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天才”?肯定是有的。否则也不会很多十八世纪甚至十七世纪的大师级人物 ,在数学或者理化领域取得的成果,到二十一世纪除了本专业的本科生之外,一般人仍然很难搞懂。而对猿猴一类长期的研究也表明,生物发展到灵长类,总有一些少数个体,比群体的平均智商与逻辑能力都要强好多倍。这也从侧面证实了现代人类中总有少数天才,比普通人聪明得多的现实。但是有一另外一点同样不能否认,这就是哪怕是智商到200的超级天才,如果后天不为其提供足够好的学习机遇,那么这样的天才也很难成为栋梁。伤仲永一文,说明中原早在宋代就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暗示,任何人都不可能不通过正规教育,就能一步到位的发展成为某个科技领域的超级大IP。具体到现实来说,
当今在5代战机甚至6代机领域,以及在与电磁发射有关的全领域,谁谁家都是貌似从零开始,突然就成了这些领域中的全球绝对领先地位。出现了这种外界谁也事先没有料到的“大跨越”,显然是在这些顶尖的军工领域,出现了世所罕见的天才人物,并且很顺利的走到了关键的位置上。这本身肯定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在里面。但是能出现不止一位天才人物的大背景,是全球规模最大、产能最强、产业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与配套的教育体系已经达到了日益完善的程度。如果离开了这个大背景。那么想出现这类由点到面的战略性突破,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就算个人的智力再高、能力再强,如果相应的工业体系不配套。那么很多想法也仅仅是想法,根本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就做出来。所以说从来是,
时势造英雄。而且所有的天才与其惊世骇俗的成果,都有一个前期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且有一个总结后再提高的过程。毕竟大家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成为新的巨人。而天才就是能把前人的成就,实现更大的提升,最终达到一览众山小的无敌式存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过去屡次谈到过,18舰才是到目前为止,全球第一艘真正达标的电磁弹射大型航母。福特级与其对比,连个半成品都算不上。但是在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的同时,如果再回头看看,就知道如果不是当年墨尔本号因为偶然因素的到来,所有当时的所谓装备专家,还不知道蒸汽弹射装置是个什么东东。虽然墨尔本号上的蒸汽弹射器是早期的版本,但是一个实打实的工业成品摆在那里,绝对强于看上50年的此类论文。
同样道理,如果不是885号补给舰被偶然性的捡漏式采购,那么此前大家对补给舰这个专业舰种更是一头雾水,甚至现在看来原理很简单的补给门桥装置,当时也没有一个所谓的专家能凭空画图纸。至于当年瓦良格号当废铁买来,更是在5年内从零直接升级到了立即拥有全球战力第二档的6万吨级航母。说到底,在现代海上综合战斗力的建设上,最近30多年来,似乎冥冥中总有一些看似不经意的“运气”成分在不断开挂。但是这种开挂,为何在全球其他国家就很难看到呢?说到底还是“天生骨骼清奇,有万中无一的练武潜力”,自然是绝不放过任何突飞猛进的机会。而且很明显,这里面除了墨尔本号轻型航母带来的有限西式经验外,从苏联体系中实际学到的东西更多。这是完全不需要否认的。
当然苏式航母,从来没有真正完备过。本身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结果还没有达到顶峰就自己先崩盘了。但是苏式航母体系也不是一无是处。简单的说,苏式重型航母都是为在核战条件下设计的机库与机炉舱的防护能力。6万吨以上的苏式航母,都可以抗20级台风。当然地球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而美式航母最多只能扛17级台风;更无法硬扛核弹。另外苏式航母还有航速普遍更高的优势。这些优点,从16舰的续建开始,都被继承和发展;到18舰上则有成倍的提高。比如18舰的新式装甲层,重量只有当年计划中的苏式超级航母,乌舰2号的一半,但是却有2倍以上的防御强度。不过18舰仍然还没有达到完美无瑕的地步。毕竟项目中间有临时性的升级与调整,或多或少还有一些苏式航母与生俱来的小缺陷。
这种状况将在004型上得到最终的升级与完善。004将采用全新的船体线型,全新的能量体制;满排至少12万吨起步,电磁弹射能力做到最大的释放,直接定位到50吨级轻松起飞。甲板与机库有效操作面积全面放大。海上有效攻防范围是目前18舰的3倍以上。只需要3到4艘,就可以一举击溃超级大国当今的所有海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