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吴冷西忆毛主席:武仗与文仗|【推荐】2022-12-13

 

图片
【1960年,在最高国务会议召开之前,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前审阅新华社消息稿。左为吴冷西。】
【作者简介】吴冷西(1919.12.14-2002.6.16),广东新会人。1937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及马列学院学习,曾任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国际部主任,新华社副总编、总编辑。1952年任新华社社长。1957年兼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64年兼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直至“文革”开始。1977年后任中共中央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1980年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1982年任广播电视部部长。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全国人大第三、四、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二、三、四届主席,第五届名誉主席,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
(六)武仗与文仗
1958年8月,政治局常委在北戴河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原定着重讨论工业问题,后来又增加人民公社问题。
会议8月17日开始。我因事晚去几天。中央办公厅20日来电话催我赶快去。我21日乘中办的班机到达北戴河,同胡乔木同志住在一座别墅。那是北戴河中区中央负责同志的别墅区,都是解放前达官贵人和洋人的旧别墅,只有毛主席的住处是新建的高大平房。

我到达北戴河的第三天,8月23日中午,福建前线的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就万炮齐轰仍被国民党军占据的金门、马祖及其附近小岛。

图片

密切注意反应

当晚,我参加了毛主席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议才知道:7月中旬美军入侵黎巴嫩、英军入侵约旦,企图镇压伊拉克人民武装起义后,中央即考虑在福建前线采取行动,以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帝斗争,又打击蒋介石集团在金门、马祖一带经常骚扰我福建沿海的气焰。蒋介石早在7月17日就宣布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全线处于“紧急戒备状态”,表明了他们将有所行动。我空军于7月底开进福建前线,同国民党飞机连续作战,并夺取了福建沿海的制空权。炮兵增援部队也陆续到达。与此同时,全国展开了支援伊拉克、阿拉伯人民反对美英帝国主义侵略中东的集会和示威游行。

毛主席在会议上说,今天开炮,时机选择得当。联合国大会三天前通过决议,要求美、英军队退出黎巴嫩和约旦。美国人霸占我台湾更显得无理。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我就打金、马。这肯定会引起国际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人震动,欧洲人也震动。阿拉伯世界人民会高兴,亚、非广大人民会同情我们。

这时,毛主席对着我说,找你快来参加会是要你了解这突发事件。你的任务是要新华社迅速、广泛收集国际反应,重大反应要用电话传到北戴河来。报道和评论暂时不搞,观察几天再说,这是纪律。要告诉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广播电台的编辑部。服从命令听指挥,部队如此,新闻宣传单位亦如此。

毛主席又说,前几天在工作会议开始时他讲了八个国际问题,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在脑子里转来转去,逐渐形成一些看法、观点,思想就开朗了。但是这些观点在对外宣传中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和盘托出,要有所区别。比如,我说大战打不起来,但军事工作中要有打起来的准备,宣传工作中要讲战争危险,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又如谁怕谁多一点,我说帝国主义比我们多怕一点,但宣传上应讲我一反对战争,二不怕战争。又如我说帝国主义制造紧张局势有刺激世界人民觉醒的有利的一面,但宣传上要强调反对帝国主义制造紧张局势,争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诸如此类,这个世界上坏事太多,我们如果整天愁眉苦脸,就在精神上被压垮了。我们要学会用分析的方法,看到坏事有两重性,看到紧张局势固然是坏事,但它又可以促使许多人觉醒起来,下决心同帝国主义斗争,这又是好事。这样看问题,我们就可以在思想上获得解放,不至于老是觉得包袱沉重。

毛主席说,这次炮轰金门,老实说是我们为了支援阿拉伯人民而采取的行动,就是要整美国人一下。美国欺负我们多年,有机会为什么不整它一下。现在我们要观察各方面的反应,首先是美国的反应,再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我们现在处于主动,可进可退,游刃有余。美国人在中东烧了一把火,我们在远东烧一把火,看他怎么办。我们谴责美国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这不冤枉他。美国在台湾有几千驻军,还有两个空军基地。美国最大的舰队第七舰队经常在台湾海峡晃来晃去。美国在马尼拉还有一个很大的海军基地。美国海军参谋长帕克不久前(8月6日)就说,美国部队随时准备在台湾海峡登陆作战,像在黎巴嫩那样。这就是证明。

