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九边:那么大规模的城投债,到底用不用还?|2023-01-11

1

如果小伙伴们平时比较注意新闻,肯定没少听说“城投”这个词,今天仔细给大家从根子上讲讲,这玩意道理不复杂,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细节复杂到爆炸,几乎没人能完全说清楚。

首先大家要有个常识,就是地方政府,尤其是我国除了东南五省那几个,其他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财政都不够用。尤其最近十几年开始的大规模城市化,需要更多的钱,地方上就更捉襟见肘了。

这一点很多小伙伴可能理解不了,城市化盖楼有开发商,政府需要钱干啥?

你想想啊,政府想把一块地上盖居民楼或者搞工业园区,是不是需要把那块地上所有人都拆迁了?是不是需要“七通一平”(也就是通水通电平整土地)?这些看着好像没啥技术含量,其实是个资金密集型业务。需要大量的钱和人力,但是开发商又干不了这事,只能政府去处理,这下地方政府更缺钱了。此外还有一些基建项目,比如不收费的国道,没有门票的公园等等。

既然不够用,就得筹钱,由于咱们国家法律有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向银行贷款,也不能发债。

这倒也正常,防止他们瞎花钱把自己搞破产,到时候还得中央出手救助。

一般的做法是中央政府从那几个财政盈余的省份把钱收上来,然后再给剩下的兄弟们分下去。如果钱还不够用,就得发国债筹钱,再转给地方政府。但是这样做依旧钱不够用。

既然政府不能借债,企业总可以吧?

于是各地政府成立了一些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去银行贷款搞项目,这些企业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不过这些平台的名字一般不叫这个名,而是叫什么“xxx投资公司”,比如第一个这类公司,叫“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这也是为啥大家一般把这些公司叫“城投”。

这些城投公司,表面上跟政府关系不大,可事实上它和政府完全深度绑定了。

也不复杂,你成立个公司就去银行贷款银行能贷?当然不行了,你得抵押房子才行。哪怕有政府背景也不行,银行会要求你资产抵押,这些城投公司也得抵押点啥。于是有些地方把土地公路自来水都放到城投名下,然后城投以这些资产为抵押去贷款。

这也是为啥很多人说,“城投债就是地方政府债”,某种意义上讲,确实是一码事,因为政府的锅碗瓢盆都在城投公司里放着,然后抵押给了银行。

既然政府往这些公司投了那么多资源,金融机构往往觉得将来就算出事,政府也不会见死不救,属于“隐性担保”,所以金融机构也愿意借钱。

甚至有人干脆觉得城投公司就是政府的一个壳。大家买理财产品,有些债基产品,其实就是金融机构买了城投的债,然后开放给老百姓,给老百姓分点利息,顺便风险也分了出去。

等到将来城投建设的项目开始盈利,再把借的钱还回去,皆大欢喜。

这个模式整体运转是很成功的,这么多年来,城投公司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大量的公路,旅游项目,工业园区,就是这样被建立起来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个模式,也就没有大家口中的“基建狂魔”。

借钱搞基建这事说起来倒也正常,毕竟当初美国也是从欧洲借钱搞,后来很多运河、铁路债券暴雷,让债主赔的底掉。不过也有很多欧洲老财炒债券过程中发了大财,有赢有亏,大家才义无反顾地坚持投资。

但是有一个大问题:大部分城投的项目,都有基础设施的性质,比如修了个公园,或者修了一条道路,这些是很难有收益的。事实上如果这些项目赚钱很容易,根本不用政府推动去做,大家争着抢着就把这些事办了。

比如我家附近就有个大公园,那个公园也是一个城投公司在运营,公园不收门票,也几乎没有任何可盈利项目,里边还维持着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养着一堆工人。维持费用可想而知,如果这个公司借了钱,除非市政府掏钱,靠他自己估计下辈子也还不上。

所以很多城投项目,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法盈利,银行借给他们钱,主要也是觉得这些项目有政府背书,将来肯定会还。

