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铁锤:吊打民国所有大神的老蒋,为啥碰到毛主席就不灵了|2023-01-19

记得两年前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提问:历史上有没有很厉害的人物,被更厉害的人物吊打?

我马上就想起了毛主席和蒋介石长达半生的交锋史。

对手往往就是自己实力最直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对手,也就有什么样的自己,蒋介石命运多舛的崛起和失败之路,刚好也映衬了毛主席一生的光辉!

毛主席和老蒋,一个是顶级战略大师,一个是顶级权谋高手,两人以江山为棋局、以乾坤为黑白,在中华近千万国土上纵横捭阖,中国近代史的巅峰,就是他俩既生瑜何生亮的较量!

1

一、逼上梁山的少年

说起运输大队长蒋介石,可能是因为近些年影视剧,人物刻画的不够全面,很多人都觉得他没啥能力,靠着吹吹捧捧和运气,爬到国民党第一人的位置。

但实际上抛开立场来看,大队长也算得上是一代枭雄。

要知道,大清拍了拍屁股走向坟墓,中华大地就是个烂摊子,内有军阀林立、外有列强环伺,大队长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街头二五仔,当上大国领袖,期间把国民党和地方实力派各种大佬,摁在地上疯狂摩擦。

金庸老爷子写韦小宝的时候,也不敢这么奔放,这说明大队长的个人能力还是很强的。

大队长的童年并不好,算是中国传统社会悲剧的缩影。

他娘王采玉在23岁时作为填房,嫁给比自己年长22岁的蒋肇聪,老夫少妻的生活刚开始还不错,而且还是溪口镇十甲富户之一,生活那可是比毛主席小时候殷实多了。

但好景不长,8岁那年,大队长父亲突然去世,同父异母且已经成年的哥哥蒋介卿,仗着自己是长子,霸占了全部家产,只留给王采玉母子一间房子和20亩田地。

大队长虽然很是憋屈,但也没啥办法,毕竟那年头的社会长幼和嫡庶之分非常严格,压根没人支持他跟兄长抢东西。

认命之后,大队长本来是想赚点小钱,娶个媳妇儿孝敬老娘,这样平平安安过一生的,谁想到晚清那些地方小吏手贱啊,见他们孤儿寡母好欺负,抢钱抢粮不说,还差点把房子烧了。

年轻气盛的大队长哪里受得这般欺辱,索性一咔嚓把辫子剪了,然后轰轰烈烈的闹起了革命!

2

二、大队长的江湖兄弟情

1906年4月,19岁的大队长带着一身江湖习气,前往日本求学,在东京的清华学校,他结识了同盟会成员陈其美,并拜了把子。

图片

陈其美



要说陈其美对这个小弟也很是掏心掏肺,不仅介绍他加入同盟会,还自掏腰包让大队长去东京振武学校进修,正是这段军事学院的履历,才让他有了问鼎国民党中枢的机会。


1910年,大队长从日本学成归国,虽然他接受过现代化军事科班教育,不过当时同盟会的大佬实在太多了,根本排不上号,所以只能在江浙地区,和一帮年轻军官搞搞江湖关系。

直到两年后,一场惊天刺杀案的爆发,才让他进入了孙中山的视线。

同盟会有个元老级人物叫陶成章,这人仗着两次刺杀慈禧的事迹,长期跟孙中山对着干,比如伪造证据举报他贪污公款,弄得中山先生一度非常头疼,但也着实无可奈何。

这却让陈其美从中嗅到了发迹的契机:在这位上海黑帮出身的大哥看来,中山先生是革命领袖,有些事不方便动手,他需要一副做脏事的黑手套。

说干就干!

