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今与今后的5到10年,是6代机研发竞争的最关键阶段,超级大国也不时的对外释放一些关于他家6代机研发的一些阶段性成果与片面性的“好消息”。但是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超级大国上上下下从内心深处,其实对6代机的研发并不热衷;尤其是其作为军工垄断性的企业,更不希望全球有任何一种真正的6代机在2030年之前就一飞冲天。因此超级大国对所谓的6代机,是典型的现代版的叶公好龙。这么说的根据是什么?其实很好理解。首先,超级大国在5代机的研发上,其实至今仍然没有收回成本。这是因为当年研发与竞标YF22与YF23,一个只生产装备了187架就早早的关闭了生产线,而且立法宣布不出口任何F22的整机与技术,这就等于形成了一个自产自销的闭环系统。
在经济层面属于只有投入而没有直接产出。当然F22的存在起码在2000年之后的10到15年之内,极大的巩固了超级大国在全球一超独大的地位,间接上获得的战略利益与经济利益无法简单计数。但是超级大国内部资本为王的制度,是不可能把间接的综合效益,计算到军工集团自家的直接收益中。而F22之外的YF23以及F120发动机的实物以及技术也没有任何出口,只能在仓库里吃了十多年的灰土。这样就导致研发2种重型5代歼击机的上千亿的投入,几乎没有任何正收益。而一般一型主战飞机,起码要生产400架以上才会开始账面盈利;再出口500到600架才可能收回研发成本。因此F22与YF23,与当年F15与F16天量出口,赚的盆满钵满的状况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于是超级大国的相关军工单位,只能指望F35这个型号,
来收割所谓的战略盟友,最好能像F16系列一样再次收割大半个地球。不过到目前为止F35系列的出口,距离超级大国早年制定的上万亿美YUAN的收割计划,还相去甚远。毕竟到现在,F35的总产量还不到700架,其中自用版本就超过了400架,对外销售还不到300架,真正交货到位的更不到200架。这200架中就算每架都有0.5亿的纯利,那么全部的总利润也不过100亿。距离F35这个单一项目的研发投入的收回还有十万八千里,更何况当初上万亿的利润目标。而F35原本制定的销售计划,是在全球对早年出口的F16系列至少一对一的替换,也就是销售出去4000架左右,期间除了整机还有后续配件与配套武器的销售,然后再开发一些新的销售对象,这样来实现上万亿的盈利目标。问题是一旦有真正的6代机在2030年前后,
就首飞成功,那么现在所有在售的F35系列全部都立即成了过时产量。这种商业与技术上的双重打击,对超级大国的军工体系来说必然是颠覆性的。超级大国其实一直想在技术上慢慢的挤牙膏,也就是用一些6代机的局部技术,对F35系列进行缓慢的改造升级。比如用XA100发动机来代替现在的F135发动机。这样才能一个旧产品不断的当新代次产品无限收割全球。但是偏偏有一家会不管不顾的在2030年前后就首飞真正的6代机。在这方面,超级大国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商业上都没有想好应对的办法,如此公然抢跑截胡还砸饭碗,真是可恶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