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11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消息,格拉西莫夫大将被任命为在乌特别军事行动区域联合部队总指挥。
俄国防部给出的理由,“提高总指挥的职务级别是因为特别军事行动实施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增多,有必要统调俄军各军兵种,使之更加紧密协同,旨在提高各类保障质量以及区联合部队的指挥效率。”
前任指挥官、陆军上将苏罗维金(3个月前被任命为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现在将成为格拉西莫夫的副手。
1、要么升级为全面战争,具体就是俄罗斯全面动员,增兵到200万以上;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再次升级,给坦克或飞机等。
2、要么开始和谈,最近芬兰和瑞典放风说因不愿满足土耳其的条件而不加入北约,就是一个明显的和谈信号。
大家可能很纳闷,格拉西莫夫究竟有何厉害之处,能扭转战争走势。
我在10月初的时候写过《由乌克兰战争想起林彪》、《林彪的世界》两篇文字,主要就是讲俄军需要一个能总览全局的统帅。俄军流量最高的卡德罗夫和普里戈津,虽然都是普京的亲信,但都不是统帅俄军的合格人选。
卡德罗夫是车臣首领,本质上是地方军阀,连信仰和俄罗斯国防军都不同。他在战争中做大对俄罗斯并不是好事,而且他也不能让俄国防军信服。
普里戈津领导的瓦格纳雇佣军虽然作风比较彪悍,但规模有限,打一场类似索莱达尔的战役可以,但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战争;而且他的威望也不足以让国防军信服。
所以对俄罗斯来说,如果小打小闹,甚至是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卡德罗夫和普里戈津可能就够用了。但如果想要进行大规模战争,还是要国防军打主力。
对现阶段的俄军来说,既能让国防军信服,又能总览全局的统帅,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格拉西莫夫。
俄罗斯的军衔体系源自于苏联。众所周知,苏联的最高军衔是各种元帅,包括军兵种元帅、军兵种主帅、苏联元帅等等。俄罗斯时代,军队规模和军种都大幅减少。
除了元帅军衔外,还有将官、校官、尉官、准尉、士官、士兵共6个等级,这也是俄罗斯军队当前所采用的军衔等级。
整个俄罗斯时代仅仅出现过谢尔盖耶夫一位元帅,并且已经过世。现阶段就数大将军衔最高。国防部长绍伊古、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内务部长科洛科利采夫、俄军南部军区司令德沃尔尼科夫、俄罗斯国民近卫军总司令佐洛托夫等人,都是大将。
克拉斯纳亚尔斯科综合技术学院的“工程师·建筑师”专业毕业,并且长期从事建筑行业,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军事专业知识。随后虽然去了军界,但主要是辅佐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这些国家领导人,更像是一个混政坛的,而非混军事的。
正儿八经的军校(喀山坦克兵高级指挥学校)毕业,随后一直在北方集群和远东军区历任坦克排排长、坦克连连长、坦克营参谋长、营长;1987年装甲兵军事学院毕业后,在波罗的海军区任坦克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摩托化步兵师副师长兼参谋长;苏联解体后历任西北集群摩托化步兵师师长、莫斯科军区某集团军副司令。
格拉西莫夫这履历简直是为战争而生。他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车臣战争。
众所周知,第二次车臣战争是普京崛起的起点,同时也是格拉西莫夫的起点。
当时普京为了确保胜利,把北高加索军区副司令格拉西莫夫推到前台,担任西线主攻指挥官。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打得比较拉跨,是因为最大的战术就是不讲战术,地面部队直接压上,和车臣硬碰硬。
格拉西莫夫显然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教训,先利用空军大规模轰炸,再让陆军进入战场。车臣地面部队战斗力很强,但空中很拉跨,加在一起也没有几架飞机。
在格拉西莫夫的轰炸之下,车臣损失惨重。随后俄军将士从东西两侧发起钳形攻势,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对车臣主要城市的包围;1999年12月6日攻下阿尔贡;12月9日占领沙利;12月25日俄军发起总攻,最终在2000年2月6日彻底结束了大规模战争。
车臣惨败之后进入卡德罗夫时代。小卡德罗夫虽然嘴里对普京崇拜得不得了,但看俄罗斯国防军极其不顺眼,有机会就骂国防军将领。几个月之前俄军在红利曼失败,小卡德罗夫把拉平上将骂得狗血淋头的同时,也把国防部的格拉西莫夫等人顺便骂了。
在整个普京时代,格拉西莫夫还参与策划了格鲁吉亚、叙利亚、克里米亚的战争,可以说经历过战争的考验。
所以说在俄军高层中,格拉西莫夫有着最完善的军人履历。更为关键的是,他对俄军的理论影响也很大。
格拉西莫夫的职务是俄军的总参谋长,普京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俄罗斯军科院院长,是拥有军科院荣誉院士称号的“军事理论专家”。
俄罗斯军科院拥有各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军人出身的格拉西莫夫能够成为该院的院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那套“格拉西莫夫战术”,也叫做“混合战争”。
混合战争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海军退役中校弗兰克·霍夫曼提出,但长篇大论且枯燥乏味。格拉西莫夫将那些无聊的军事术语、结合自身的军事实践,把混合战争和俄军现状结合起来,奠定了他在俄军的地位。
特点一,与传统战争相比,“混合战争”涉及到更多领域;除军事作战外,还涵盖信息技术、社会、经济、心理战、舆论、法律等等层面的对抗。
特点二,混合战争并不局限于正面战场,更多的博弈发生在两军交战的“灰色地带”。俄罗斯可以通过这种途径避免引起西方世界的强烈反响,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向对手施加巨大的压力。具体案例参考叙利亚战争。
特点三,混合作战的对抗边界很广,除了敌人的军事层面对抗,对手国内的各个领域都将成为攻击的目标。
客观来说,混合战争的理念没有问题。因为战争本质上并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政治、军事、经济、舆论、甚至文化的全方位博弈。
简而言之,格拉西莫夫在俄军内部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
行文到这里,朋友们大概会发问,格拉西莫夫这次去前线能从根本上改变俄乌战局么?这个问题理论上来说,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我个人认为,大概率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原因就在混合战争的概念里。
北约虽然没有直接下场,但对乌克兰的支持绝对没话说。
首先在武器层面,北约可以根据战场形势提供针对性的武器:
其次在信息层面,北约一开始就入场了。乌军可以屡次精准打击俄军指挥部,可以斩首俄军高级军官,依靠的都是北约的信息系统。
第三在经济层面,北约及其盟友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谓史无前例。说实话,这个世界上能扛住那种规模制裁的国家寥寥无几。
哪怕是在文化领域,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也是无处不在。这话该如何理解?大家想想年轻的俄军士兵去乌克兰打仗,看到西方舆论一边倒挺乌倒俄,心理上难道没有影响?俄军士气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受舆论影响。
这些都属于混合战争的理论范畴,考验的是俄罗斯和北约的综合实力对比,不是格拉西莫夫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所以说格拉西莫夫到前线以后,可能从战术层面改变战局,但不会改变双方的战略态势。
格拉西莫夫此次的使命更像是一个最终的尝试,即俄罗斯是否能最终赢得乌克兰战争。如果格拉西莫夫也无法带领俄军走向胜利,那么再打下去意义也不大。也许那个时候,俄乌才可能真正和谈。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