1912年1月,老蒋抱着为大哥锄奸的心态,在上海广慈医院把陶成章乱枪打死,同盟会一片哗然,孙中山出面怒斥陈其美背叛革命。

不过批评归批评,孙也知道陈其美帮了自己一个大忙,否则再让陶成章继续作对下去,凭他在党内的影响力,革命队伍早晚会分裂,所以他也没深究下去,反而还开始重用起陈其美两兄弟。

进入孙中山的核心圈后,接触的人层次更高了,大队长的价值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以前觉得革命就是闯江湖打天下,讲究的是忠义二字,现在他觉得打天下,义气没什么作用,要靠政治头脑和权术,所以后来他经常出于利益,对结拜兄弟背后捅刀,这些被捅的兄弟包括了李宗仁、许崇智、张学良、冯玉祥、邵元培,都是头面人物。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陈其美为了进一步取得孙中山的信任,时常冲在倒袁第一线,北洋出身的袁世凯也是狠人,直接把陈其美一枪爆头,场面相当血腥,要不是大队长冒死偷回他的尸体,估计这位曾叱咤上海滩的大佬可就横尸荒野。

葬礼上,前来哀悼的孙中山,看着跪在一旁的大队长,满是欣赏和赞许,也是从这一刻起,大队长成为了孙中山心中最信任的少壮派。

但他不知道的是,老蒋的忠义也随着大哥的去世而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不中不正的利己主义。

3

三、也是一代枭雄

1922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起兵叛乱,孙中山登上永丰舰避难,并向远在上海的大队长发去电报,希望他能来广州商量讨陈大事。

不日后,大队长在黑道恩师黄金荣的资助下只身乘舟南下。

见状,孙中山非常高兴,称大队长此举共赴国难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楷模。

大队长对孙中山真的有那么忠心吗?

非也!

刚接到电报的时候,他压根不想去,后来细想了一下,陈炯明虽然占领了广州大部分地区,但孙中山仍然是革命的领袖,只要他振臂一呼,各地革命军队必然应者如云南下勤王,粤军兵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如果能在勤王大军赶到之前奔赴永丰舰,孙中山势必会对他感恩戴德,自己在党内的地位会更加水涨船高。

这才是大队长孤身闯阵的真正原因!

图片
孙中山和蒋介石


果不其然,永丰舰事件后,老蒋被孙中山视为左膀右臂,虽然地位还没有问鼎国民党决策圈,但却俨然是总理府第一红人。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海内外代表共200人,其中包括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24名共产党人士,教员还做了五次发言。

这是蒋介石和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可惜老蒋正因为没当上中央代表,而满腹牢骚,完全没注意这位满口湖南方言的青年,日后会成为自己一生的宿敌,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国共合作的序幕,在共产党的建议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在广州开办一所军校,以培养属于国民党的革命武装,考虑到大队长既忠心耿耿,又在日本接受过系统性的现代化军事教育,筹办军校的大事便落在了他的头上。

得知消息的大队长欣喜若狂,一方面军事实力决定政治地位,尤其是在乱世,军事领袖等同于政治领袖;

另一方面,在儒学文化圈的东方,师生关系仅次于宗族血缘关系。

这就意味着如果能当上黄埔军校的校长,那么凭借着师生的裙带关系相当于掌握了国民党的军权。

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成立,蒋介石担任第一任校长。

从此之后,黄埔成为了大队长向国民党各大党政机关,输出嫡系人员的政治基地。

按大队长心里的计划,只需要几年,黄埔毕业生就会成为国民党军队的核心,他就可以获得对军队的掌控,后边找机会继承孙中山的领袖地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没想到的是,黄埔军校成立仅九个月,中山先生便与世长辞,一下把大队长的计划全打乱了。

1925年8月,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分裂,一派主张继承中山先生遗志,继续走“联俄联共路线”。

另一派也叫西山会议派,由同盟会元老,谢持﹑邹鲁﹑林森﹑张继等人组成,坚决反对同共产党合作,并在北京西山举行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上宣布取消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

不过,由于当时国民党地位最高的三个人,即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财政部长廖仲恺、外交部长胡汉民均忠于中山先生遗志,反对党内分裂,导致西山会议派的阴谋未能成行。

8月20日,廖仲恺遇刺身亡,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几何形状,在权力斗争中,三方势力也是最稳固的政治生态,它能最大限度的维持权力平衡。

