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不止一次地谈到:6代战斗机必然是有人长机,与多架高性能无人僚机的空中网络中心战体系;而其中的高性能无人僚机,因为彻底摆脱了人类身体承受极限的羁绊,反倒可以飞出惊人的超级性能。比如无人僚机不再满足只在3万米以下的底层大气中作战,可以瞬间加速进入40公里以上的高空,最高可以爬升到60到70公里;已经接近电离层,获得更宽大的战场视角和更高的武器发射势能,同时居高临下,空气稀薄,也可以让其发射的导弹有更大射程。而同代的有人长机,只要飞行到2.7万米以上,就必须为飞行员配备航天员式的全密封服装,这是非常麻烦也是非常不现实的。毕竟仅仅带上沉重的全息头盔,高G机动下已经对飞行员的颈部压力很大了,如果再穿上连体的密封服,
那么战机的最高机动将限制到4个G以下;因此这种配备只适合高空有人侦察机,而无法适合第6代战机。同样道理,高性能与高智能的无人僚机,在特别强化机体结构之后,甚至可以瞬间做出类似空空导弹才可以达到的15到20个G的超级过载,用来在激烈的空战格斗中直接甩开来袭导弹。但是有人机无论怎么强化,也不敢飞出超过9个G,因为有人在里面!这就造成不论在飞行极限高度,还是极限过载能力上,标准的第6代有人机和配套的无人僚机的性能有越拉越大的嫌疑。如果思维再发散一些,就会发现,既然作为6代无人僚机的性能已经越来越突出,那么让有人机为其配套进行作战,标准的6代有人机会不会反倒成为整个体系中拖后腿的累赘?这是人类不想看到的,但可能性已明显存在。
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标准的高性能6代无人僚机再强化一些,采用新式动力体系,直接把最高飞行高度从70公里提高到160公里之上,岂不是直接成为可在大气层边缘弹跳飞行的新一代战机?这类能力已经比设想中的第7代战斗机差不到哪里去了?技术进化的最终结果,就是7代机“被迫”配合6代有人机作战,这其实是一种战斗力的浪费。另外一点,在于6代高性能僚机的一些关键子系统,到现在大部分仍然处于研发过程中,比如全新的动力系统,高智能自主飞行作战系统,以及配套的高能激光器等等。完全突破至少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6代有人机的全系统,倒是有可能在3到5年内就全部突破并完成早期的飞行测试。两者的系统性能与时间上的不同步,其实也是一个现实矛盾。
如果要彻底解决问题,不妨退一步考虑。这就是暂时降低对无人僚机的极限性能要求。不需要其马上飞到40公里以上的高空,也不需要立即飞出15G以上的超高机动;只需要同样在30公里以下的空域,在有人长机的指挥下,在长机之前200到300公里的前出距离上与对手的有人机或者无人机进行先发制人式的远程空空导弹密集攻击;或者在长机的指挥下,依靠其强大的隐身能力,前出精确轰炸地面与海面的重点目标即可。总之就是用目前已经较成熟的,大型版本的隐身版高速无人机的机体,增加网络中心作战能力。来提前实现空中联网作战。说白了就是在真正的第6代超级智能僚机出现之前,先发展一种5.5代的版本,提前实现实战化。但即使是这种5.5代的版本,对没有这类技术对手甚至是大国对手,
已经是完全无法应对的存在。目前看来,这种思路其实在某方已经率先现实化,甚至已经接近公开的对外展出!毕竟全球第一种双座版重型隐身战斗机从来不是白设计的。从第一代隐身版无人僚机雄厚的体量与超强的隐身性能来看,不论是超远距离的空空导弹对射,还是临空投掷精确制导重磅炸弹,都是一等一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