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推演一下欧美国家通胀失控情况下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1 欧美的通胀经济
首先,大家看一张图。
2021年—2022年美国与欧盟通胀指数变化
9月,欧盟通胀指数达到9.9%,欧盟被迫再次加息75个基点,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上调至2%、2.25%和1.50%。
欧洲民众将高通胀的原因归结为俄乌战争后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所以,欧盟成员国越来越多的民众走上街头,要求取消对俄制裁。
在巨大的压力下,近日荷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宣布解除对俄制裁。接下来意大利冻结了对乌克兰所有的援助,欧洲对俄制裁联盟已经开始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
那么,欧盟如果解除对俄制裁,就能解决高通胀问题吗?
有点难。
为什么?
俄乌战争固然是欧盟高通胀的重要推手,但绝不是诱发欧盟高通胀的唯一原因。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今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之前,欧盟、美国通胀指数就一直在缓慢上升,到2022年2月,欧盟通胀指数已经从2021年的0.9上升到5.9的高位。
实际上导致欧美国家高通胀根本原因还是疫情爆发之后,欧美央行向市场释放了太多的流动性,同时因为疫情的冲击,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生产供给下降,货币增加,才是导致通胀指数节节攀升的根本原因,俄乌战争不过是让通胀加速的催化剂而已。
对于通胀的问题,目前各国采取最为常见的手段就是通过加息来解决,其基本逻辑是这样的——通胀简单的说就是市面上的资金太多了,通过加息让老百姓把钱存进银行,减少市面上的流动性,从而让市场上的货币与商品恢复平衡。
这个逻辑如果要成立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银行存款利率要大于通胀指数。否则,老百姓把钱存进银行也是白白让货币贬值,是很不经济也缺乏吸引力的。
现在美国通胀指数是8.3%,欧盟是9.9%,如果要降低通胀,对应的银行利率至少也要大于上述数字,但是美联储目前利率是3.75%,欧盟是1.5%,这点利率与通胀指数相比让存款缺乏基本的吸引力。
那么为啥美联储与欧洲央行不直接将利率提到8.3%或者9.9%以上呢?
原因很简单,如果采用如此激烈的加息政策,对应到企业端就是融资成本突然提高10%以上,没有几个企业能承受融资成本如此大的增加,必然导致大批企业关门倒闭——
最后的结果是,老百姓的存款还没来得及存进银行,市面上的商品突然大规模减少,反而让通胀进一步恶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用加息来遏制通胀也是有副作用的,它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力,一点一点的加,让企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减少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不能把供给端(企业)给搞崩了。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欧美加息的利率距离通胀指数还差一大截,但是供给端生产企业已经有扛不住的迹象。
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8月是52.8,9月就跌到50.1,虽然还勉强稳定在扩张区间,收缩的趋势非常明显,10月份搞不好就要跌到50以下,进入萎缩区间。
与美国相比欧盟更加不堪,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跌到48.4,其中欧盟经济火车头德国跌到47.8,全部进入萎缩区间。
欧盟现在通胀指数已经飙到9.9%,欧盟存款利率才刚刚加到1.5%,欧盟企业就进入萎缩区间,生产规模减少,商品供给减少——
也就是说,加息收缩流动性还没出效果,供给端就出问题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欧盟通胀状况还会恶化,这可怎么得了?
所以,通过加息手段去控制通胀不是万能的,历史上加息抑制通胀失败的案例随随便便一抓一大把,当加息控制失败之后,就必须靠其它强有力的手段来控制物价。
相对而言,美国情况要好一些,毕竟美国经济基础好,底子厚,实在不行还可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对部分经济领域进行管控。
而欧盟则情况差得多,不但经济底子比美国差得多,而且对于恶性通货膨胀治理需要铁腕,欧洲白左流行,特别喜欢标榜民主、自由等虚伪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未来铁腕治理通胀是巨大的障碍。
目前通胀对于欧洲才算是起了一个头,通胀指数还在个位数,如果2023年欧洲不能从通胀的泥潭中爬出来,那么未来一年欧洲的通胀可能出现螺旋式恶化——
通胀提高,民众抗议,政府妥协,扩大债务给民众发放补贴,市面流动性增加,通胀继续提升,政府垮台,换一届政府换一个方式,督促欧洲央行实施更为严厉的货币紧缩,大批企业破产,供给减少,通胀继续提升……
通胀最怕出现什么?
