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2月15-16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会议在北京召开,仔细阅读新闻公告,会发现在部署明年工作举措排在首位的就是: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而就在中央经济会议召开的前一天(12月14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共同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则开宗明义讲道: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更早之前,每年最后一场常规的政治局会议12月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两档重磅会议和一份重要文件突出的一点就是,与过去七年反复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同,把工作的着力点调整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随着国际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大幅度调整,明年我们仍将面临着美联储高利率政策持续下海外需求的持续萎缩,中美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错位导致海内外金融市场高度不确定,美国对芯片等高精尖产品对华限制出口所带来的供应链不稳定,俄乌战争延宕发酵带来的国际环境不安全等一系列风险挑战。
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安全性,两档重磅会议和一份重要文件透露重要的信号:那就是以扩大内需为主题的需求侧改革将成为明年我们可以聚焦的确定性政策机遇。
接下来,政事堂编辑部也将通过系列文章,系统性地梳理子明关于需求侧改革的思考,围绕“需求侧改革的意义”,“需求侧改革的波折”,“需求侧改革的历史逻辑”,“需求侧改革的内容解读”和“需求侧改革的可能演进方向及所带来的机遇”等方面循序铺开,希望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需求侧改革。
要理解需求侧改革的意义,必须先了解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供给侧改革。也只有了解供给侧改革的历程才会发现我们过去七年发生的波澜壮阔的故事的底层逻辑,才会明白我们将会逐渐明白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的原因,这种重大的转变在未来将演绎怎样新的故事。
2016年春节刚过,权威人士便在人民日报上刊文,文中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随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近七年来经济发展的主线任务。尽管中途经历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风波,2020年新冠疫情,美联储大放水等大事件,也没有动摇我们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决心。
此前政事堂编辑部通过系统梳理子明对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和逻辑,展示了自2015年以来供给侧改革所经历的两大阶段,以及各自阶段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所带来巨大的影响。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运行两个关键环节,虽然我国面临着一定需求不足,但供给过剩的挑战更为严峻,权威人士通过7年的时间,带领中国这艘大船艰难的度过了供给侧改革的大风大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