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野战防空,从二战以来就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在二战期间,只有极其有限的大口径高射炮与博福斯小口径机炮可以用车载伴随陆军机动部队一起行动,这还是在综合配置世界一流的欧洲个别陆军中才可以配齐。但是大口径车载高炮的射速过低,而小口径机炮的分布密度又不够,一旦遭遇敌机的大规模地毯式轰炸、俯冲轰炸或者大量的敌强击机群的俯冲扫射,那么地面上暴露的野战部队特别是摩托化行军的大部队基本都会损失惨重。而到了半岛战争期间,一方陆军的机动防空更是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有限的米格走廊也只能大致保卫一段不算长的后勤补给线。大部分处于机动中的地面部队,仍然会受到几乎无处不在的庞大敌机群的密集攻击!为此白天几乎无法行动,大部分战役只能放在,
夜晚发起。到了越南战争期间,野战防空受到更大的重视,用密集的地面高炮部队,配合歼击机,有效地压制了超级大国对北方的大规模攻击。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1门地面高炮近距离对决十几架二代喷气机的情况。到了冷战高峰年代,即便是超级大国的陆军,对野战伴随式机动防空也明显不够重视;说到底其实也没有多少有效的陆军伴随式防空系统。主要在于超级大国的海空力量强大,从一战一直到海湾战争,超级大国的陆军部队一直没有受到多少来自空中的猛烈攻击;因此其陆军伴随式防空基本就是悍马车搭载上阿姆拉姆中距弹,再加单兵毒刺式导弹的水平。真实的越野伴随保障能力很差,而且也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随着冷战后超级大国海空军实力;
在全球的相对下滑;超级大国陆军也意识到在今后的大国战场上,其陆军将首次面临强大对手大规模空袭的窘境,因此也准备发展一些前所未有的、比较先进的陆军伴随式防空系统,但是本国却没有这方面的规划与预算,居然找到了北欧国家挪威出资,开发了一套“陆军新式防空装置”。其实就是再次把AIM120系列中距弹加上外包装箱,同时可以固定在地面上或者装载在轮式车辆上发射,仍然谈不上真正的野战全程伴随。而苏联陆军在上个世纪对野战伴随防空相对更加重视一些,开发出了履带式机动的道尔系统以及山毛榉导弹系统。前者的最大作战斜距在12公里左右,实战命中斜距一般在8公里之内;而后者的作战斜距可以达到25公里,最大射高在2万米上下。单纯从纸面数据来看,
道尔与山毛榉这两种履带式防空导弹车相互配合,再加上一定数量的高射速高炮,在野战伴随防空上相对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实战证明,这套组合仍然有很大的防空漏洞,特别是经常被无人机近距离偷袭成功,很多山毛榉防空车居然毫无反应。在航展上,长耳朵家推出了射程高达160公里以上的HQ16FE这个新型号,准备同时用在护卫舰与陆军野战防空上,被称为“明显不讲武德”。之所以这么说,在于原版的HQ16导弹只是射程40公里之内的中程防空导弹;而现在最大射程直接扩大了4倍,明显抢了S300到S400这些重型固定式区域防空导弹的生意。全新的HQ16EF还属于典型的野战伴随防空系统,160公里的射程,足够“伴随”到陆地对手的头顶上甚至纵深了。更主要的,还在于HQ16FE导弹比S400等重型防空导弹,
更加轻巧灵活,单发成本也低得多,更适合对付无人机与巡飞弹这类的小慢目标。而且可以把这些小型目标直接拒止在几十上百公里之外,相对于道尔系统,其作战半径几乎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等于是在抢了S400的生意之后,连山毛榉与道儿的工作也一并抢走了;再加上48连装mini防空弹,还有几乎不可能有近距离防御漏洞的高能激光防空车,真正成为现代数字化陆军的超级复合神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