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很多粉丝问我关于房子的事,有默默旁观了许久,打算改善住宅环境的,也有手里钱多的乱窜,依然不改初衷想投资房地产的。
还是那个话,投资就别考虑房地产了,别一看到网上宣传什么高盛、黑石抄底中国房地产了。
这些国际大投行的抄底模式跟你们以为的抄底模式那是不一样的,人家可以收地产债,可以参与跟地产相关的不良资产重组,可以买入房地产相关的股票,还能买普通人根本摸不着的工商业地产。
况且他们所谓的抄底也许只是一个试探动作,就好像你看到段永平今年抄底腾讯一样,人家子弹重组,一路亏损一路补仓继续抄底,有自有资金,做时间的朋友,即便亏光了,也不会影响到未来的生活,这就叫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我们拉长了时间看,因为信用货币的特性摆在那里了,只要金钱无限,时间等得起,配置房产赢面当然百分百。
我说了这么多,就只想让那些忙着抄底搞投资的人平心静气的想一下,你是否有这个条件和经济实力?
很多人买房子,说是投资,但你确保有能力一次性付款?付款后生活不受一点影响?如果有的话,我觉得你大约也不会问我这种问题了。
房地产行业之所以能金融化,是因为在设计这一套玩法的时候,自动给加了杠杆。
所谓成也杠杆,败也杠杆。
首付三成,意味着你上了2.3倍的杠杆,如果首付两成,那么杠杆就成了4倍。看我文章的很多都是炒股的朋友,请问你炒股敢带这么高的杠杆吗?
高杠杆就意味着对波动的忍耐度相当有限,而且你还得考虑清楚,如果平均年涨幅没有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你就已经亏损了,如果算上持有成本,什么物业管理费,可能会有的房产税,以及未来出售面临的高昂成交成本,那就亏得更多了。
但为什么过去30年来,投资地产一直都是成功的呢?
因为当时中国在快速发展周期里,城市化率飞快增长,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从小城镇涌入大城市,这就意味着有源源不断的接盘侠进场。
而各路资金看到接盘侠充足,也有很强的动力冲进这个本来就有点供求关系不平衡的市场里,制造焦虑来进一步刺激资产价格上涨。
于是一路走来,房价节节攀升,买房的人似乎都赚钱了,只有那些在场外观望的人是亏的。
但有意思的是盈亏关系不该这么算,你没有买,其实并不是亏了,只不过失去了一种可能的收益,你买了,看起来赚了,但你只要没在市场套现,不过是浮盈罢了。
所谓丈母娘绑架在现实的经济压力面前不值一提,大约你们不知道吧,90年代以前日本的丈母娘们比中国的丈母娘还夸张,现在你去看看日本还有那么刁钻的丈母娘吗?
大家可以看看二十大报告里对房地产的定位。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