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静思有我:60年一遇,人口负增长,咋办?|2023-01-20

马上就要过年了,中国人过年的主题是团圆。既然是团圆,那就需要人多,至少要两个人,一个人无所谓团圆不团圆的。从团圆的氛围上来说,人越多越好,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个家庭观念。

这种家庭观念的渊源有很多,但其中之一是多子多福,因为孩子多,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就多,中国人把它称之为人丁兴旺。人丁兴旺,这个词是一个充满着喜悦之情的褒义词。

这说明,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当中,还是希望多生孩子的。

然而当下,中国人生孩子的事情,却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令人焦虑的事情,而且事情好像还越来越严重。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人口总数减少了85万人。具体是:全年出生956万人,死亡1,041万人。也就是死亡的人比出生的人多85万人。

图片

有人觉得,是不是12月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了,因为新冠而死亡人数比较多,才导致这个事。我认为,这个数字跟新冠没有太大关系。

中国是每10年搞一次人口普查,所谓人口普查那就是一个一个的点着人头算账。但是,10年当中只有一年是这么搞普查的,另外9年不普查的时候怎么办呢?那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都有一个时间节点,而国家统计局统计每年人口的抽样调查的时间节点是11月1日。

以11月1日作时间节点搞抽样调查,一般不会考虑12月份抗疫调整之后导致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即便考虑了,也不会考虑得很充分。

所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85万人,是一个客观的正常的数字。

然而这个数字有些怕人,因为这是60年一遇。上一次我们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还是1962年,到2022年刚好60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60年是一个甲子,甲子代表着一个轮回。2022年人口的事好像碰巧对上了这个传统说法。

60年一遇的人口负增长,自然让人感觉到压力山大。

人口负增长的后果是比较悲观的。

最直观的说,如果人口一直负增长,一直负增长,中国人的总数越来越少,那到最后就没人了。这个很直观的逻辑是正确的。我们说民族复兴,如果民族的人都在减少,那还咋复兴呢?日本干脆把他们多年以来延续的人口负增长称之为“慢性亡国”,这没有丝毫危言耸听的成分。

这是从非常宏观、抽象的角度说的,如果我们从具体的角度来看,首先涉及到养老的问题。

我们一般认为,我们老了之后养老金的发放,是因为我们年轻的时候交了社保,也就是我们是自己在花自己的钱。

这个逻辑当然是对的,因为如果你没交社保的话,你老了,退休了,就领不到养老金。

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不是这样的。

在农业社会,养儿防老的逻辑非常直观,那就是人老了,不能干活了,儿子干活,种出来的粮食给老人吃。

那么人类社会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各种金融的算法眼花缭乱之后,这个逻辑就不直观了,但背后的逻辑仍然是一样的。

因为,我们当下,从操作层面,请注意是从操作层面,我们现在的老人领取的养老金,是现在的年轻人交的社保。

这和农业社会儿子种地收获粮食给老人吃,是一样的。

所以,从养老的角度看,有一个问题,如果生孩子少了,当这些年轻人老了之后,不上班了,不挣钱了,他所领取的养老金就是由他们生的孩子交的社保金来发放,而那个时候交养老金的人少,那么能发给他们的钱也就少了。

所以,社会变了,算法变了,表面的逻辑变了,但是最根本的逻辑没变,全社会养老的基础逻辑仍然是养儿防老,当然,这里的儿,还包括女儿。

这是从养老的角度老说的。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孩子少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最常见的就是劳动力问题。社会经济发展都是靠人做出来的,没有人是没有办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

我们就说钱这个事吧,钱是个什么东西呢?马克思说,钱是人类劳动的凝结。

这个话特别抽象,很多朋友可能觉得有点玄幻。

而且,很多朋友认为,一个东西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它有用。而且,貌似越有用的东西,就越值钱。这似乎进一步印证了这个判断,而事实上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举一个反面的例子:

在这个社会上,对我们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呢?排名第一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空气。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离开空气大约四五分钟就活不下去了,你说这东西有多重要?

可是,请问:空气多少钱一斤?

回答是:空气不要钱。

为什么空气不要钱呢?因为我们吸到肺里的空气,没有凝聚人类的劳动,也就是不需要人通过劳动把它制造出来,它本来自然就有了。

再往下分析:

倘若由于环境污染严重,正常的空气不能吸入了,我们必须每个人随身携带一个人工制作的空气袋。这样的事情在越南等一些国家都曾经上演过。那么,这个时候的空气袋,你猜会不会要钱?肯定会要钱。为什么这样的空气就要钱呢?因为这样的空气需要人去把它做出来,那么就凝聚了人的劳动。