火力侦察

过了两天,8月25日下午,毛主席又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地点是北戴河海滩游泳场的休息室。毛主席刚下海游泳回来,穿着睡衣就主持开会。除了少奇同志、周总理、小平同志外,还有彭老总、王尚荣(总参作战部长)、叶飞(福州军区政委),胡乔木和我也参加了。

毛主席一开始就说,我们在这里避暑,美国人却紧张得不得了。从这几天的反应看,美国人很怕我们不仅要登陆金门、马祖,而且准备解放台湾。其实,我们向金门打了几万发炮弹,是火力侦察。我们不说一定登陆金门,也不说不登陆。我们相机行事,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因为登陆金门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重大。问题不在于那里有95000名蒋军,这个好办,而在于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国同国民党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否包括金门、马祖在内,没有明确规定。美国人是否把这两个包袱也背上,还得观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侦察蒋军的防御,而是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中国人就是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何况金、马以至台湾一直是中国的领土。

毛主席又说,凡事要抓住时机。去年开始反击右派是抓住了卢郁文事件,批判《文汇报》是抓住了《新民报》作了自我批评。这次炮打金门,就是抓住美军登陆黎巴嫩。既可以声援阿拉伯人民;又可以试探美国人。看来美国人左右为难,处于东西难以兼顾的境地。但是我们宣传上目前暂不直接联系金门打炮,而要把主要锋芒对着美国到处侵略,谴责它入侵中东,也谴责它霸占我国领土台湾。最近美国国务院发表一个反华备忘录,我们《人民日报》就可以以此为由头,历数美国侵略中国的罪行,驳斥备忘录对我们的诬蔑攻击。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美英军队从黎巴嫩和约旦撤退一事,也可以组织评论,要求美军从它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基地包括我国台湾撤退。现在宣传上要打外围战,等美国、蒋介石以及世界各国的动向摸清楚之后,再开始就炮打金、马问题发表评论。届时我国政府也要发表声明或文告。现在要养精蓄锐,引而不发。

彭老总在会上提出,金、马前线官兵艰苦奋斗、英勇作战,可以写些通讯报道,但要注意保密。大家同意前线记者可以先作准备,发表时机另议。

以上中央关于组织评论和通讯的指示,当晚我用保密电话告诉了在北京的《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但没有谈及中央决定炮打金、马的意图和设想,这在当时是最高军事机密。

8月27日,毛主席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主要还是谈他在会议开始讲的国际问题,也谈到人民公社。在会议休息时,毛主席把乔木和我找去,谈了《人民日报》的宣传。他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对国际问题应该有研究,形成一定看法,不要临时抱佛脚,发表感想式的意见。对许多国际问题都要有基本的看法,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评论。现在报刊上有些评论是感想式的,搞新闻工作,光务实、不务虚不好。要经常找有关同志吹一吹,有了看法,有了意见,就要找机会、找题目,加以发挥。毛主席还说,《人民日报》在一个时期应有一定的方向,宣传要有重点,抓住当前的主要任务。今年年初报纸宣传方向比较明确。《从梅林看全国》的社论写得不错。最近一个时期,宣传上就显得杂一些,编辑条理差,把一些东西堆在一起,看不出方向,缺乏思想的鲜明性和一贯性,评论和消息配合不够。现在中央已决定今年钢铁产量翻一番,大办人民公社,大办民兵。报纸就要跟上。《人民日报》的版面要调整,要突出工业,首先是钢铁工业。工业消息放在一版和二版,农业放到三版去。毛主席要胡乔木和我研究一下,北戴河会议结束后回北京布置。

这以后几天,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集中讨论钢铁翻一番和人民公社问题。但毛主席仍然十分注意各方对炮打金门的反应,特别是美国的动向。他的秘书几次打电话给我,查问新华社印发的《参考资料》中刊出的美国动向的后续消息。我在这期间也要求新华社每天上午打电话汇报当天收到外国通讯社的要闻,重要的我都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报告了。

