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李晓鹏博士:澄清谣诼,纪念教员同志|2022-12-26

【此文写作于2014年国庆期间,发表以后,影响颇大,新浪网历史频道和观察者网都有转载。但终于被各大平台封杀,目前各大搜索引擎也无法直接搜索到。现只能替换部分关键词后发布。作者李晓鹏注】

一、岸英之死

关于教员的谣言很多,有一些层次很低的,我们就不用细说了。比如说什么他在全国各地为自己修建了很多行宫别墅。其实大部分都是建国以前蒋介石就修好的,还有一些是接待国内外贵宾的宾馆,教员不过去住过几天,就被说成是他的行宫别墅了。

这些事情,只要稍微认真的加以辨别一下,都比较容易搞清楚。但是有一些传言就没有那么容易辨别了。比如说,第一个,教员把他的儿子岸英送到朝鲜战场上去,是为了让他去镀金的。增加点参加战争的资历,好为将来培养儿子接班做准备。但是想不到竟然牺牲了。有些人的话还说的很难听,说要感谢美国飞行员,把未来的太子给炸死了。不然我们就没有改革开放了,我们今天就是*家王朝。

1.培养接班人的步骤问题

这种说法很难简单的去驳斥它,因为人已经死了,我们没办法验证说如果岸英活着会是什么样。

但是这个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因为封建世袭制度被消灭以后,领袖人物要想培养儿子接班,就必须要一步一步的历练上来,不能直接封为“太子”就行了。不管你是真共和还是假共和,面子总要装的。要培养他在军队的势力,在党内的势力,还要逐步的把他提拔到一个很接近领袖的位置上,这样领袖死了以后才能够顺利的接班。

最典型的就是蒋介石,他是让他的儿子蒋经国接班的。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学习回国以后,首先就是到军队历练,1938年获封少将军衔,过了一年,就派到江西去当赣南地区行政专员和保安司令,政权军权一把抓。然后逐步的提升为江西省防空司令、省委委员。1945年,又提拔到中央来,当三民主义青年团和青年军的领导。这是干什么呢,就是让他在青年团和青年军里边发掘人才,建立自己未来接班的政治和军事的班底。

蒋经国的这个成长路线,明显是蒋介石精心安排的。就是这么党政军内各个方面都去历练,熬资历,再一步一步提拔,后来到了台湾以后,又当国防部主任、行政院副院长。最后当上行政院院长,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的国务院总理的职位。这样只等老蒋一死,他以总理的身份接这个国民党主席和总统的职位,那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如果教员也想要让儿子接班,他也要按照这个程序来。军队里边的历练,那是必不可少的。等岸英从朝鲜战场回来,有了军功,就好进一步提拔了嘛。对不对?所以这个逻辑啊,看起来还是挺顺的。

但是这里边确实有问题。因为岸英是194512月从苏联回国的,距离他去朝鲜还有五年的时间。教员在1943年延安整风之后已经成了党的最高领袖,教员思想已经写进党章了。这个时候儿子从国外回来,培养接班人那可是恰逢其时啊。要知道蒋经国1937年年底回国,仅仅过了几个月初就当上少将了。

1945年到1951年这六年里边是不是没仗可打?当然不是,这几年正好是教员的军队打的仗最多,打的最为顺风顺水的六年。国共内战19459月全面爆发,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哪儿都在打仗。还是跟国民党打,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因为国军的战斗力比较渣嘛,对不对?这个时候,比如说,派岸英去东北给零彪当个参谋,那还不是很简单的事儿吗?当时已经有了比较稳固的北满根据地,在司令部呆着还是比较安全的。

等到辽沈战役结束,师部也比较安全了,就可以去当个师政委,再跟随东北野战军挥师南下,配一个能干的师长负责指挥,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肯定的不停的打胜仗,一口气把蒋介石赶到台湾去,不需要什么很强的军事才能,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几场胜仗一打,不就可以提拔上来当个纵队政委了?然后占领某个地区,直接就从纵队政委改成地委书记,这不就党政军的资历都有了,一步一步上来了?