廖仲恺去世后,原本处于微妙平衡的权力格局被打破,汪精卫和胡汉民的矛盾愈发尖锐。

彼时,大队长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身份,在北伐革命战争中接连取胜,心思缜密的汪精卫立即意识到大队长手中的军权,对于他和胡汉民的斗争,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于是他和大队长达成协议,以进入决策圈为筹码,换取他和许崇智的支持,并把胡汉民驱逐出国,汪和蒋的地位双双得到巩固。


图片

蒋介石和汪精卫



1927年7月,北伐军在徐州战场上大败于直系军阀,亲临云罗山督战的大队长仓惶难逃,其所领导的黄埔系威望大损,被李宗仁的桂系逼迫下野。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队长下野回老家修养的这段时间,他通过与宋美龄的婚姻,搭上了江浙大资本家,这伙人背后有美国支持,资本实力和国际势力在国民党内无人能比!

此时又恰逢宁汉合流,被孙科暗算排除在决策圈外的汪精卫难平心中怒火,旋即以财政危机为借口,请大队长出山,共同对抗南京政府。

这时大队长已经不再是政治素人打,一手挟军队之威,一手拿着江浙资本、美国资本给的钱,可谓风光一时无两。

或许是力量使人更加充满智慧吧,卷土重来的大队长政治手腕相当高超,先是在政治上击败了胡汉民、汪精卫、李济深等一干国民党顶级大佬,

军事上也啃下硬骨头,中原大战干翻了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彻底坐实了国民党一号人物的宝座。

这时的蒋介石,也才只有43岁!

自1910年学成归国,到1930年问鼎民国政治的巅峰,蒋介石只用了20年时间,在军阀混战、派系林立、列强环伺的乱世中,从一介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江湖莽汉,逆袭成为国家领袖,特么屌丝逆袭的爽文也不敢这么写啊,谁敢说大队长能力不行?

俗话说,过刚易折,盛极必衰!当大队长站在人生最闪耀的顶点时,也即将走向溃败。

为啥这么说?

因为教员同志出现了!

4

四、打仗赢不了

大队长这辈子最得意的是两件事,一文一武,但全被教员碾压了!

第一件是打仗。

前边咱们聊过了,大队长是正经军事院校科班出身,还在日军第十三师团实习过,国民党早期的少壮派中,就他最能打。

后来老蒋当上黄埔军校校长,教出的学生有陈赓、杜聿明、胡宗南、徐向前、左权、戴安澜,哪个不是抗日战场上响当当的名将?

尤其是开国大将陈赓,在东征战争时还救过他好几次呢,大队长没点真本事,能让这群人中龙凤这么卖命吗?

图片

再看看抗日战争爆发前他打过的仗,10场胜利了7场:

北伐战争,从苏北一路北上打到山东,把头号旧军阀张作霖打回了老家;

蒋桂战争,兵不厌诈收买桂系将领,武汉战役打响不到一个月时间,便以摧古拉朽之势横扫新桂系,李宗仁手下两大干将连夜投降;

中原大战更离谱,以黄埔系一己之力,不但抗下了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方势力的进攻,甚至还在河南战场把阎冯联军打得抱头鼠窜。

可见大队长的军事造诣还是不错的,至少在我党崛起之前,确实没有对手。

大队长一路赢麻了,碰到我党之初,几次小胜后明显大意了,以为我党红军只是四处拼凑的杂牌军,根本不够打。

没想到教员确立领导地位后,操盘的第一场战斗就是著名的四渡赤水,差点把大队长气出心脏病:

不到4万人的部队,在中央军、湘军、黔军、滇军、川军的40万大军的包围下,进进出出、出出进进,捎带手消灭了一大波敌人,看得参战的一众国民党名将目瞪口呆。

图片

油画:四渡赤水


美国著名军事记者索尔兹伯里,评价这场战役:当年蒋的指挥官尚且搞不清楚,如今的我们也难以捉摸红军的想法,甚至连当时红军战士,也经常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从这一点来看,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天才,随后的历次对决,大队长再也没在教员这里,占过半分便宜。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打的国军丢盔卸甲,将士们经常抱怨老蒋爱越级指挥,有时候连一挺机枪该摆在哪个位置,都要亲自过问,总感觉他闲得蛋疼。

可是大队长真心不容易啊,事无巨细的关心,不是闲得慌,而是被教员打出了心理阴影,总有一种莫名的压力让他没有自信,以至于对国民党军队产生了这样的心态:老子都打不过毛泽东,你们能行吗?

