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乌鸦跟大家唠唠一个冷门(物理)区域的地缘政治争夺。
各位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冲突不断,乃至热战频仍,当前最受关注的当然是乌克兰局势。近段时间,俄军在乌克兰战事吃紧,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俄罗斯在另一片“战场”开疆拓土的步伐。
就在俄军从赫尔松向第聂伯河东岸退却之际,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宣布了一个消息:第三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乌拉尔”号最近顺利完成了海试,将在11月交付该集团使用。
该型破冰船排水量3.3万吨,搭载两具175 MW第三代压水堆,最大航速22节,能破除将近3米厚的冰层。俄罗斯目前已有两艘该型破冰船交付使用,并计划建造7艘。
俄方称,22220型破冰船的作用,就是要确保北冰洋航线的全年通航!
没错,人类地缘政治的争夺,早已触及“无主”的两极,尤其是北极,由于周边国家众多,其中更是强国林立,更是纷争不断。
除了俄罗斯外,美国、加拿大以及北欧等其他七个环北极圈国家同样对北极垂涎三尺。
这八个国家围绕北极的资源、航线、领土主权,已争斗了百余年!
和有广袤大陆的南极不同,北极地区的面积要小很多,主要包括了以北极点为中心,北极圈范围以内的区域,其中2100万平方公里都是遍布浮冰的北冰洋海域,陆地总计只有800万平方公里左右,略大于澳洲。
北冰洋沿岸,则有美、俄、加以及丹麦(格陵兰岛)、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五国,另外还有瑞典、芬兰及冰岛三个国家部分领土位于北极圈内。
历史上,人类早在近1200年前就开始涉足北极,最早的可靠记录源自北欧的维京海盗首次驾船驶入北极圈区域。
直到15世纪后欧洲开始大航海时代后,北极探索行动才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到16世纪中期,英国、荷兰的殖民者已经涉足北冰洋沿岸多片区域,沙俄更在北极领域的探索上遥遥领先,他们通过军事征服的方式不断鲸吞北极土地,截至19世纪初已将西伯利亚及阿拉斯加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纳入囊中。
之后,英国殖民者也接踵而至,将麦克尔森山脉至埃尔斯米尔岛这一大片广阔区域并入英属加拿大。
而丹麦则拥有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的管辖权。其实发现并实际统治该岛的是挪威。
而在1375年时,挪威和丹麦因为共享王位继承人,使得两国合并为二元王国。可到1814年挪威被并入瑞典后,二元王国瓦解,丹麦独占了格陵兰岛,直至今天。
至于美帝成为北极区域国家的过程,就相对广为人知了。
1856年后,沙俄因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导致国力大损,其位于白令海峡东侧的阿拉斯加也难以维系,随时可能被英国占领。
鉴于此等情况,俄国人最终忍痛在1867年以720万美元将其“贱卖”给了美国,现在后悔药都没处找去。
前面说到,格陵兰岛权益被丹麦拿去了,自己在脱离瑞典重新独立之际,北极的陆地主权基本上已经被美、俄、加、丹瓜分,仅剩下一个面积为台湾岛两倍的斯瓦尔巴群岛。
该群岛位于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之间,由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东北地岛、埃季岛、巴伦支岛等组成,在1596 年由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发现,但长期被视为无主之地,列强对其缺乏殖民兴趣。
直到20世纪初,当地突然发现了丰富的矿产、渔业、动物资源后,立刻吸引美、俄、英等外部势力渗透,尤其是俄国专门在群岛进行大规模煤炭开发。
北极圈周边列强都对斯瓦尔巴群岛主权争吵不休,互不相让。
直到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为了所谓“团结大局”,在1920年做出了决议,该群岛主权归属挪威。
在美、法的倡议下,参与和会的各国一起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又名《斯瓦尔巴群岛条约》),条约规定:斯瓦尔巴群岛结束“无主地”状态,挪威享有该地主权,并可以在当地实行挪威民法,但挪方必须接受“群岛永远不能为战争目的所利用”的条款,换言之,挪威军队无权在当地驻扎,或进行军事演习。