但是在这五年里,教员啥军事任务也没有交给岸英去干,而是让他去学种地,参加农村的劳动。后来又参加搞土地改革,也没什么实权,主要就是做宣传、文秘工作。建国以后,又去一家工厂当了党支部副书记,既没去军队,也没进政府。当时国家百废俱兴、人才紧缺,一个有留学背景的高级知识分子,政治上又可靠,这已经是最低标准的任用了。完全没有要从党政军各方面来培养接班人的迹象。

2.教员的选择

到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反倒不是一个很好的去战场上熬资历的机会。首先,这是解放军第一次到国外打仗,人生地不熟的,风险很大。解放战争的时候,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很好,到哪个地方都有地下党组织和老百姓跟带路啊、通风报信之类的。在朝鲜,就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第二,这是和世界第一强国作战,当时的解放军,打国民党是比较轻松的,但是打日本人的军队,就非常吃力。日军的装备好,而且单兵作战能力极强。而日军是打不过美军的。美军的战术素养也很高,但最重要的是它们的装备火力非常的强。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军在装备上,是存在代差的。就是说不是一个时代的,就好像当年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是热兵器,清军是冷兵器一样。中国这边还是传统步兵装备,也就是步枪机枪加火炮,而美军已经是海陆空立体作战了,空中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和装甲车、海上有战舰。在人类战争史上,存在代差的两支军队交战,基本都是落后的一方惨败,很少例外。即使有少数的例外,也是落后的一方在自己的国家抵抗侵略获得的胜利。比如这个埃塞俄比亚抵抗意大利的入侵。在没有主场优势的情况下,武器落后对方一个时代的军队取胜的案例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在这种情况下,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去“镀金”,可以说是非常愚蠢。要说把想要重点培养的某个干部送上去锻炼锻炼还可以,万一牺牲了还可以再选。能接班的儿子可就这么一个,死了就没有了。

实际上我们说的彻底一点,我们站在教员个人地位的角度考虑,为他培养儿子接班的大局考虑,最好的选择不是派岸英去朝鲜,而是根本就不要打这场战争。因为当时教员的领袖地位已经很巩固了,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统一全中国,这个功劳还不够大?中国历史上,从纯粹的草根底层出身,白手起家,统一中国成为最高领袖的人只有三个,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还有就是教员。平均一千年才出一个。到了这个地步了,你还追求什么?朝鲜战争打赢了,你还是最高领袖,没办法进步了。那万一要是打输了?

当时中央高层除了教员和彭总,其他人大部分人基本都反对出兵朝鲜。大家都觉得好不容易把国民党赶到海岛上去了,大陆统一了,打了这么多年仗,现在应该抓进时间搞建设。简单来说就都是求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你力排众议主张出兵,一旦打输了,教员的领袖地位很有可能就要动摇了。对不对?大家都说不要打,你非要打,结果打输了,牺牲了几十万青壮年,把国家经济搞垮了,必须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你就要下台或者退居二线,至少也要取消你的最终决策权,以后大事儿小事都要大家投票决定,不能再听你一个人的了。

所以当时教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出这个决定的。自己关起门来想了七天,这才最后决定初步朝鲜。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艰难、风险非常大的决定。当时想让零彪带兵去朝鲜,零彪说我去不了,我有病;然后又想让粟裕去,粟裕说,我也去不了,我也有病。当然他们是不是真的病到不能带兵,我们不去研究啊。反正两员大将都不去,这就让教员更难办了。但他还是坚持要出兵,就做了两个决定,首先是让彭总挂帅,解决主帅问题。第二,就是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解决党内团结的问题。

彭总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战功很大,但在最后的这个解放战争里边表现并不突出,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负责的西北战区不是主战场,没有指挥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的机会。所以教员这次派几十万大军入朝,首先想到的是指挥过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零彪和粟裕。选彭总是没办法了。用教员的话来说,就是:“我作为共产党的主席,不派自己的儿子去,又派谁的儿子去?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在解放战争的时候教员没有这样想?

因为那个时候党内意见很一致,仗打的比较顺,派自己儿子去参军,就有培养接班人的嫌疑。只有到了朝鲜战争,为了说服党内同志团结起来支持入朝作战,为了鼓舞志愿军的士气,他才决定让岸英入朝作战。

注意,这个决定不会是岸英主动请战的,而是教员自己的决定。因为岸英入朝的时间是在援朝战争爆发之前。是和派彭总入朝同时做出来的决定。当时关于是否参战的争论拖了很久,党内没有一致意见。一直到10月份,美军都已经快打倒鸭绿江边了,形势非常危险了,再不做出决定就来不及了。

104日,彭总还在西北地区主持规划建设大会,根本没有出国打仗的准备。突然接到通知让他去北京开会,会开到一半就走了。当天下午到了北京,教员就找他谈朝鲜战争问题。彭总当时没有表态,回去想了一晚上,才来告诉教员:我赞成你的决定。也就是说105日才最终定下来出兵朝鲜。

根据聂荣臻的回忆,教员是106日告诉他让岸英去给彭总当俄语翻译。1019日,彭总就带着一个秘书和两个警卫员秘密进入朝鲜;1023日,彭总的第一批司令部成员进入朝鲜跟他回合。而岸英就在1023日入朝的这第一批人中间。整个过程都是高度保密的。直到112日,志愿军已经跟美军交上了火以后,国内才发表声明支持志愿军入朝作战,开始进行公开的政治宣传。