5

五、心态坏了,做啥事都走样

老蒋第二件得意之事是文学。

这个可能一些同学不了解,又觉得他年轻的时候混江湖,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其实大队长童年生活还不错,传统文化的启蒙也蛮好。

等到大队长加入同盟会,发现不少大佬是文化名人,文学和艺术功底深厚,比如廖仲恺的填词水平就非常高。

为了和大佬套近乎,老蒋开始钻研中国古典文学,没成想还真被他学成了。

来看看大队长写的几幅对联:

《挽陈蕴瑜联》

裹革痛无尸,一夕苇楼埋碧血

报功原有典,千秋青史表丹心

《挽叶琪联》

北定中原,忆当年智勇兼雄,屡以神奇成伟绩

西临蜀会,冀此日艰危共济,那堪驰骤失元良

《挽戴安澜联》

虎头食肉负雄资,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如何

以上三幅对联,对仗工整,用词讲究,可以算上乘之作,在国党内部风评也不错,不过等到教员《沁园春·雪》一问世,这些好评全变得无足轻重。

图片

《沁园春·雪》刚在新民晚报上发表,就直接引爆中国文学圈,那些自诩风雅的民国文人墨客推崇备至,就连当时古典文学第一人,柳亚子先生都承认:这首沁园春堪称中国词史第一名,连苏东坡和辛弃疾都比不上。

大队长偏不信这个邪,跑去问秘书如何看这首沁园春,陈布雷说了十五个字: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这十五个字气得大队长半天没缓过劲来,等了好几分钟,才暴跳如雷的说: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称王称霸、想倒退……末了,他还专门找了一批人去填沁园春,准备把教员的风头给压下去,结果无一例外全扑街了。

大队长前半生也算奇迹,内心十分骄傲,但自己最在意的文武特长,都被教员吊打,心态慢慢就崩了,后边犯下了一系列低级错误,也就不奇怪了。

最败人品的是心胸狭窄,这是做领导人的大忌,但这种事老蒋做了还不止一次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致电我党,询问如何处理蒋介石,我党内部呼吁公审老蒋、枪决他的呼声很高,毕竟四一二政变之后,老蒋杀害我党成员多不胜数,血债累累。

但教员认为日本侵略者大兵压境,而老蒋又是能镇住国民党各大派系的关键人物,如果把他杀了,势必会引起中国更大的内乱,这样只会有利于日本人。

于是教员力排众议,不但没有落井下石,还派周恩来去西安面谈,最终让中国慢慢形成合力,走上抗日的道路。

对比看看蒋介石的心胸,回到南京便把张学良软禁了,关了整整50年,杨虎城更惨,1949年国党即将败退台湾,老蒋还记着这个仇呢,临走前在重庆把人家灭门了。

好歹也是一国领袖,小肚鸡肠到了这个地步,难怪队伍越带越挫、坐不住江山!

6

六、国际战略水平不行

要说心胸气度还只影响国内家务,战略格局和手段就是国际间抢食的保证,大队长这个人是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中国现在地缘环境这么差,这个锅他得背。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是有机会和日本掰一掰腕子的,虽然那会我国整体还不行,但当时的日本也出现很大的危机,连年战争让财政濒临崩溃,军队也深陷皇道派和统制派之间的斗争,国力是明治维新以来最弱的。

而当时张学良已经易帜,也就是说归顺了朝廷,连带着东北强大的军工工业和陆海空三军都送给了南京政府,别说打卫国战争,就是把日军从朝鲜半岛赶下海,也不是不可能。

结果呢?老蒋真不愧是送温暖的大队长,把整个东北拱手让给日本。

1943年,美国准备将琉球群岛移交给中国管辖,可老蒋竟然拒绝了,说是怕军队被日本拖住!

