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默克尔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一个爆炸性消息,她说八年前推动《明斯克协议》,就是为了忽悠普京,就是为了帮乌克兰争取时间。
虽然外界早就知道事情的大概,但是这话亲口由默克尔说出来,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众所周知,过去十多年默克尔一直在和普京秀亲密,连花都送上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老夫妻呢。
白左一直拿这个批评默克尔通俄,默克尔就是不为所动,还跟俄罗斯搞北溪工程,大概率默克尔内心真的是有“通俄”嫌疑,不然也不会把能源这个命脉寄托于俄罗斯身上。
其实在欧洲,通俄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么干的人不止默克尔一个,她能说出这番话,多半是被现在的舆论环境给逼的,为自己干的事找补,出于无奈的可能性比较大。
2014年,当时乌军几乎完蛋了,俄罗斯内部激进派和东乌亲俄势力都要求乘胜追击,偏偏这时候,普京和德法来了个《明斯克协议》,导致东乌无法扩大战果。
实际上这一点后果是很严重的,虽然在开战前,我们一直说卢顿两州在亲俄势力控制之下,但实际上直到今年开战前,亲俄势力只控制了两州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在六万平方公里的顿巴斯地区中,控制区仅两万左右,在态势上更不利,被乌军半包围一样,压缩在一个角落里。
所以亲俄势力要求扩大战果,至少是拿下顿巴斯地区,是可以理解的,结果普京这时扔来一个《明斯克协议》,要求你们停火,不能继续扩大战果,如果真能停火倒也罢了,但是乌军从未停火,每天都在开炮轰。
这就导致皇俄对普京相当不满,普京一直有自己的理由,什么和欧洲合作呀,还有别的,总之就是你们格局太小。
如果默克尔不说这番话,那普京的大棋论勉强能成立,现在好了,啪啪打脸,真成普构了,逼得普京不得不公开说,后悔动手太晚。
当然,我们看热闹不怕事大,坐在普京这个位置上,这种事完全是两难,事后诸葛亮一下,当时普京大概有三种选择:
八年前,乌军的战斗力完全是渣渣,包括海军司令、海军陆战队在内的大批乌军投俄,连亚速营看到俄军内心都是害怕的,此时俄军如果像今年一般大举下场,收割到的战果会非常大。
不过,西方不会允许俄罗斯这样做,当时俄罗斯连粮食都要进口,也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如果被西方极限制裁,经济是真的扛不住,内部还有一大波西化派,政局难以稳定,这一选项基本可以排除。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俄罗斯赢得了时间,俄罗斯通过八年的准备,完成了从粮食进口国到粮食出口国的转变,轻工业和重工业有一定的恢复,资产上大幅去美元化,被制裁后损失有所降低。
但是这也为乌克兰赢得了时间,这八年时间里,乌克兰大量清洗国内亲俄势力,尤其是军队中的,再加上民间不断煽动反俄浪潮,统一了作战思想,特别是吸纳了大批纳粹分子后,死硬抵抗的意志提高了很多,不再像八年前那样一触即溃。
在战场上,乌军通过八年的经营,把顿巴斯地区打造成了堡垒区,俄军的进攻极为艰难,必须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啃,再加上信息化和无人机等装备上的不足,啃起来异常费劲。
这种选择的好处,政治上表示自己无意得到更多乌克兰领土,可以继续保持与欧洲的合作,然而,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更不可能得到。
顿巴斯地区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煤铁资源,在地形上同样极为重要,我们看乌克兰地图,会发现是一整个大平原,但实际上“大平原”的表述是宏观的,如果具体到微观层面就不是这样了。
大平原上有很多起起伏伏的山地丘陵,其中最大的一片就是顿巴斯山地,过了顿巴斯,西部的第聂伯罗就是真正的平原,顿巴斯山地是乌克兰防御俄罗斯的天然屏障。
顿巴斯地区由于资源众多,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小城镇群,加之苏联当年十分看重顿巴斯地区,不少城镇都是直接按世界大战的标准打造的,可谓到处是马里乌波尔,这两点导致俄军在顿巴斯的进攻相当艰难。
如果八年前适当扩大战果,顿巴斯在手,就可以直面第聂伯罗平原区,乌军完全无险可守,居高临下,态势上将有利得多,政治上也不会造成更多的后果。
俄军接下来哪怕动员部队上了战场,能攻克顿巴斯,给国内一个政治交代,就算是不错了,想拿下哈尔科夫比较难。
默克尔这番话,不仅会给普京造成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并代表欧洲对俄回旋的余地已经很小,连默克尔都要说这种话寻求自保,普京已经构无可构了,这对我们也是一桩好事,逼着俄罗斯转向东方。
普京八年前面临的选择,基本也是政治人物的常态,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往往只能采取折中方案中的折中方案,一招不慎,可能需要用十招弥补。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