也就是说,岸英决定入朝的决定,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前就做出了。在这么紧张和高度机密的战争节奏中,不会出现在工厂里工作的岸英听说朝鲜战争爆发,然后主动要求去参战的情况。教员也不会有这个闲心来考虑说,诶,这次打朝鲜是个好机会,可以让我们家岸英去捞点资历,回来以后好提拔他做官接我的班。就算要考虑,那也应该是这段最紧张最惊险的时间过去了再说。因为早在109日,岸英入朝前半个月,斯大林就通知教员,我们的空军还没有准备好,暂时不能给你们进入朝鲜提供掩护,大概要再过两到三个月才能准备好。如果说真的要去熬资历、去镀金,那可以等两三个月以后有了苏联空军保护之后再去嘛,那不是安全得多了?

实际上,就在1022日晚上进入朝鲜的路上,跟岸英同一批入朝的人中间,39军司令部参谋处长何凌登,就在汽车上被美军飞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所以那是极端危险的,由于美军具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和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任何人,包括彭总在内,只要一踏入朝鲜,就随时有生命危险,不会因为你是当参谋还是当翻译而有所区别、不会因为你是主席的儿子还是农民的儿子而有所区别。入朝之后一个月,岸英就牺牲了,死于美军的空袭。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员派岸英入朝作战,绝不是为了把他培养成接班人,而是在顶着党内大多数反对意见,做出抗美援朝的、关乎国运的这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的时刻,面对美国这么强大的对手,为了取得党内高层的支持,激励志愿军战士的士气,让全党全军团结起来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战争胜利,主动做出的这么一个决定。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一个富有献身精神的决定。绝不是为了镀金,国家主席的儿子冒这么大危险去镀金,还就是个俄文翻译,不值得。

你看人家蒋经国,回国三个月就封为少将,还不用去前线,在后方当上几年保安司令,就晋升为中将了,这才叫镀金,这才叫培养接班人。从朝鲜战争之前教员对岸英的安排来看,也没有要培养他接班的意思。在横扫国民党残兵败将的时候,他没有派自己的儿子去抢功劳,而把功劳留给大家;在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仗打不赢的时候,在粟裕零彪这样的虎将都称病不出的时候,他派自己的儿子顶着美军的飞机上了战场。所以说,哪些所谓的要感谢美国飞行员、感谢蛋炒饭之类的话,都是非常荒谬的。

二、《***是怎么升起的》?

以上是我想要澄清第一个谣言。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个,这比第一个要复杂得多。

1.整人与用人

传言说,教员这个人,为了个人的权力不择手段,搞党内斗争的时候心狠手辣、反复无常。这一类传言的登峰造极之作就是高华的那本名著《***是怎样升起的》(“以下简称《***》”)。讲的就是说在延安整风当中,教员阴暗的心理、用了很多很不光明的手段来整人。作者在书里边说:“教员发动整风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彻底肃清国际派在中共的影响,打击和争取以伍豪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的力量,用自己的思想改造中央,进而确立毛个人在中共党内的绝对统治地位。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列举了很多证据。我们举一个例子,延安整风结束以后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就说:你们看,通过延安整风,教员大权在握,七大的人事安排就体现了教员要独揽大权的这么一个目的。

但是我仔细一看七大的中央委员名单,好像这个高华说的不完全对嘛。国际派的代表人物王明、博古、张闻天这些人,都还在中央委员会里边呀?他们还是中央委员,没有被迫害啊。于是高华就说,这些人已经被剥夺了实权了,只是挂一个空头的名额,其实是被整了,说的有点道理。但我们再一看,延安整风里边表现最积极、被作者认为是教员最信任的康生,他的社会部部长的职位被撤销了,没有保留任何实际职位,就是一个空头委员,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作者又说,这是因为康生整风得罪的人太多,教员不得不把他拿下来,显示康生干的坏事与自己无关,这叫丢车保帅。

然后,再来看中央委员里边被提拔的人,少奇、彭真这些人被提拔上来了。作者说,你看,这就是教员重用私人,把最先提出教员思想和最先喊教员万岁的人大力提拔了,这是任人唯亲。这好像也有点道理。

但是我们一看,咦,伍豪也被提拔上来了?伍豪可不是教员的嫡系,而是威望很高的中共元老,以前还当过教员的领导,当了好多年,在井冈山把教员打倒的时候,他也是站在博古王明那一边的。就在一年前,伍豪还跟王明一起在南方局搞统一战线,合作的还挺好。那这又怎么解释?这个作者又说这是因为教员需要显示自己的公正、宽大。为了掩盖自己的权力野心,故意树的这么一个典型。