所以,说一个东西值不值钱,主要是看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而不是在于它有多大用处。所以说,钱等于人的劳动。你在银行里存的钱,其实存的是你过去的劳动,需要用的时候,就把你过去的劳动从银行里取出来,用于换东西。你换的东西之所以值钱,是因为那里面也凝聚着别人的劳动。所以,你买东西的过程,就是用你的劳动换别人的劳动的过程。

总之,关键词是:劳动。关键的关键是:钱,等于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讲述的重要观点。因为钱等于劳动,所以劳动最光荣,所以劳动人民应该成为社会的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

不扯远了,我们继续说钱。钱是什么东西呢?商品的价格是钱,国家的GDP也是钱,我们每个月领的工资也是钱……这所有的钱,我们都希望越多越好。既然希望越多越好,那就需要有人的劳动在里面。既然需要人的劳动,那就首先要需要人,其次是需要人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劳动更有效果,也就是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也就是要发展高科技的问题。

所以我从一个抽象的角度给朋友们介绍了一个逻辑,那就是要想长期保持GDP的高速发展,必须要有人。现在孩子生的少了,每年人口还负增长,那从长远上来说对GDP的影响是负面的,而且负面作用很大。

所以,经济社会发展,人少了不行。所以,生孩子少了不好。

当然,人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人猛一下子太多了,没有那么多活给人做,那么人老是闲着,也创造不出GDP,也创造不出自己的工资,而且还会引发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社会治安问题。因为当人没有工作的时候就很容易干坏事,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逻辑。

回顾我们国家曾经有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其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就业问题。因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太多了,可是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当然这里说的是城市,而农村是一个大熔炉。于是再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便让城市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这其实也是在解决城市里的知识青年的就业问题。

在我们国家80年代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就业现象,老子在某个单位工作,如果老子提前退休,这个工作岗位可以由儿子顶替,哪怕这个儿子是农村户口。我们现在觉得这种政策非常不合理。但在当时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而且合理性也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用这种机制来解决儿子的就业问题,可以让老子自动地让出一个工作岗位,而不是说老子不退,儿子却还要在上班。这其实解决了工作岗位不足的问题。

当然,人多了导致的后果不仅仅是如此,还可以从一个最简单的角度来说,那就是僧多粥少的问题,国家GDP的总的盘子只有这么大,很多的人去分,分到每个人面前就少了。

所以,关于人口问题,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必须要保持一个中间状态。

这其实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

比如我们说衣服是应该穿多一点好还是穿少一点好呢?那当然不应该一概而论。通常来说,冬天应该把衣服穿多一点,而夏天应该把衣服穿少一点。如果再往深处说,还不能一概而论。在冬天,如果你有暖气,穿的衣服已经很多了,那你恐怕还要减一点,所以,在冬天穿衣服,也不是无限度的往上加。同样的道理,在夏天,通常应该衣服穿少一点,如果你穿得已经够少了,只穿了一条短裤,如果再让你少穿一点,那你就一丝不挂了,那肯定也不合适。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要保持一个中间的状态,中国人把它称之为中庸之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来表述这个问题,就是要保持一个恰当的“度”。

而对于人口来说,恰当的度在哪里呢?有一个词叫总和生育率,也就是全社会平均下来一个妇女生几个孩子,世界人口学家给出的合理的数字是:2.1。

也就是全社会平均每个妇女生2.1个孩子。

这个数字的合理性也好理解。因为男人不生孩子,那么一个妇女生2.1个孩子,其实就意味着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共同生育2.1个孩子。这样,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去世以后,就有2.1个孩子补充。这是第1层意思。

第2层意思是,2.1这个数字是指出生,但是出生的孩子难免有极少数人会夭折,所以如果总和生育率刚好是2.0,那可能人口还是会越来越少,所以必须要比2.0多一点,所以就2.1。

2.1,是人口出生率的比较恰当的数字。长时间保持比较高的数字也不行,长时间低于这个数字也不行。我们过去控制人口,就是因为我们长期保持了远远高于2.1这个数字。现在,明显低于2.1了,我们就要鼓励生育。

那么怎么样鼓励生育呢?

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发钱,第二是休假。

关于发钱。深圳的招最大,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财力最雄厚。生育第1个孩子,一次性发放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连发三年,三年累计发放7500元。生第2个孩子,一次性发放生育补贴5000,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11,000元。生育第3个孩子,一次性生育补贴1万,另外每年发放3000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19,000元。超过三个孩子的,按照第3个孩子的标准发放。

关于休假。广州市的政策尺度比较大。从2023年3月1日开始,女方在国家规定的98天产假基础上再享受80天奖励假,总共178天,男方享受15天的陪产假。

毫无疑问,这些政策肯定会对生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但我认为这还是万里长征只走完了第1步,要想改变中国人口下降的趋势,可能还需要把各种政策往深层次推进。