绞索政策

中央工作会议8月30日结束后,毛主席回北京召开最高国务会议。在最高国务会议开始前一天,9月4日,毛主席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主要是讨论炮打金门后的形势。会上大家分析,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都讲了话,美当局已下令把地中海的军舰调一半到太平洋来,同时又提出在华沙恢复中美会谈。看来,美方估计我们准备解放台湾,他们想守住台湾,是否也固守金门、马祖,似乎尚未下决心。艾、杜的讲话都含糊其辞。美国人还是怕打仗,未必敢在金门、马祖同我们干起来。我们这次炮打金、马的火力侦察已达到目的,不仅美国人紧张起来,全世界人民也动员起来了。但是,会上大家也认为,我们现在的方针还不是马上登陆金门,而是把绞索一步步拉紧,进一步对美国施加压力,然后相机行事。大家同意周总理提出的采取宣布我领海为12海里的办法,使美国军舰不敢迫近属于我领海范围的金门、马祖。毛主席认为,美舰入侵我领海,我有权自卫,但也不一定马上打炮,可以先发出警告,相机行事。毛主席说,我们还准备另一手,通过即将在华沙恢复的中美会谈,以外交斗争配合福建前线的斗争。有武戏又有文戏。我们还有一手,就是宣传斗争。这时毛主席对胡乔木和我说,现在要大张旗鼓地谴责美国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要求美国军事力量撤出台湾和台湾海峡;强调台湾及沿海岛屿是中国领土,炮打金、马是惩罚蒋军,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不得干涉。《人民日报》、新华社、广播电台是舆论机关,评论可以讲得激烈一点,当然也要适当,不要说过头话。以上这些关于宣传工作的意见,我都向《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作了布置。

毛主席9月5日到8日召开最高国务会议。原定会议主要议程是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特别是1958年钢铁产量翻一番的指标)和人民公社问题。毛主席在5日和8日讲了两次话。他除了讲到国内问题外,着重讲了国际问题,大体上也是他在北戴河会议中讲的八个问题。其中谈到绞索问题时,毛主席说,我们炮打金、马,美国人紧张起来,杜勒斯似乎要钻进金、马绞索,把台、澎、金、马全都包下来。这也好,给套住了。我们什么时候要踢他一脚就踢他一脚。我们主动,美国人被动。蒋介石过去给我们捣乱,主要是从福建这个缺口来的。金、马在蒋军手里,实在讨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但是,我们现在不是马上登陆金、马,只是试试美国人,吓吓美国人。但有机会就打。机会来了为什么不把金、马拿回来。其实,美国人心里也怕打仗,所以艾森豪威尔公开讲话时没有说死要“共同防御”金、马,有点想脱身的味道。他们想采取脱身政策也可以,把金、马11万蒋军撤走就是。赖着不走,就让蒋军呆在那里,也无碍大局,美国人给套住就是了。

毛主席在8日讲话过程中,忽然问吴冷西到会了没有?我答应到了。毛主席说,今天的讲话要发新闻,你先作准备。我同乔木商量,感到什么内容可以发表很费斟酌,最后确定先写有关绞索的部分。我起草了新闻稿,也给乔木看了。散会之后,毛主席和其他政治局常委还留在勤政殿的休息室。我把新闻稿给毛主席审阅。毛主席边看边谈边改。他说,可以只发表关于绞索部分,其他问题只是内部交换意见,至少目前不宜公开发表。绞索问题也不宜联系金、马来谈。用国家主席身份讲话,不宜直接联系金、马,不同于写社论、做文章。当然也不能写我们对金、马的方针,这是军事机密。但对即将恢复的中美会谈,要表个态,可以说寄予希望,不管将来结果如何。我们现在一手打炮、一手谈判,一武一文。打炮是火力侦察,今天打了3万发,配合天安门群众大会,大造声势。谈判是外交侦察,摸清底细。两手比一手好,保持谈判渠道是必要的。毛主席审改了新闻稿后,交我要新华社当晚发出,《人民日报》第二天(9月9日)见报。

图片

这里还可以补充一个插曲,就是在最高国务会议期间,9月6日,赫鲁晓夫对我炮打金门摸不着头脑,害怕引发世界大战,特派葛罗米柯到北京来探询究竟。周总理和毛主席先后把我方意图告诉葛,并说明不会打大仗,万一中美之间打起来,中国也决心单独承担,不会拖苏联下水。赫鲁晓夫得知后立即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警告美国当局在台湾海峡慎重从事,并声明一旦中国遭到侵略,苏联准备随时援助。真是虚惊一场,空放一炮。