最怕的就是民众形成统一的未来将涨价的集体预期。
一旦民众形成未来涨价的集体预期,那么整个社会将掀起一场疯狂的抢购潮,所有的人挥舞着钞票将市面上能买到的东西一扫而空——不管自己是否需要!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上述描述不可思议,但是我们这代人是真真经历过这种场面的——这就是1988年中国价格闯关之后爆发的抢购潮。
当时各大城市老百姓几乎就是见东西就买,既抢保值商品,也抢基本消费品,有人甚至一下子就买了200斤食盐,500盒火柴,还有人连绣花鞋都买了十几双堆在家里。至于值钱的大件,抢购也到了疯狂地步——
电视机有图像就抱,电风扇能转就买,电冰箱有冷气就要,大家对商品的需求已经到了极端狂热并且非常不理性的地步。
如果2023年欧盟控制不住通胀,让通胀出现螺旋式恶性循环,欧盟民众终究将形成涨价的集体预期,那么这种抢购风潮同样会在欧洲上演。
2 极右势力的诞生
如果欧洲出现恶性通胀不可抑制叠加造成整个社会动荡的抢购潮,那么最后的结果大概率会催生极端右翼政客上台。
给大家讲一段历史。
1929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很快这场经济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欧洲,覆巢之下无完卵,刚刚从战败国泥坑里爬出来的德国,在这场经济危机冲击下遭受重创。
1930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6%,生产和贸易急剧萎缩,到1931年德国国民经济吃光了自己的固定资本。工业危机引起了货币信用危机,一场恶性通货膨胀席卷德国。
经济危机叠加恶性通胀让大量企业倒闭,失业和破产猛增。1929年德国失业人数只有200万,1932年增加到600多万,最多时达到800多万,失业率从1928年的7%猛增到1932年的30.8% 。
这些失业人员走投无路,沦落为流浪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游民阶层。这些游民“就像破船烂木,随处漂流”。大部分流进了纳粹运动的漩涡,沦为了德国法西斯的主要社会基础。
德国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和小资产阶级,在危机中无以为生,陷入了痛苦、绝望的深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社会心理发生了显著变化:
普遍感到自己被社会抛弃,对周围的一切不满、失望、恐惧、焦虑、悲观,被一种“走投无路”、“无家可归”的情绪所笼罩,人们开始崇尚非理性的情感、欲望、意志,整个社会出现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危机。
希特勒与纳粹组织正是利用了当时的这种社会心理,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许诺从危机的困难中开辟一条民族社会主义的出路。许诺上台后保证复兴德国经济,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现象,保证每个人都有工作和面包。
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不仅引起了生产力的大倒退和大破坏,而且加剧了德国的政治危机,政府更迭频繁,政府首脑走马灯一样不停轮换,短短3年时间魏玛共和国政府先后4次更换内阁,历任内阁想了无数办法,各种方案都轮流试错——
或者给大企业发放巨额贷款与补助,保住企业不破产倒闭,降低工人工资,大量削减救济金,以减少市面的流动性;或者加息加税,停止削减工人工资恢复给民众的补助等等。但是却毫无用处,经济持续恶化,通胀继续庞升,政府货币沦为废纸。
在经济危机期间德国曾经发生了这样的故事。一个民众用平板车推着满满一车的钞票上街去买食品,结果遇到抢劫,你以为抢劫犯是抢钱吗?不是!抢劫犯得手之后,将平板车上的钱直接倒在街上,拖着平板车扬长而去。
在经济危机中,纳粹党势力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29年底,它的党员达17.8万人,1930年底上升为38万人,在1930年9月14日选举中,居然获得107个议席,纳粹党一跃而成为第2大党。
1932年7月31日的选举,纳粹党大胜,在国会中取得230个席位,纳粹党已成为国会中的第1大党。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
从纳粹上台的案例可以看出,经济危机与通胀让大批民众生计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社会心理很容易变得焦虑、悲观。
这种状态下,民众就很容易接受极端右翼的思想,并且开始渴望并且依赖强权与政治强人——这就是纳粹独裁政权诞生的社会基础。
其次,在经济恶化的情况下,西方的民族选举制度往往会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当民众对现政府严重不满的时候,西方民族选举制度将催生不合群的多数人,通常的结果就是极右势力的崛起,极右势力掌权之后,将全盘否定过去的政体,将国家改造成一个独裁政权。
以上就是魏玛共和国被纳粹政权替代的教训。
下面做一个未来最坏情况的推演。
3 最坏的推演
未来一年时间内,欧洲如果陷入螺旋式恶性通胀循环,那么剧烈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动荡就不可避免,但是欧洲国家富足安逸时间太久了,所以整个欧洲在现有政治框架以及民意基础上都无法摆脱螺旋式恶性通胀循环。
人是最现实的,生活的毒打会让人的思想状态发生剧烈的变化。当欧洲民众对现政府彻底失望之后,那么欧洲主流意识形态的白左会迅速变化为白右——极端、保守、激进民族主义。
然后现在标榜民主自由的欧洲国家政权会迅速向强权独裁政府蜕变,最后就是纳粹思想死灰复燃,右翼独裁政治强人上台。
大家不要觉得以上推演是危言耸听,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