于是在合理需求之外,滋生出很多完全不合理的项目,反正银行掏钱嘛,地方为了凑GDP,疯狂贷款上马各种项目,造完再拆,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所以说讨论城投债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项目是大家必需的,比如公路、风电、水电、化工产业什么的,这些项目花钱多却暂时不太赚钱,可是对整个社会有正面价值,尽管城投欠了很多钱,但是对社会的整体价值却是正的。

有些项目纯粹就是瞎胡闹。比如独山县的旅游项目,比如湖北那个拆了建,建了拆的关公像。

不能把这两种混在一起讨论。这段时间不少人吵来吵去,其实就是故意混在一起。反对城投的人把所有城投都说成是独山县奇观,支持城投的人又全部说成是水电基础设施,所以鸡同鸭讲。

2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土太大了,以至于除了物理定律其他定律都不太好使。

最明显的一个,这两年马督工疯狂集火的“贵州水司楼”项目,这个项目如果建在东部发达省份,大概率就不是这个结果了,哪怕在西安,可能也能混个小号的大唐不夜城。

此外大家观察下自己所在的城市,都会发现有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对于一线城市和东部发达城市,这些园区可能确实有不少产业。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内陆城市来说,这个园子既不高新,也没啥产业。但是为啥还是有这么个东西呢?也是从东部发达省份学过来的。

甚至“城投公司”这个模式,最早也是东部的创新,1995年上海开始操作,后来效果很好,才在全国推行,这些年在西部却出了问题。

城投大爆发,正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4万亿刺激计划”,那4万亿并不是政府印了4万亿给大家花,而是中央财政出了1.18万亿,剩下的钱向老百姓和金融机构借的,这里边地方城投就没少借。借到钱后去搞基建,修公路,盖房子,推动了房地产的大爆发,我们顺利挺过了那场危机。

但是由于这些年不断努力借钱,就有了这段时间大家所说的“60万亿债务,平均每人5万”。

有一说一,这个并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地方,尤其是东部省份,他们欠了不少钱,不过赚钱很快,过一些年基本都能还上。

这就好像你欠花呗十万块,还不上成老赖了。你们公司欠银行几个亿却情绪稳定,这当中主要的差别就是现金流,也就是你们公司赚钱比你快,欠钱多也没事。

东部发达地区欠银行很多钱,不过他们并不担心,债主也不担心,慢慢还呗。大家去看看那些城投债,就会发现借得最多的,就是江浙地区,他们经济发达,一个接一个上马产业基地,这些都需要借钱搞,其中大部分都有城投公司参与。

但是很多西部省份的债务,那就够呛了,比如这次遵义道桥,每年的收入还不够维持支出的,理论上下辈子也还不上,所以这次干脆宣布展期20年。

这里就有个问题,难道债主们脑子有毛病,不知道西部的盈利能力?

他们的脑子严重正常。

首先前文讲的,这些城投公司在他们看来都是政府的壳,政府一般来讲不会不还钱,如果地方政府搞不定,就可以去找自己的妈,也就是省政府和中央。

还有些债主,就是当地的小银行,比如河南的村镇银行之类的,这些银行愿意和当地合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家知道,如果一个人信用不好,它就得支付更高的利息。西部城投一般利息比较高。比如这次出事的“遵义道桥”,它之前借钱的利率是7.5%。大家觉得政府项目绝对不会不还钱,还有这么高的利率,自然是抢着认购,换你你也一样去认购。相对而言,山东和浙江那边很多项目利率只有3%-4%之间。

也就是说,西部地区信用不太好,利息要比东部高一些,东部西部又有共同的亲妈,亲妈将来一定会管,风险低收益高,大家争着抢着借。而我们知道,现实世界里,风险低的收益也低,这就有了一个“制度性套利”空间,太多人跑去套利,终于大到还不上了。

问题是现在欠这么多钱了,那怎么办呢?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九边:那么大规模的城投债,到底用不用还?|2023-01-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