让人民群众安分守己。

老子让人民群众弃智的政治理论,当然是不对的,但从分析问题的角度来看,老子说的有道理。

就像现在的劳动工种,基本都是低学历的人在做,但凡读过本科都不愿意做农民工,一来拉不下脸面,二来和读书的预期不匹配。

于是呢,本科生一定要做白领,硕士生想做金领高管,博士生的预期就更高了。

一旦现实达不到预期,有的人能主动调整生活目标,有的人便怨天尤人,紧接着就有了不爱国、想润的情绪。

搞资本的也差不多。

经济环境好的时候,都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等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早已提高的欲望便降不下来了,便说“国家不行了、国家不让我们挣钱”之类的话,开始骂国家、骂政府、带资跑路等等。

欲望得不到满足是第一个原因。

中国有集体主义的传统。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中国传统和精英的选择|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