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文章堪称屠龙术里的终极大招|2022-10-23

你读过哪些令你有跪感的书?

当然是号称屠龙术的毛选,但我认为毛选最精华的是《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文章堪称屠龙术里的终极大招。

这篇文章就说说,毛泽东是如何悟出来的。

以及为什么读完会让人有跪感。

壹·奇男子

1913年春天,毛泽东在报纸上读到湖南四师的招生广告,不仅免除学费,食宿费很便宜,毕业后还分配工作。

他仔细想想:“做老师其实蛮适合的。”

正好其他两位朋友也想读师范,便怂恿毛泽东:“一起去吧,顺便帮我们把入学论文也写了。”

毛泽东写了三篇入学论文,结果三个人都被录取。

第二年,湖南四师和湖南一师 合并,毛泽东又成为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一直读到1918年6月。

那时候,湖南的学风很好。

晚明王夫之崇尚实学,开启湖南敦厚的风气,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中兴名臣”继承王夫之的学风,然后通过湘军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浸润湖湘大地的学子。

以至于湖南一师在《教养学生之要旨》中规定: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

这种环境想读死书,不可能的。

杨昌济也把胡林翼的话转告毛泽东:“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山穷水尽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做。”

毛泽东听进去了,并且模仿胡林翼,把表字改为“润之。”

敦厚的环境和开明的恩师,都在教导毛泽东,千万不要坐书斋啊。

整整5年半时间,毛泽东读书不辍。

泡尔生写过一本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毛泽东读完后写下1.2万字的批注,再加上其他古籍、史书、报纸等读物,毛泽东5年内写下的批注有100多万字,有的是分析书本知识,有的是抒发观点,还有一些“狗屁不通”的抨击。

总之毛泽东读书不是阅读,而是类似于吃饭。不能囫囵吞枣的吃进去拉倒,还要细嚼慢咽,让身体吸收营养。

除了理论知识,还有了解时事。

毛泽东每天都在图书馆读报到很晚,遇到不认识的地名,就翻翻手边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直到把新闻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为止。

日积月累,毛泽东成了学校有名的“时事通”,大家遇到社会上的新闻,总喜欢听听他怎么说。

据说在一师读书期间,毛泽东买报纸就花了160块钱,毛贻昌 对这个巨能花钱的儿子实在没办法。

不过到毕业的时候,他被选为全校模范,同学们说他是奇才。

毛贻昌算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了。

这才只是读书,毛泽东为了体验书本上的知识,经常和同学们到户外身体力行。

有次下暴雨,毛泽东专门爬了一趟岳麓山 ,然后全身湿透返回宿舍。蔡和森 不理解:“下这么大的雨,你出去瞎溜达什么?”

毛泽东告诉蔡和森,《尚书》里有句“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所以想体验一下。

每次看到这个故事,我都能想到一个词:

古君子之风。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不带钱出门穷游走出1000里、冷水洗澡、坚持晒太阳等等。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5年半,绝对不是坐在书斋里的文弱书生,而是把书本里的知识和老师的教导,踏踏实实的做出来了。

而这种知行合一 的动力,恰恰是湖南敦厚学风培养起来的。

那个年代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但凡有理想志气的人,都在思考中国未来的出路。

有的人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人要教育救国,有的人认为枪杆子才是王道,但毛泽东和其他人都不一样,他认为中国积弊太深,思想太旧,只有改造中国的哲学,才能从根本上变换中国的思想。

只要思想进步,便能带动其他事情一起进步。

因为人才是世界的主体。

那么如何改造中国的哲学呢?杨昌济在课堂上说过:“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皆由此大原则而生,吾人当神思默会,洞晓此大原则。”

大原则就是世界的终极规律,搞哲学的人都认为规律是存在的,儒家叫做理,道家称为道,佛家说是禅……到了近代,毛泽东等人叫做大原则。

1917年,毛泽东给黎锦熙写信:“未来将用全部工夫,向大本大原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

他的雄心太大了。

世界这么复杂,诸多事情千头万绪,大部分人连身边的小事都处理不好,毛泽东却要透过世界的现象,发现维持世界运转的核心规律。

500年来,类似的事情只有王阳明 做过,如今毛泽东也想做。

等他成功,已经过去20年。

贰·实践

几年后,毛泽东遇到共产党。

他读书多年,积累了一肚子奇怪知识,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现成的理论,可以明确告诉他:你思考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而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告诉他:“你的东西就是辩证法,这才是打开世界的正确方式。”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毛泽东和共产党是相互成就的。

没有共产党的平台和组织,毛泽东的理想将没有依托,最终成为无根浮萍,大本原也没有机会找到。

没有毛泽东的努力奋斗,当年弱小的共产党,恐怕很难应付蒋介石的枪杆子。

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便是改造中国的宏愿。

真是天选之人啊。

既然找到完美契合的组织,学会实现理想的正确方法,那么毛泽东寻求的大本原是不是手到擒来?

