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英女王的灵柩被送往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停灵3天,以供民众瞻仰。将于19日正式下葬。
9月8日,英女王去世后,我本以为最悲痛欲绝的会是英国人。事实上,他们却冷静得让人叹服。很多英国人表示,会有一点伤心,但生活不会受影响,他们只是在等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而根据英国一家媒体的调查数据,有90%英国人对女王逝世的反应是,想得到一天的公休假期。还有人对一天的休假不太满意,表示:“才一天,她可是女王,我要求放一周的假期,愿逝者安息。”
然而,近日,在英驻港领事馆门前,一位“亚裔模样”的女子怀里抱着一本相册,竟跪在地上哭到崩溃。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为此而感到伤心,尤其是那些曾在英帝国威权下的“真正的臣民”。
在英女王死讯传出以前,就有一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尼日利亚教授在推特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听说一个犯下强奸、盗窃、种族灭绝罪行的帝国的首席君主终于行将就木。愿她痛不欲生。”
这位教授和她的家人,曾亲身经历过英国殖民统治的血腥和杀戮。
在英国漫长的全球殖民历史中,尼日利亚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
在女王去世后的几个小时里,推特上上万条有关“光之山”钻石的帖子,被密集发布。
印度网友希望要回英国王室盗走的那本属于他们的国宝级钻石。这枚105克拉的钻石,如今被王室体面的包装,收藏于伦敦塔这座要塞里。
而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虽然镶嵌在女王的权杖和王冠上,它原本挖掘于南非普列米尔矿山。后来,“秘密”流入到英帝国。如今,南非数千人要求英国归还本属于他们的瑰宝。
归还,是不可能的。
这些钻石,是英国漫长殖民历史中的战利品,代表英国的荣耀,镶嵌在英女王的华服上,彰显着一位伟大的白人母亲爱护着殖民地不同人种的子民。
而有些受到过殖民统治的“臣民”,的确被这套殖民逻辑彻底洗脑。
甚至于,香港回归这么多年,个别人依然奴性未改,对帝国统治的忠心耿耿,甚至超过了90%的英国本地人。
英联邦国家25亿人,其中像她这么忠诚的“臣民”,还有多少呢?
在日不落帝国的鼎盛时期,有一则英国人共同的常识: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作为全球最传奇的国家,英国,入侵过现存的以及曾经闪烁于史书中的90%的国家。
而英国的“发迹”,则源自于伊丽莎白一世。她也是刚刚去世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偶像。二世选择这个名字,也是为了延续一世的荣光。
1559年,伊丽莎白一世正式加冕英女王。
此时,是明嘉靖三十八年。也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退位后的第3年。
关于卡洛斯一世有一句著名的狠话:“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他一生入侵意大利,焚掠过罗马,联合英国合攻法国,还试图歼灭“战争机器”奥斯曼帝国……生生打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伊丽莎白一世履新之前,早就耳闻目睹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所作所为,也想过西班牙那样的生活。
然而,当时农耕为主、缩在海岛的英国,航海技术远不如西班牙,甚至不如海峡对岸的法国、荷兰。
但是,伊丽莎白一世做了两个影响英国后世的决定:
一是要出海,二是要扩张。
基于这两个决定,不论去打、去抢、去偷、去绑架,还是去屠杀,只要能获利,可以不用理会任何国家的法律和道德底线。
这也是电影《加勒比海盗》的故事背景,只要你够狠敢杀、敢抢,英国就可以给你发“私掠证”。
由于“皇家海盗”无所不用其极地贯彻“使命是扩展、归宿是海洋”的国策。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之后,英国已经成从一个每天跟法国打仗的傻乎乎宗教狂热分子,摇身一变成立了欧洲最大的海权国家。
直到1858年,英国迎来了新的身份。
这一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印度女皇,继承了莫卧儿王朝的法统,正式称帝。英国极盛的名称——大英帝国(British Empire)也是从那时正式确定的。
在这之前,英国名义上一直是王国,并非帝国。因为在欧洲要称帝国需要得到其它国家的认可,比如承袭罗马帝国,或者跟罗马帝国沾亲带故,但当时的英国什么都没有。
印度为英国献上了“皇冠”,它自己则被称为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
帝国统治中的“聪慧”还体现在对不同殖民地的区别对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