打而不登,断而不死

在最高国务会议之后,毛主席即离开北京,从9月10日至28日先后视察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29日回京。第二天,9月30日,毛主席的秘书通知我说毛主席有事找我。我马上赶到中南海丰泽园。当我走进菊香书屋的四合院的东厢房时,毛主席一个人正在书房里看字帖。他招呼我坐下后说,他这次外出巡视,看到各地群众干劲很大,尤其是大办钢铁、大办民兵。他为新华社写了一篇关于他巡视大江南北的新闻稿。稿子正在打字,稍等一会就好。毛主席说,这次特别请张治中将军一起视察。张治中将军原是蒋介石的亲信,1949年初国共和谈破裂后站到我们这边来的。张治中在沿途视察时除了关心工农业飞跃发展外,还特别关切台湾海峡的形势。他对我们迟迟不登陆金门很不理解,主张这次解放台湾做不到,但无论如何要把金门、马祖拿回来。他说这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毛主席说,其实我们也不是不想拿下金门、马祖,但这个问题不单是同蒋介石有关,特别是要考虑美国的态度,切不可以鲁莽从事。美国人也害怕跟我们打仗。我宣布12海里领海后,美国军舰开始不承认,多次侵入我领海线,但不敢驶过他们承认的8海里领海线。后来经我多次警告,美舰也不敢入侵我12海里线了。美国空军虽然有时也飞到大陆内地侦察,但在台湾海峡,美国飞机开始时经常侵入我领空,后来也不敢越过海峡的中线。有一次,美舰为国民党运输船队护航,向金门运送弹药、给养。当这个联合舰队抵达金门港口时,我下令猛烈炮击,美舰马上掉头逃跑,国民党船队遭殃。可见美国也是纸老虎。但是,它又是真老虎。目前美国在台湾海峡集中了美国所有12只航空母舰中的6只,重巡洋舰3只,驱逐舰40只,航空队2个,实力相当强大,不可轻视,需要认真对待。因此我们现在的方针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意即只打炮不登陆,封锁金门,断其后援,但不致困死)。

毛主席又说,在华沙恢复的中美会谈,经过几个回合的互相侦察,大体上可以判断美国人要保台湾但不一定保金门,而且有迹象显示美国人企图以放弃金、马换取我承认其霸占台湾。这需要研究对策。张治中将军的主张恐怕不宜采纳。《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现在要在宣传上来个暂停,待中央决策后再说。

新闻稿打字出来以后,毛主席要我看看有什么意见。我看到稿子的末尾专门提到张治中将军陪同视察。我对整个稿子没有什么意见,只觉得末尾一段文字可能引起外间由张治中而联想到同国民党有什么关系。根据毛主席的意见,这个新闻稿新华社当晚广播,《人民日报》在国庆日的头版头条地位登出。

对杜勒斯谈话的分析

国庆节刚过,毛主席连续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台湾海峡形势。从10月3日至13日,几乎天天开会。在3、4两日的会议上,主要是分析杜勒斯9月30日的谈话。杜勒斯在这次谈话中,明显地要制造“两个中国”,提出要求中共和台湾当局“双方放弃使用武力”,同时又批评台湾当局不应该把那么多的军队放在金门、马祖,认为这是“不明智和不谨慎的”。当记者问他,如中共方面作某些让步,那么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是否有所改变时,杜勒斯说,“我们在这些方面是灵活的。”“如果我们必须应付的局势有所改变,我们的政策也会随之改变。”

周总理在常委会议上指出,杜勒斯的谈话,表明美国想趁目前这个机会制造“两个中国”,要我们承担不用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以此为条件,美国可能要台湾放弃所谓“反攻大陆”的计划,并且从金门、马祖撤退。杜勒斯这个政策,一句话就是以金、马换台、澎,这同我们最近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侦察美方底牌的情况是一致的。美方在会谈中说的甚至比杜勒斯更露骨。少奇同志和小平同志都认为,中美双方都在摸底,在华沙如此,在金门亦如此。现在双方都比较了解对方的意图了,美国人也知道我们并不想在最近时期解放台湾,也并不想同美国迎头相撞。公平地讲,在台湾海峡对峙中,双方都比较谨慎。我们在八九月间火力侦察是对的,迫使美国人不得不考虑怎么办。同时,我们只打蒋舰,不打美舰,海空军都严格遵守对美舰、美机不开火的命令,这也是谨慎的,克制得当的。至于在宣传上我们大张旗鼓地谴责美国侵略我国领土台湾,抗议美舰美机侵犯我领海领空,不仅动员了全国人民,而且动员了国际舆论,支持了阿拉伯人民,也对美国当局造成强大压力,这是做得对的。