而且,挪威还得接受其他缔约国平等开发、利用斯瓦尔巴群岛的自由和权利,包括可以无签证条件下自由在当地经商、务工、定居等。
除了上述五国外,冰岛、芬兰及瑞典三国虽然也在北极有领土权益,但涉及面积太小,也无领土申诉历史,只能是小透明一般的存在。
目前,北极陆地领土主权争议基本都得到了解决,仅存的争议是加拿大和丹麦两国有关汉斯岛的主权争端。
该岛屿之所以产生争议,是1973年加、丹就内尔斯海峡划界问题达成了中间线划界的协议,但对临近中间线的汉斯岛的归属并未作出明确规定,成为现在该岛归属问题的开端。
汉斯岛面积仅 1.3 平方千米,但地处海上交通要道,其归属问题也会影响到周边海域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外大陆架的划界,此外,该岛下可能存在石油资源。
为此,加拿大与丹麦两国为了各自利益,对汉斯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一直无法达成协议。
近年来,随着北极问题的升温,两国对该岛的争夺愈演愈烈,已成北极地区的热点问题之一。
不过陆上的争议还是小打小闹,真正巨大的争端是在北极的海洋领土以及航线权益上。
该海域属于北冰洋的边缘,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沿岸以北至班克斯岛之间。
两国之间的争议点是:美方认为海域划界应该从两国陆地边界点出发,在美、加海域之间划中间线;但加拿大则坚持要按照西经141度子午线延伸到北极点作为两国的海域分界线,这却把美国气坏了。
原来,加拿大这条分界线的竟然是1825年英国和沙俄的一份条约中规定的,合着你是拿“前朝的约分本朝的地”,而且,如果答应了这份协议,就得让加拿大多得6180平方海里的海域,而那里恰恰是波弗特海油气资源的富集区。
第二个巨大的争议就是美俄(苏)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的划界争议。
在当年俄国卖掉阿拉斯加后,两国在白令海峡以及楚科奇海的具体划分一直没有正式条约。
冷战时期,两国开始就此进行谈判,但一直争执不休,难以达成妥协。
直到苏联解体前夕,双方才终于达成了一项协议:将美、苏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专属经济区的界限,划在距苏联海岸约 150 海里、距美国海岸约 250 海里处,两国所得海域面积之比为 7:3。
当然,美方会给予苏联相当一部分渔业、矿产采集配额作为补偿,但具体数目还需要日后商议。
协议是签完了,美国国会很快就全票批准了这一协议,但当时已经风雨飘摇的苏联最高苏维埃,没有工夫去讨论这个条约。
等俄罗斯联邦建立,新组建的国家杜马却认为这一条约“丧权辱国”,对美让步太多,但鉴于彼时俄罗斯需要美国援助,于是俄方没有提出推倒再议,而是选择“拖字诀”——每年,国家杜马都举行例行会议,宣布拒绝批准此条约,并且多次要求重新划界,但美国同样予以拒绝。
此外,其他北极小国也在一些海域存在或多或少的纠纷:比如冰岛和丹麦法罗群岛之间的边界争端、挪威的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和丹麦的格陵兰岛之间的边界争端等。
不过,上述关于海域领土划分纠葛依旧不算最大争端,最大的问题就是这8个国家都希望在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上取得最大程度地突破,因为那里蕴藏着至少数十万亿美元的财富。
1945年9月,美国携二战获胜之余威,单方面发布了《关于美国大陆架底土和海床自然资源的政策宣言》(简称“大陆架公告”),主张美国的大陆架权益。
因为在杜鲁门看来,北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已探明的资源也十分可观,争取北极大陆架划界最大化是保证美国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的问题。
美国之后,包括苏联、加拿大等国也纷纷提出要获得更多大陆架权利的要求。
这些声明都没有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认可,更无国际法支撑,只属于环北极国家自嗨而已。
但由于美苏两大超级霸权国家的强势推进,最终迫使联合国在1982年颁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不久,又成立了大陆架划界委员会。
委员会在《公约》中补充了对于大陆架的定义: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测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