这样的解释,我认为就有点牵强了。客观的说,高华对历史细节的考证非常详实,不是凭空造谣。这书里面说的事情基本都是真的,但关键是他去解释这些事情,所用的逻辑有问题。

实际上他举的这些个例子,我们用相反的立场和逻辑来解释,也完全解释的通。

我们完全可以说,王明、博古这些整风的主要对象被批判了以后,还保留了中央委员的位置。这说明,毛心胸宽广,政治斗争只是为了贯彻政治路线,不是为了整人。伍豪这样的人以前跟王明博古他们一起犯过错误,但是已经改正了。所以只要做一下检讨,跟以前的错误划清界限,还要继续重用。这说明毛任人唯贤,不计前嫌,还是心胸宽广。反之,像康生这样的人,虽然对毛忠心耿耿、言听计从,但在整风过程中犯了很大的错误、制造了很多冤案,所以要坚决拿下。这说明教员这个人公正无私,不姑息养奸,不包庇纵容自己的亲信。

你看,我们这样来分析,也是通的,也有道理。对不对?所以事情是同样的事情,我们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逻辑去分析,就可以得到两种相反的意见。我们应该相信哪一个?

有一些很细节的问题没有时间去很详细的讨论。但是有一点,我们要分析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必须要把他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当中去。为了澄清《***》这本书的里边那种不尊重事实的立场和逻辑,我们必须对延安整风的来龙去脉做一个整体的把握。

2.艰难创业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它本质上不是一个独立的政党,而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它是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要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一方面,共产国际从苏联对中共进行遥控指挥,直接下命令;另一方面,共产国际又从苏联派一些人过来,直接当中共的领导人。这些从苏联派过来的人的权力来源是共产国际,对苏联言听计从,而且从思想上也认为苏联的那一套模式就是搞社会主义的标准,什么东西都要学习苏联。这些人可以称之为“国际派”。他们的代表就是王明和博古。王明的身份是共产国际的中国代表,长期在苏联对中共进行遥控指挥;博古就是王明的同志,被派回中国当领导,负责执行王明的路线。

还有一批人是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这些人对中国的情况很了解,能力也很强。这些人就是“本土派”,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教员。

还有一批人是“中间派”。他们也去苏联学习过,但是回国以后长期在一线工作,接触了很多的实际情况,思想上其实已经本土化了。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伍豪和邓。他们原来是在欧洲留学,接触过很多资本主义的东西,思想已经比较成熟了再去的苏联,不是王明博古那种没有被“污染”过的。邓回国以后,先在上海干一些党务,基本上是跟着国际派走的。但是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去广西搞百色起义,慢慢的发现本土派的教员在井冈山搞的很好,就跟着教员走了,后来还被国际派打成了“毛派头子”。

这种情况就好像我们现在,一家美国的跨国公司跑到中国来开了一家分公司,独立法人,中方这边也有一些股份,但是美方控股,高管都要从美国那边派过来。王明博古这些,就好像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已经彻底西化了,受到美国总部的重用;伍豪、邓这些人,就是外派留学生,被派到了美国总部进行过短期培训,然后再回国担任要职;教员,就代表中方股东,为革命出了本钱的,但是股份比较少,没有发言权。

那个时候的苏联就好比是一个大财团。共产国际,就好像是它设立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或者说小微企业孵化器,专门在世界各国搞风投、支持新的共产党创业。中共这个共产国际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由于有财大气粗的苏联在后面砸钱,刚开始发展的很快,很短的时间内就从几十个人发展到了好几万人。

但是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以后,就出问题了。这跟我们企业创业也是一样,刚开始你比较小,没人理你,只能自生自灭。等规模大了,大家就把你当成竞争对手了,要跟你打价格战、要挖你的人才、在媒体上曝光你的负面新闻等等。当然那是革命战争时期,竞争对手的手段就比较直接了。国民党在蒋介石的带领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这个时候,本土派和国际派就出现了分裂。本土派的代表教员带着军队上山打游击去了,国际派还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死守。

最后的结果,本土派在农村的根据地站住了脚跟,国际派在上海被国民党搞得没办法生存了,只能全部搬家到了教员创建的江西革命根据地来。就好像我们现在有的企业,为了面子,跑到这个上海的陆家嘴、北京的CBD去租用最好的办公楼,但是这些地方写字楼的租金贵啊,风光了几年之后交不起房租了。然后大家一看,诶,江西分公司的毛经理搞得还不错,圈了一块地在搞建设,虽然还都是些毛坯房,但好歹是有独立产权的,比较安稳,所以总部就干脆搬到江西办公去了。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李晓鹏博士:澄清谣诼,纪念教员同志|2022-12-2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