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整体的知识水平,同时通过层层的选拔,寻找出比较优秀的那一些。
那么从家庭(注意,这里说的不是父母)的角度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说得直接一些,就是投资,是希望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在孩子工作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获得“超额”的现实收益,也就是投资回报。
圆方之前有聊过,圆方大学学的是教育,所以对于教育相关的的话题颇感兴趣,今天圆方看到一组挺有“价值”的数据,佐证了圆方这两年的一个判断,就迫不及待的给所有孩子还未上大学的“家长”分享一下。
(这个数据来自陆明涛老师《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转型与结构变迁研究》,在这里对于陆明涛老师和其他专家对于人力资本的研究表示感谢。)
文章是2017年发布的,距今天有五年了,不过里面的许多数据和预测还是颇具参考价值。文章很长,引用的专业公式也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把摘要先分享一下:
采用投资收益法计算的总投资回报倍数在 20 世纪 80 年代达 25 倍左右,从 80 年代末起快速下降至 2026 年的 5. 8倍;2000 年前各世代接受人力资本的年投资回报率在职业生涯的顶峰可以达到 50% 以上,而 2010 年以后接受高等教育的世代只能维持在 20%-30% 左右。这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回报率降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高等教育人数占劳动力比例的逐步上升,人力资本溢价在持续下降。很凑巧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在2022年人力资本的溢价达到了最低,也就意味着,在2022年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劳动拿到的溢价大体上,只比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高出30%左右。
但是相比一般劳动者,他们付出了四年甚至更长的学习时间,以及数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高等教育投入(这还没有计算为了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在前期花费的补习等一系列费用)。
做过投资的都知道,年化收益30%和年化收益150%,所相差的并不是5倍,在时间的维度下,这个差距大概是五十倍到五百倍。
左边这个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在全生命周期,按一个人工作40年计算,在1982年投入100元钱在高等教育上,这四十年大体上能多赚回来2500元。而在2022年头图100元在高等教育上,这四十年大体上能多赚回来580元。
同时需要强调,这里面的投入是入学期间所放弃的简单劳动的工资作为投资成本的衡量,还没有加上学费投入,更不包括补习等一系列投入。
如果按照现在越来越贵的学费和生活费…如果再加上北上广现在流行的“百万补习”,那么在高等教育的投资平均回报率肯定不是5.8倍,能有个58%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