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民党政权跑到台湾以后,除了控制台湾本岛之外,还控制着一系列外围岛屿。就行政隶属关系而言,这些岛屿本来并不属于台湾,但国共内战最终定格后,它们就一直在台湾当局的军事控制之下了。这就是马祖列岛、白犬列岛、金门群岛,东沙群岛、南沙的太平岛和中州岛等。是否还包括澎湖列岛在内,对此也可以讨论。对于这一系列岛屿,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台海外岛。
台海外岛对台湾的意义与作用不可忽视,军事上尤其是这样。上述岛屿不但极大地扩大了台湾岛的军事纵深,而且也是台湾当局逼近大陆的前沿阵地。在这里他们可以窥视大陆,侦伺大陆的动向,压缩大陆对台军事准备的活动空间,削弱大陆军队部署与调动的机动性,在关键时刻可以起到战争预警与战斗前哨的突出作用。
正因为这样,大陆反“台独”军事准备就可以考虑从上述外岛着手进行,简单地说,就是集中力量、选择恰当的时机,首先拿下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岛屿,从这里打响武统行动的前哨站。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具体有如下几点:
第一,简便易行
这些地方在军事上外悬孤立,处于大陆绝对优势力量的覆盖之下,我方可以采取牛刀杀鸡的办法,选择对我有利的时机与态势,以泰山压顶之势一击必杀,同时又不必消耗过多的高端资源,能够轻松简便地达成强有力的一击。
第二,打击敌人
这一行动对敌人的打击显而易见,将不仅使敌人遭受可见的军事与战备资源的损失,而且在精神与心理上也将沉重打击敌人的气焰,促进其内部的分化与分裂,打乱其固有的政治与战略步骤,从而牢牢把握台海局势的主动权。
第三,锻炼部队
我军缺乏实战淬炼已经有较长时间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在炮火硝烟之下,部队实际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可以说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也就是说,在知彼知己方面还有不到位、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场小规模的实战,对此是一个很好的弥补。另外,具有现代技术特点的战争到底什么样,各级指挥员也需要相应的战场经验,据此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第四,效果显著
使用武力收复一个或几个外岛,在战略上等于开启了“武统”台湾的进程,同时又给“和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并且在客观上使“和统”更有底气、更有说服力。此举之下,不会再有人怀疑大陆坚决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意志,对内对外都是一场最有说服力和最有效果的战略动员,任何军事演习与威慑行动都难以达成类似的效果。
通过这样局部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我方还可以据此达成战略侦查的目的,对美、对台、对日等都是一次战略摸底,能够据此测试台湾当局的反映,台湾社会内部的反响,测试以美日为核心西方集团应对的力度与强度。而我方则可以收放自如、高下在心、稳操胜券。
这样的行动在军事上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可以有效调动敌人。攻敌所必救,台湾当局将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军事反映,要对被攻岛屿实施支援。在此过程中,我方可以收“围点打援”之效,置敌于被动之中,我方则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与主导权。
总之,把收复台海外岛之战作为初战,四两拨千斤,其战略效果、政治效果与军事效果都相当明显。
如此这般地开启祖国统一的新进程,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疑虑,这些人的担心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会不会因此打草惊蛇,“台独”势力因此更加紧锣密鼓地进行谋独活动;二是会不会造成台海紧张局势,给外部势力介入提供借口。上述二者叠加在一起,使得和平统一的大业变得更加渺茫无望。
我们说,和平统一大业现如今已然相当渺茫了,这是全球战略大环境与台海局势小环境下的必然,对此我们必须予以正视。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和平统一得以重振生机,则必须对其注入新的动力,给予其空前强烈的刺激,如此才可能绽一线希望。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展现大陆我方强大的决心意志与行动力量。要做到这一点,讲话、宣言、告示等文宣攻势总体上无济于事,军事演习与威慑行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一场实战则胜过一切。也就是说,收复外岛的行动对于和平统一将起到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实际效果很可能将开辟“和统”的新进程。
至于说“台独”势力因此跳脚,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等问题,难道现如今他们不已经都变本加厉了吗?他们进一步猖獗疯狂还能怎么样呢?譬如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为此,我们只能横下一条心,去学习武松,争当武松,当一个合格的武松,仅此而已。
当然,武松也要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如此,治军与作战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也要一个一个地打,并且还应该由小到大,从来都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