我与蒋有共同点

毛主席在会上说,侦察任务已经完成,问题是下一步棋怎么走。他说,对于杜勒斯的政策,我们同蒋介石有共同点:都反对“两个中国”,他自然坚持他是正统,我是匪;都不会放弃使用武力,他念念不忘反攻大陆,我也绝不答应放弃台湾。但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不能解放台湾,蒋介石“反攻大陆”连杜勒斯也说“假设成分很大”。剩下的问题是对金、马如何。蒋介石是不愿撤出金、马的,我们也不是非登陆金、马不可。可以设想,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如何?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打炮,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一点就把绞索拉紧一点,什么时候需要缓和一下就把绞索放松一下,不死不活地吊在那里,可以作为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我们一打炮,蒋介石就要求美国人救援,美国人就紧张,担心蒋介石给他闯祸。对于我们来说,不收复金、马,并不影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光是金、马蒋军,也不至于对福建造成多大的危害。反之,如果我们收复金、马,或者让美国人迫使蒋介石从金、马撤退,我们就少了一个对付美、蒋的凭借,事实上形成“两个中国”。

大家同意毛主席提出的设想,让蒋军继续留在金、马,使美国当局背上这个包袱,时不时挨上我们踢一脚,提心吊胆。周总理估计,美国可能在中美会谈中提出三个方案。第一方案:要我们停止打炮,蒋方减少金、马兵力,美方声明金、马在美蒋共同防御范围之内;第二方案:要我们停止打炮,蒋方减少金、马兵力,美方声明共同防御限于台、澎;第三方案:要我方停止打炮,蒋方从金、马撤退,双方承担互相不使用武力的义务。三个方案都不能同意,因为三者的实质都是制造“两个中国”,使美国霸占台湾合法化。但中美会谈继续下去为有利,可以拖住美国人,力求避免美方或其他西方国家把台湾海峡问题提到联合国去。对亚非朋友也要把问题说清楚,免得他们不明真相,给我们帮倒忙。大家都赞同周总理的估计和想法。

毛主席最后说,方针已定,还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让蒋军留在金、马。但打也不是天天打,更不是每次都打几万发炮弹,可以打打停停,一时大打,一时小打,一天只零零落落地打几百发。但我们在宣传上仍要大张旗鼓,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金、马打炮是中国内战的继续,任何外国和国际组织都不能干涉;美国在台湾驻扎陆空军是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美舰云集台湾海峡是蓄意制造紧张局势,都必须完全撤退;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反对美国霸占台湾合法化;我们和蒋介石通过谈判解决金、马以至台、澎问题。毛主席说,以上这些原则,在舆论宣传上可以鲜明提出,在华沙会谈中可以外交辞令些,但也不离原则。所有这些,都要在我政府发表正式声明之后才公开宣传。《人民日报》目前可以“停火”几天,准备充足弹药,一声令下就排炮轰击。

且看他们怎样动作

在4日的会议后,毛主席5日下令我军暂停打炮两天,并亲自起草了6日发表的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文告一开始就提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并指出大家都同意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都同意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文告说,台湾领导人同美国人订立的《共同防御条约》应予废除。美国人总有一天要抛弃你们。杜勒斯9月30日谈话已见端倪。归根结底,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文告正式建议举行谈判,和平解决打了30年的内战,并宣布福建前线暂停炮击7天,以便金门军民获得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

图片

图片

毛主席起草的这个文告,是炮打金门形势的重大转折,即以军事斗争为主转入以政治斗争(包括外交斗争)为主。

观察两天之后,毛主席于8日下午又在他家中召集政治局常委开会。大家一致指出,《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反应强烈,有些西方报刊甚至说这是台湾海峡两方关系以至中美关系发生戏剧性变化的预兆。美舰已停止护航,也不再入侵我金门领海。只有蒋介石的国防部认为是中共的“诡计”。毛主席当时问我,《人民日报》的社论准备得怎样。我说已写好一篇专攻美国人的。毛主席说,先要做国民党的工作,要写一篇着重对蒋介石说话,同时也给美国人出难题。可以说明并非诡计,阐述我对台的一贯政策,这次是又一次伸出手来。还可以挑一下美蒋关系,说寄人篱下不好受,搭美国船不可靠。然后批杜勒斯的所谓停火,要美国人过五关(停止护航,停止侵犯中国领海领空,停止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从台、澎撤退美国全部武装力量)。毛主席要我当天晚上写好,他夜里等着看。他要我不必等散会就回去写。

