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华尔街有一篇文章,引起了全球金融圈的热议。
文章名为《战争与产业政策》,作者是瑞信银行利率策略主管佐尔坦·波萨。
这位老哥,曾担任过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官员,因准确预测市场闻名,被华尔街誉为“市场波动先知”、“恐慌预言家”。
不过,真正让他成为“全球网红”的,还是这篇横空出世的文章。
文章认为:战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热战,还有大国在网络空间、太空、深海等“冰冷空间”中的角力。
而当前的中美博弈,则是一场涉及技术、货物和大宗商品的“经济战”。
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今天“美国加息、中国降息”的奇特现象。而战争的结果,则将决定21世纪世界经济的大格局。
美国加息,中国降息
10月份,国际金融市场有两件大事:
其一,是美联储表示要进一步加息。
根据10月13日美联储发布的会议纪要,美联储预计将在11月会议上,再宣布加息75个基点。这将是美国今年第六次加息,累积加息幅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75个基点。
但由于美国通胀形势依旧严峻,美联储官员们已表示,今年12月份还有50个基点的加息额度要完成。
由此一来,到2022年年底,美国的政策利率将会飙升到4%以上。
设想一下,钱光存在美国的银行里就有4%的收益,这对全球资本的“虹吸效应”会有多大?
但与美国与全球加息浪潮背道而驰的是,中国却在此时罕见地宣布了降息。
继8月份我们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之后后,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又发布通知,决定取消部分城市的房贷利率下限。
很多符合条件的城市,商业房贷利率已经降低到4%以下,部分城市的房贷利率更是低至3.7%。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随之下调。
在这个关键时候,中美两国一个加息、一个降息,货币政策出现逆向而行。
你有没有想过,根本原因是什么?
柏年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从美国的角度,“美国加息”的表面原因,当然是为了进一步遏制通货膨胀。
数据显示,2022年9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速高达8.2%,再次超出市场预期。
从政治层面来看,美国将在11月份迎来重要的中期选举。根据民调显示,拜登政府由于管理通胀不力,支持率已经降至40%以下。
所以,拜登为保卫民主党在国会的优势地位,赢得选民支持,只能要求美联储走“激进加息、降低通胀”的这一招险棋。
第二、从中国的角度,我们选择降息,主要是为了稳定经济、特别是稳定房地产市场。
早在去年底,高层就强调中国经济将面临“三重压力”,包括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其中,房地产行业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23.1%,商品房销售额下降了28.8%。
如果按照新房开工计算,8月份新房开工面积更是同比暴跌45.7%,达到近十年来的最大跌幅。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是一个十万亿级别的行业,涉及的上下游产业众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庞大。
所以房地产业必须要“稳”。而通过降息稳住地产,就意味着稳住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但是,上面的表述,都只是表面原因。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发生“对决”的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中美脱钩”、全球产业链的重构,给中美两国同时带来挑战。
而这个挑战,在中美两国身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记。
这个话题,是柏年今天重点想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全球产业链重构
我们先来看看“华尔街大神”佐尔坦是怎么说的:
在《战争与产业政策》这篇文章中,佐尔坦认为,全球产业链在中美博弈、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之后,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在过去30年的和平时期,全球最重要的大国产业链,分为以下三个:
第一是便宜人力:美国吸引全球移民,通过移民来保持本土服务业低廉的人力成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在硅谷,就有相当多的中国、印度“码农”,在给美国互联网企业打工。
第二是便宜货物:中国凭借人力成本优势,成为“世界工厂”,并源源不断地为世界、特别是美国输出价格低廉的产品;
第三则是便宜能源:俄罗斯廉价的天然气源源不断,为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提供能源支持。
这三个巨大的产业链,涵盖了中、美、俄、欧四个全球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势力。
在和平状态下,欧洲为了便宜的能源,向俄罗斯支付欧元;美国则为了便宜的商品,向中国支付美元。
便宜的能源、人力和商品,共同给世界带来了低通胀和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