关于发钱。即便是深圳市的数字,奖励幅度比较高,生第3个及以上的孩子三年累计发放19,000元,但对于养孩子的成本来说也还是很小的,只能说有总比没有好,只能说代表着国家的一种态度,在很多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虽然它的形式是物质上的,本质上只能算精神鼓励。所以这方面的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

关于休假。我认为广州市目前规定女方总共能休假178天,男方能享受15天的陪产假,这个数字应该还行,但是我认为如果没有配套的政策,这个政策的总体效果会打折扣。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女方休178天产假,男方享受15天的陪产假的时候,这些人休假期间的活谁来顶替?那恐怕只能是用人单位自行调剂了。对于企业来说,不管怎么调节,都是一种压力,要么让别人来干,那大概率要加钱,要么另外临时增加人,那也要付出另外的成本。

从逻辑上说,生孩子是全社会的事,企业做出一定的贡献也是应该的。在国家大的政策和社会舆论环境下,没有哪个企业会明确的反对这个政策,或者拒绝执行这个政策。但是企业是一个追逐利润的实体,给企业造成的这些压力,企业往往会另外偷偷的想办法抵消。

比如企业在招人的时候可能不太喜欢招收女员工。再比如对于招进来的女员工因为休产假,职业晋升方面,可能会另眼相待。

我相信企业会有很多很多种办法,把企业因为女员工生孩子而休产假给企业造成的负担,想办法转移出去,能转移多少转移多少。而这个转移的最终结果会指向哪里呢?很可能还是落在女员工身上,比如企业由此而不愿意更多的聘用女员工,导致女性就业环境恶化。

如果是这样的话,实质是,转了很大一个大圈,因为生孩子所造成的负担,本来想通过增加产假的方式让企业承担一部分,结果还是落到女员工身上了,那么这个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我认为,目前我们讨论人口问题,更多的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展开的。既然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说事儿,那么就应该让各方面都承担一部分压力。其中最能代表各方面的,是国家。

在发钱的问题上,用财政给生孩子的人发钱,用的就是全社会的钱。那么,关于休假的问题,先是由企业承担,但最好国家要想办法再把企业承担的这个负担,再承接一部分到国家手上。

比如,对于有女员工享受产假的企业,国家应该给予减税降费方面的优惠,甚至直接给予物质奖励。2022年,中国减缓免税费超过4万亿元,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报道说减缓免税费的理由里面包括生孩子。我希望生孩子也应该加入到国家对企业进行减缓免税费的理由之中。

直白地说就是,根据一个企业当年享受产假的女员工的数量,来确定对企业的税和费的减免幅度。

这样一来,如果一个企业女员工多,而且享受产假的天数多,他也不会觉得他吃亏了,他也就不会在聘用员工的时候歧视女员工,这样就不会让企业把休产假这样的生孩子的负担,再一次隐形地又还给女员工。这样一来,休产假的女员工,就不再是一个草,而是一个宝。

乐观一点评估,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减免缓税费数字比较大,有的企业算账以后认为聘用女员工反而还划得来,他还更愿意聘用女员工一些,尤其是更愿意聘用愿意多生孩子的女员工一些,那自然对于多生孩子是一个正面的促进。

我今天对于鼓励生孩子的两个最抢眼的政策——发钱和休假,提出了我的建议:在发钱上,我认为应该发的更多;在休假的问题上,我认为应该由此给企业给予物质上的补贴。

我这两个建议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要让国家多承担一些责任。逻辑就在于人口问题,它是一个宏观问题,是一个国家层面的问题。

我在过去的节目里面比较注重宣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在生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同样也是希望个人多一些社会责任,更何况这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改进也有好处,但是我更愿意多从国家的层面说一说。

从国家的层面说,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说,那就是房价和教育问题。

现在房价太高,很多年轻人背负沉重的房贷,日常生活过得都很困难,如果再多生孩子,他们的经济压力会很大,心理压力也会很大,所以要解决生孩子的问题,其实要控制房价。

但是,我不得不说,房价控制的问题非一日之寒。尤为重要的是,不能让房价涨得太快了,但也不能让它大幅度下跌。为什么房价不能大幅度下跌呢?

其实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是,我们之所以不敢让房价涨得太快,就是因为所有涨得快的东西,最终必然会跌得快。跌得快就会导致金融危机,导致全社会的系统性的危机。

日本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停滞原因是非常非常多的,但是它的导火索却是1990年到1995年期间房价的过度下跌。最猛烈的时候,三个月房价暴跌了65%,直接成为日本经济由兴旺转向衰落的分水岭。1995年日本GDP5.55万亿美元,2022年日本GDP预估4.3万亿美元。27年过去,日本GDP下降了23%。顺便说一句,1995年,日本人口1.25亿,2022年,日本人口大约还是这个数,人口增长停滞。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能够理解国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中国房地产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其目的就是不能让房价下跌。但也正因为政策的出发点是不让房价下跌,所以你也不要指望未来房价大幅度上涨。从今天我做节目的这个主题生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也不能让房价大幅度上涨,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房价会报复性反弹。如果他稍微有一点点反弹的迹象,国家立刻会反手一巴掌再把它打下去。

