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聊一个话题: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陷阱是什么?
一个人强不强,要看业绩。否则,说破了天,也没人信。简单来说,就算做不到“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至少要别人能做到的,他也应该做到吧。
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要做到,恰恰就是人生最大的陷阱。
因为强,所以不服输;因为不服输,所以掉入陷阱,不能自拔。
三国里就有这么一个人。
谁?
诸葛亮。
具体哪件事?
北伐。
02
三国话题中,诸葛亮北伐为啥不能成功,从古到今,很多人讨论过。
有人觉得,这是因为诸葛亮没采纳魏延的“子午奇谋”:派出精锐部队,从子午谷突然冲出去,直扑长安城,杀魏国一个措手不及,不是挺好的吗?
有人进而推论出,诸葛亮个人素质不全面,治国理政行,带兵打仗不行。
这些说法,算“诸葛黑”。
“诸葛粉”们,改换思路,拼命强调现实条件:蜀汉和魏国实力差距太大。
不是诸葛亮不行,是蜀汉底子薄。
这个问题,连当时的人也很困惑。比如说《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结尾,他拼命赞美了诸葛亮一堆,然后说:“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就这句话,让陈寿1700多年来,成为争议人物。
很多人怀疑:他和诸葛亮有私人恩怨。最后连他爸爸被诸葛亮处罚过,都拿出来说事。
这么多争议,说穿了,就是:有人做到了,诸葛亮没做到。
03
这人是谁?
韩信。
项羽分封后的刘邦,和丢了荆州后的刘备,地盘一样大,都包括西川和汉中,也都面临着北伐的问题。
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只用几个月时间,就占领了陇西、关中。
诸葛亮呢?连年北伐,始终没成功不说,连陇西都没占到,还把自己活活累死五丈原。
同样的条件,韩信做到了;诸葛亮没做到。
陈寿那句话,其实就是拿诸葛亮和韩信比。
《三国志》这本史书,风格向来惜墨如金,最后十个字的意思,要说完整,应该是这样:如果诸葛亮有韩信那样的“应变将略”,他也会成功。
这就把诸葛亮强者身份,给否定掉了一半,引发了争议。
问题就来了:为啥韩信能成功,诸葛亮就没法成功?
04
这个谜,直到8年前,也就是2010年,才有了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有个教授,名叫周宏伟,长年研究长江水系历史变迁。他发现:公元前184年,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当时人口稀少,死的人不多:760人。
后果很严重:把古汉水一截两段。西边的一段,变成了嘉陵江水系,源头还是陇西,却向南流去了;东边的一段,还是照样向东流,就是现在汉江。
韩信为什么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因为当时还有古汉水,军粮、后勤物资,能通过古汉水,运到陇西,效率很高;这次大地震后400多年,等诸葛亮北伐时,就要人拉肩扛,效率相当不高。
诸葛亮北伐时,蜀汉军队经常缺粮,有时明明可以打大胜仗,却不得不退兵。
韩信能做到的事,诸葛亮却做不到,原因就在这里。
那么,诸葛亮知不知道这件事?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