今天琉球群岛,日本叫作冲绳列岛,是美国在远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群,构成封锁中国的第一岛链,让敌人的重兵和轰炸机盘踞在家门口。

最绝的是,二战结束后美苏矛盾空前激化,中国独占东亚大陆,同美国有资本裙带关系,与苏联又有历史革命友谊,国际环境左右逢源,可以说是鸦片战争后最好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凡是脑子没坏的领导人,都会利用美苏矛盾坐地起价,为中国谋取最大的利益。

但老蒋却为了自己的统治,和美苏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边签了《中美通商条约》,卖了民族工业战后崛起的契机。

那边签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卖了外蒙,晚清和北洋那么孱弱,还在勉力支撑的国土,被老蒋赔得一干二净,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美苏的包围下破局!

相比之下,毛主席的国际战略博弈水平,不知道比老蒋高到哪里去了。

新中国成立第二年,就敢在朝鲜和美军正面拼刺刀,并且还打赢了,而这场战争留下来的红利,中国人一直吃到今天。

我们掰着指头数数:

第一是工业体系,朝鲜战争的胜利,使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容,从单纯的欧洲集团,一举变成以中苏为首的欧亚集团。

苏联为了让中国承担亚洲革命的重任,向我们援建了一整套工业体系,正是因为有了完整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才能凭借聚集性优势,崛起为世界工厂。

第二是国土安全,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是中国唯一的工业基地,打赢了朝鲜战争,相当于守住了中国东部战略屏障,为全国性工业化提供了一个和平空间。

第三是国际地位,中国在朝鲜半岛战胜美军,鼓舞了一大波弱小国家的信心。

中苏交恶后,我们依托这个威望,建立起美苏之外的第三极力量,即亚非拉第三世界阵营,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和国际地位。

这才让美国在1970年代,被打得节节败退时,不得不放下面子,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至此,中国的外交圈正式扩张到整个世界,实现了真正的多元化!

一句话,没有当年的朝鲜战争,就没有今时今日的中国!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抗日战争时,蒋介石手握全国百万兵力,背后还有美国的鼎力支持、东北强大的军工体系支撑,国内官方和民间的支持也非常大,他却不敢在自己的国土上,和日本人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

而朝鲜战争时,教员领导的新中国,刚刚结束自1911年以来,长达38年的动荡和战乱,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但他却敢力排众议,坚决和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世界第一的美国正面硬刚,并且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为初生的新中国,打下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老蒋和毛主席之争,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如果说蒋介石是百年一遇的乱世枭雄,那毛主席便是千年难出的旷世奇才!

他俩生在同一个时代,是蒋之不幸,却是中国和中华民族之大幸!

7

七、中华伟业,生生不息

图片

曾记得,在周恩来总理生命的最后时光,两位老战友握手道别,毛主席专门填了一首词《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主席一生诗词要么乐观、要么霸气,但这首,一如词牌之悲凉,没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乐观,更没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霸气。

有的,只是英雄迟暮,和对祖国深深的不舍之愁。

有人说:人老了,就没有了朝气。但他们不懂:什么叫江山易打,基业难守!

就像“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人们常感叹刘邦意气风发的豪情,却不知大风歌其实是刘邦晚年所作,亲征平叛、回乡路上有感而发,8个月后他就死了,哪里有什么豪情可以抒发,不过是哀叹事业未竟的悲凉。

改变主席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他对这个国家、对人民深沉的爱,若非是对我们前程的忧虑,他又怎会写下这般凄凉的字句?

从1920年投身革命到1976年去世,五十六年来,主席为了国家和民族,披星戴月、废寝忘食,不曾有一刻懈怠,整个家族伤亡殆尽,所剩无几。

即便在临终前,他最放不下的,还是共和国前程未卜的命运!

所幸四十六年,江山无恙!

图片

今日之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拥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当我们在仰望星空,感叹今日之中国的伟大成就时,绝对不能忘记毛主席,不能忘记他是如何扛着风烛残年的旧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凤凰涅槃的伟大重生!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铁锤:吊打民国所有大神的老蒋,为啥碰到毛主席就不灵了|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