我从中南海出来,回到人民日报社,到对面的一家饭馆吃了一碟炒面当做晚餐,接着就在办公室赶忙起草社论。由于已有毛主席的提示,写起来比较顺手,午夜过后不久就赶了出来,排出清样送毛主席审查已是9日凌晨两三点了。毛主席果然当夜审阅并修改了社论,主要是修改社论的最后一段,重新改写为:“看来,问题尚有待于观察和考验,离解决之期尚很远。帝国主义到底是帝国主义,反动派到底是反动派。且看一看他们究竟怎样动作吧!”毛主席在清样上批示:“不算好,勉强可用。”签名后写的时间是十月九日六时。

我在10月9日上午收到毛主席退回来的社论稿,同时接到毛主席秘书林克打来的电话,说毛主席交代要把杜勒斯8日宣布美舰停止护航加进社论中,并说发表时间可以推迟一天。我看了毛主席的修改稿后,感到社论原来的题目很不醒目,于是根据毛主席修改过的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把题目改为“且看他们怎样动作”。由于这个题目比较特别,加上社论的文体又比较接近《告台湾同胞书》的风格,这篇社论10月11日发表后曾被误认为是毛主席的大手笔。

图片

过了两天,10月13日,《人民日报》又发表题为《休谈停火,走为上计》的社论。这是根据周总理4日在政治局常委会上的意见写的,并经周总理最后审定。内容主要是批驳美国人要求在金马前线停火,说明中美之间根本没有战争,停火从何而来,并要求美国撤走在台湾和台湾海峡周围的全部美国海、陆、空军事力量。这篇社论,正好配合毛主席起草的10月13日发表的国防部命令。国防部命令宣布再暂停打炮两周,仍以没有美舰护航为条件,如有美舰护航,立即开炮。

利用美蒋矛盾

几天之后,艾森豪威尔下令把增援到太平洋的第六舰队那部分舰只调回地中海,并派杜勒斯到台湾去同蒋介石会谈。《人民日报》编辑部不明就里,写了一篇题为《咎由自取》的社论,说杜、蒋唱“双簧戏”。10月21日发表后,周总理当天上午就打电话来严厉批评我们说的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中央的方针。当天下午,毛主席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时也批评我们的社论书生气,对中央的方针理解片面,摇摇摆摆,不适当地强调了美蒋一致。毛主席说,这次杜勒斯跑到台湾去,是要蒋介石从金、马撤兵,以换取我承诺不解放台湾,让美国把台湾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蒋介石不答应,反要美国承担“共同防御”金、马的义务。两人吵了起来,结果各说各的,不欢而散。这完全不是“唱双簧戏”。毛主席请周总理专门找我谈一次,然后另写一篇社论,重新评论杜蒋会谈(周总理第二天就找我谈话,详情见我写的《严师的教诲》一文,载《我们的周总理》一书中)。

毛主席在常委会上说,美蒋关系存在着矛盾。美国人力图把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变成附庸国甚至托管地,蒋介石拼死也要保持自己的半独立性,这就发生矛盾。蒋介石和他的儿子蒋经国还有一点反美积极性。美国逼得急了他们还是要反抗的。过去大骂胡适,罢黜孙立人,就是例证,因为他们捣乱的靠山是美国人。最近台北发生群众打砸美国大使馆更是例证。美国在台湾的驻军,蒋介石只同意美国派出团一级单位的兵力,不同意派师一级单位的兵力。我炮打金门开始后,蒋介石只同意美国增加海军陆战队3000多人,而且驻在台南。毛主席说,我前几天说过,我们同蒋介石有一些共同点。这次杜勒斯同蒋介石吵了一顿,说明我们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联蒋抗美。我们暂不解放台湾,可以使蒋介石放心同美国人闹独立性。我们不登陆金门,但又不答应美国人的所谓“停火”,这更可以使美蒋吵起架来。过去一个多月中我们的方针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现在仍然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更可以宽一些,以利于支持蒋介石抗美。

