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贺龙是穷人家的苦命孩子,
其实人家出去闯荡江湖,
相当于董事长的公子下基层挂职锻炼。
1
贺龙是哥老会的龙头大爷,他在湖南屡次崛起,和哥老会有很大的关系。
不说清楚哥老会,我们就不能理解贺龙。
按照哥老会内部文件的说法,哥老会的祖师爷是郑成功。
当年明朝灭亡,郑成功无力回天,便把一本书、一方玉印放进铁盒子,扔到海里,等待有缘人捕捞起来,继承自己“反清复明”的遗志,和清朝奋战到底。
至于书里写的内容,基本是如何成立组织、口号和纲领,玉印则象征号令天下的权力,颇有“武林至尊宝刀屠龙”的意思。
到了清朝道光年间,郑成功扔到海里的铁盒子,终于被福建人捕捞起来,然后卖给云南大理的郭永泰。
郭永泰继承郑成功的遗志,创办哥老会的精忠山堂,那本书也起名为《海底》,成为哥老会的纲领性文件。
其实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用大脚趾都能想明白。
一个铁盒子扔到海里200年,竟然没有被洋流卷走,而且密封性好到不漏水,可能吗?郑成功用的又不是无缝钢管。
所以这个说法,基本是打郑成功的招牌,做自家的生意。
事实上,哥老会能成为旧中国的重要组织,属于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清朝初年的时候,四川经历几十年的战乱,导致四川原住民几乎死绝,朝廷为了治理四川,不得已从东部省份向四川移民,这个过程也叫“湖广填四川。”
中国古代王朝的治理模式粗糙简陋,皇权不下县,所以基层政府必须和士绅合作,才能在农村维稳和收税。
但移民占多数的四川,由于没有根深蒂固的士绅家族势力,基层政府便失去稳定的合作对象。
怎么办呢?
我们都知道“权力讨厌真空”,于是在四川农村地区,移民们根据祖籍、血缘和人脉等关系,到处奔走串联,推举出说话有分量的人物,替代士绅家族执掌基层的权力。
政府也需要合作对象,便认可了农村重组权力的做法,甚至在收税和剿匪等事情上,还有非常明显的扶持倾向。
随着清朝统治稳定下来,四川的民间组织经过野蛮生长,逐渐有了固定的礼仪、组织和黑话。
这些民间组织,就是哥老会的前身。
而民间组织壮大之后,必然要和政府争夺统治权,再加上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越来越多的农民、手工业者、长江水手游走在破产的边缘。这些失业者对现实非常不满,便和争权的民间组织一拍即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政府力量。
既然是反政府,总要有纲领口号吧。
巧了,清朝唯独不缺反政府的纲领口号,从1644年喊到1911年的“反清复明”,不就是现成的嘛。
于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反清复明的哥老会正式出炉,并且和邪教似的,向云南、贵州、湖南、陕西等省份扩散,不过主阵地仍然是四川。
也就是这个时候,太平天国起义,给哥老会提供了大爆发的机会。
随着太平军一路向东征战,那些散布在西南各省的哥老会成员,纷纷起来拉队伍,响应太平军的反清战争。
在数年的征战过程中,原本在西南省份发展的哥老会,也渗透到太平军的队伍里,沿着长江一路传播到江浙地区。
哥老会的传播路径,当然包括湖南的湘军。
曾国藩就明文规定,湘军将士不允许参加哥老会。但是没什么用,在缺乏权威和秩序的晚清时代,哥老会的组织,恰恰能给将士们带来温暖和庇护。
曾国藩整顿了几次也没效果,只能躺平。
到了太平天国战争结束,曾国藩解散几十万湘军,那些军官回乡买田盖房子,过起黄四郎的日子。
可士兵们已经习惯了刀口舔血的生活,不甘心回乡做一个农民,便分化成两拨:
其中一部分留在江浙,成为漕运起家的青帮骨干,另一部分带着军中的哥老会兄弟回到湖南,到处开山堂。
湖南,便成为和四川比肩的哥老会重镇。
于是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太平军沿长江一路东进,湘军又在战后返回湖南,导致江浙的青帮、两广的天地会、西南的哥老会被串联起来,形成遍布长江流域的反政府会党组织。
其中发展最猛烈的就是哥老会。
到了清末民国的乱世,中国的政治经济秩序彻底崩溃,基层政府的控制力更加软弱涣散,哥老会等会党组织,便成为正式政府之外的隐形政府。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有武装力量,还取代了相当一部分的政府功能,那些哥老会的龙头大爷,其实是县太爷+军头+商人的混合体。
在哥老会兴盛的地方,你想做任何事情,不经过哥老会的同意,你就做不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哥老会,成为哥老会的自己人。
曾经在泸州驻军的朱德、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民盟主席张澜,都参加了四川哥老会。
甚至晋西北的神池县,有个叫谷思慎的同盟会员,不到20岁便开了哥老会的山堂,招揽起几万兄弟。
抗战时期谷思慎去延安的时候,经过晋西北和贺龙见面,俩人聊的特别开心,可能和哥老会的渊源有关系。
好了,终于说到贺龙了。
2
贺龙是湖南桑植人。
这地方离川渝地区很近,清朝道光年间就有了哥老会,贺龙的曾祖父贺廷璧,就是湘西哥老会的龙头大爷,咸丰四年拉起数千人的队伍,响应太平军的反清战争。
虽然贺廷璧反清失败,被清朝政府斩首,但贺廷璧成为哥老会的英雄,被湘西人民口口相传了很多年。
家族有这么个祖宗,贺家的地位、声望或者人脉,都不是其他人能比的。于是哥老会龙头大爷的名分,也就在贺龙家族传下来。
湖南桑植县
贺龙未成年就出来闯荡江湖,官方资料说是为了谋生才做骡子客、吃大户、暴揍富家少爷等等。
贺龙家里是穷了点,但是在贫穷的背后,贺龙家族有一连串的社会身份:
贺龙的父亲是哥老会龙头大爷,姐夫谷绩廷是哥老会高管,就连未成年的贺龙都是哥老会“闲散大爷”、“十排老幺。”
哥老会的内部等级是头排到十排,中间没有二、四、七、八、九排,因为关羽是二爷,四不吉利,排行第七是叛徒,八和九占了杨家将姐妹的称呼,就剩下头排、三排、五排、六排和十排。
头排大爷也叫龙头大爷,地位最高,负责管理一切事务。
十排的地位最低,大部分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但有一个“凤尾十排”的名号,专门给有潜力的后辈。
所以贺龙是地位最高的龙头大爷,因为年轻需要历练,就从“凤尾十排”做起。
你以为贺龙是穷人家的苦命孩子,其实贺龙是董事长的公子,下基层挂职锻炼的。
经过多年闯荡江湖,贺龙在桑植县“打”出名头,并且团结起一大批兄弟,成为爱者欲其生、恨者欲其死的神人。
哥老会内的等级排位,也从闲散大爷转正为龙头大爷,成为通吃黑白两道的湘西话事人。
有这样的江湖地位,贺龙才能在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用两把菜刀拉起队伍,在湖南军阀中左右逢源。
即便队伍被打散兼并,贺龙回到桑植喊一嗓子,又能满血复活,谁都奈何不了他。
《红星照耀中国》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