我们还是说生孩子的事情,从生孩子的角度我们应该让房价低一点,但是房价又不能跌,却又已经这么高了,所以只能是让房价涨得慢一点,或者是不涨不跌最好,所以这个事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影响生孩子问题,还有一个话题就是教育问题,一方面是教育费用过高,另外就是教育不公平问题,这两年国家已经在下大力气解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解决校外培训问题,其本质上是一个教育公平和教育成本的问题。我认为依据我们国家的治理能力,在未来5~8年这方面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这个问题的好转,应该比房价问题更值得期待。

总之,我对于中国人口问题的总体看法是,国家要综合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一言以蔽之,解决人口问题必须是多管齐下,综合施治,而不能单靠休假和发钱两个具体的措施。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是有值得借鉴的经验的,比如我此前在给朋友们分享过越王勾践在鼓励生孩子的问题上,政策就非常的系统配套。

大多数人对越王勾践的了解是在他卧薪尝胆的故事上,事实上,越王勾践在鼓励生育的问题上也是很有办法的。《国语.卷二十.越语上》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越王勾践当年实施的很多政策在当下已经不能照搬照套了,但是我们透过他的系列政策可以得出一个启示,那就是生孩子的事必须是系统的政策,而不能是单一的政策。

我把越王勾践的政策简单的给朋友们介绍一下。

《国语.卷二十.越语上》这样记载: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番”,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这人没啥能力,但是为了让国家强大,我就鼓励一些夫妇来生孩子。这既说明了越王勾践的谦虚,同时也说明了在人口数量不足的背景下多生孩子,其实是让国家强大的一个很管用的手段。我们都知道,越王勾践在实施了包括生孩子在内的一系列富国政策后,迅速强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越王勾践有哪些政策呢?

第1个,“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意思就是,年轻的男人不能娶年龄太大的媳妇,年龄太大的男人不要娶太年轻的媳妇儿。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要防止夫妇结合在一起了,其中一方年龄太大了,不能生孩子。这其实是从婚姻政策上来推动多生孩子。

越王勾践的第2个政策是,“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也就是年轻人到了一定年龄,要是不结婚,要找父母的麻烦。我们都知道,在越王勾践的时代,年轻人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做主,所以,越王勾践就这个事要找父母的麻烦。这也是婚姻政策。

越王勾践的第3个政策是:“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就是将要分娩的人,报告给官府,官府就派医生守在旁边。这在2000多年前医疗资源很短缺的时代,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福利。

越王勾践的第4个政策是关于奖励的,越王勾践的政策是:“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个男孩,奖励两壶酒,一条狗。请注意,酒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高大上的东西,平头百姓是很少有机会喝到酒的,酒通常是贵族喝的,所以奖两壶酒是分量比较重的,而且有精神含义。生一个女孩,奖两壶酒,还要奖一头猪。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生女孩奖的比生男孩要多些,奖酒都是两壶。但是,生女孩另外奖一头猪,生男孩另外奖一条狗,一头猪肯定比一条狗,要值钱。这就说明要鼓励生女孩。为什么要鼓励生女孩呢?因为女孩还能生孩子,这是典型的重女轻男。你看越王勾践在鼓励生育上多拼啊。而且也非常实事求是,越王勾践能千古留名,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越王勾践的第5个政策是:“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就是生个三胞胎,官府给他配一个乳娘,生两胞胎,官府发给粮食和肉。这政策真的好诱人啊,比现在发点钱的奖励程度要高多了。

越王勾践的第6个政策是:“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就是正夫人生的嫡子死了,免除三年的赋税,偏夫人生的庶子死了,免除三个月的赋税,而且要用隆重的葬礼埋葬庶子,把庶子当嫡子一样对待。

越王勾践的第7个政策是:“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患其子。”就是对于那些一个人过日子的男人,还有一个人过日子的女人,还有得了病的人,还有非常穷的人,他们的孩子官府帮他们养了。

越王勾践的政策大约就是这么几条,这是《国语.卷二十.越语上》所记载的内容,我的总体体会是,单纯物质奖励上来说,奖励幅度很大,此外更重要的是,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乃至重女轻男。

再次强调一下,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越王勾践的这些具体措施,我们很多已经无法照搬照套,但是他的这种力度大、综合施策的思路,值得当下的中国学习和体会。

衷心希望中国人口负增长的现象早日消失,衷心希望中国人口增长的问题回到一个正轨上,这个正轨就是既不能增长太多太快,也不能是负增长。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静思有我:60年一遇,人口负增长,咋办?|2023-01-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