会上大家都同意毛主席这些意见。周总理还提出,“断”和“打”是相关的,既然“断”要放宽些,那么“打”也得放松。毛主席说,我们索性宣布,只是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而且单日只打码头、机场,不打岛上工事、民房,打也是小打小闹,甚至连小打也不一定打。从军事上看,这似乎是开玩笑,中外战史上从未有过,但这是政治仗,政治仗就得这样打。毛主席说,现在我们手里只有手榴弹,没有原子弹,打金、马蒋军好办,但跟手里有原子弹的美国人打仗,就不是好办法。将来大家都有原子弹了,也很可能都不打原子弹。

会议快结束时,少奇同志和小平同志提出是否发表一个正式声明,宣布双日不打、单日打。毛主席说,恐怕有这个必要。他同时还要我注意,前面说的那篇社论要在正式文告后才发表。

10月25日,毛主席起草的以彭德怀国防部长名义发布的《再告台湾同胞书》的文告指出:10月23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杜勒斯谈话,一面说这位美国老爷终于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中国”,并愿意同它打交道,一面又说台湾那个所谓“中华民国”是一个“事实上存在的政治单位”。美国人的计划是第一步孤立台湾,第二步是托管台湾。文告说,“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于解决,可以从长商议。”“我们并不劝你们马上同美国人决裂,这样想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随人俯仰,丧失主权,最后走到存身无地,被人丢到大海里去。”文告宣布:已令福建前线解放军逢双日不打金门机场、码头、船只、海滩。逢单日,你们的船只、飞机不要来,我们也不一定打炮。

文告登报的当天(10月26日),毛主席找我和田家英谈话,除了要我们去河南调查人民公社的情况外,也谈到炮打金门、马祖。他说,在炮打金、马过程中,我们和美国人都搞边缘政策。美国集中了那么多的军舰,而且侵入我领海,给蒋介石船队护航,但又从不开炮;我们也是一万、两万发炮弹那么打,美舰护航时更大打,但只打蒋船队,不打美舰队,不过炮弹就落在美舰附近,吓得他们掉头就跑。双方在台湾海峡对峙,同时又在华沙会谈。美国人在这个战争边缘,我们在另一个战争边缘,双方都在战争的边缘,都不越过这边缘。我们用战争边缘政策对付美国人的战争边缘政策。《聊斋志异》中写了很多不怕鬼的故事,其中有一篇名《青凤》,说的是狂生耿去病夜读于荒宅,“一鬼披发入,面黑如漆,张目视生。生笑,染指砚墨自涂,灼灼然相与对视。鬼惭而去”。你不怕鬼,鬼也无可奈何。炮打金、马的经过也是这样。

可以说,这些话是毛主席对金、马事件的总结(按:在这前一天,10月25日,美军从黎巴嫩撤退)。

毛主席还对我说,你们要善于抓动向。看来现在还不大懂。美国人想从金、马脱身,杜勒斯谈话就显露了这个动向,你们没有抓住。你们编辑部也不大会写文章。接着,他拿当日发表的《再告台湾同胞书》为例,谈了如何写文章的几点意见:

1、文章要有中心思想,最好是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来,也可以说是破题。文告一开头就提出绝大多数人爱国,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这个思想贯穿全篇。整个文告,从表面上看,似乎写得很拉杂,不连贯,但重在有内在联系,全篇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中间虽然有穿插,但贯彻这个中心思想。《红楼梦》中描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这样写的。

2、文章要形象化。文告中不说“沿海岛屿”,而说“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不仅仅说“供应”,而具体说“包括粮食、蔬菜、食油、燃料和军事装备在内”,这就形象地给人深刻印象。你们写文章偏于抽象,一般化,缺乏生动性,看了留不下具体印象。

3、文章要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两篇告台湾同胞书的文体就是这样。中国文字有自己独特的文法,不一定像西洋文字那样严格要求有主词、谓语、宾词。其实西洋人说话,也经常省去主词或宾词的。你们的文章洋腔洋调,中国人写文章没有中国味道,硬搬西洋文字的文法。这可能是看惯了翻译过来的西方文章。其实翻译也有各种译法,严复的译文就是中国古文式的,林琴南的译文完全是意译,都和现在的白话文译文大不相同。

从这以后,金、马事件告一段落,福建前线炮声零落,而台湾海峡风浪依然。

在整个金、马事件过程中,毛主席直接指挥军事、外交、宣传三条战线,真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吴冷西忆毛主席:武仗与文仗|【推荐】2022-12-1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