想太多了。

毛泽东只是刚刚上路而已,充其量看到一点曙光,具体如何达到目的,找到世界的核心规律,他也不知道。

他唯一能实现理想的方式,就是脚踏实地的做下去。

那就做吧,山穷水尽之时自有路走。

毛泽东积极参加组织工作,经常到大江南北开会,但他回到湖南就会走访农村工矿,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经过几年工作,毛泽东逐渐明白,中国社会分为6个阶级:地主和买办、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流民无产者。

这6个阶级就藏着真实的中国,想改造中国一定要从这里入手。

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开篇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其实是在找社会的本原。

他的答案就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领导力量,半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朋友,地主和买办是敌人。

毛泽东拿下一城。

2年后国共两党分道扬镳,毛泽东组建了一支军队,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到底能不能生存下去,谁都没数。

毛泽东不管其他的,想改造中国就必须革命,那便不能在家里坐而论道,一定要走出来亲手去做。

只有做了才知道问题在哪里,然后才能改正问题继续向前。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完成最终目的。

经过一年半的思考和实践,他找到了革命的本原:“虽然国民党的力量很强大,红军的力量很弱小,但是红军革命是可以坚持下去的。”

为什么呢?

因为小农经济是分散的,买办和地主是不团结的,于是就造成中国地域之间的板块结构,而板块之间一定是有缝隙的。

这些缝隙就是红军的生存空间。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真正找到了革命的本原,给共产党和革命同志指出方向。

大家真的应该看一下这篇文章,简直是任何事业的指南。

既然社会和革命的本原都找到了,那么如何去实现呢?毕竟革命是要打仗的呀,打仗就要找到军事的本原。

这件事,毛泽东在1936年完成了。

那时候的红军简直是破衣烂衫,不论是武器装备或者数量,都不能和任何一支军队相比,蒋介石摩拳擦掌,“剿匪”事业要成功了。

而且红军丧失了90%的根据地,只要陕北红军失败,中国革命基本就失败了。

但是经过10年军事生涯,毛泽东已经刷满经验条。

他经历了创建根据地到失去根据地的全过程,亲自指挥了三次反围剿,并且在长征期间亲眼目睹了400余场战斗。

多年实践,毛泽东太清楚军事是怎么回事了。

除了李世民和霍去病 这种天赋型选手,大部分军事家都是这样的,从小型战斗起步,逐渐熟悉战争了解战争,最终成为指挥战争的人。

这也是可以让普通人成才的方法论。

1936年12月,他对10年军事生涯做出总结,提笔写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没有一句是说枪炮怎么用等细节的,而是从战争的本质说起,一直说到中国的战争形态,进而推到红军怎样才能获胜。

于是,毛泽东又找到军事的本原。

换句话说,毛泽东不是指挥士兵的,他是培养军事将领的。

这种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用方法论成就一批将领,而不是依靠将领的拥戴才能坐稳位置。

那么多将领都崇拜毛泽东,其实是去拜师学艺的啊。

此时距离毛泽东给黎锦熙写信,已经过去20年。

这20年间他亲手操作了无数的事情,有成功有失败,有荣耀有落魄,但无一例外的是,毛泽东做每件事都要付出12分努力,哪怕一件小事都要做到极致。

更可怕的是,他做事不止是做事,而是要思考事情的本原和内在关系,以及事情背后的逻辑。

如此积累20年,毛泽东基本能把中国的事情都串联起来,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你和他说东北,他马上能联想到陕北,你和他说蒋介石,他马上想到美国的政策。

毛泽东为什么能做到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毛泽东的能力和智慧,都是苦功夫磨练出来的,没有半点水分。而且只要勤奋努力,每个人都能得到这种能力。

即便限于天赋做不到100分,及格总没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此时。

毛泽东像指挥战役一样,已经把世界核心规律的外围清理掉了,只需要集中兵力最后一击,便能大获全胜。

叁·圣贤

机会说来就来。

当时共产党内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很多人看不到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反而一股脑的照搬苏联经验,还有马克思说过的只言片语。

他们把苏联和马克思视作圣贤,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是圆,中国的东西土里土气肯定不行。

问题是,这种做法已经造成红军的惨烈失败,很多人到陕北之后依然不改,抱着幻想中的成功秘笈不放手。

毛泽东看不下去。

要是不能改正党内同志的做事方法,谈什么革命成功呢?

1937年夏天,全面抗日战争即将开始,毛泽东却静下心来准备写文章,给党和军队的同志出一本教材,教育他们如何把事情做成。

如果不把同志们教会,即便参加抗日战争也很难成功,那么中国的未来又该如何?

你看,都火烧眉毛了,毛泽东还是不慌不忙,要从事情的本原着手解决问题。

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文章堪称屠龙术里的终极大招|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