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谈到,红旗2防空导弹曾经在过去的30多年里生产了超万发的数量。而在实际的国土防空作战以及对外战争援助中,总消耗却不超过1000发。结果到了21世纪,这种老式的防空导弹的性能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而且也基本没有进一步升级的必要。于是就在2005年以后全部退出现役。但是近万枚的数量过于庞大,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笔巨大的历史遗产。如果退役后就完全彻底的进行销毁处置,总是天价的浪费。前面也说过,大口径的炮管退役可以直接用来生产威力巨大的钻地弹。那么退役后的防空导弹,是否也可以开发出其他的用途,再次发挥战略作用并且等于节约一大笔装备投入呢?在最近的一场大规模的实战中。可以发现2个前所未有的现象:第二,这就是一些已经研发生产,
50多年的老式地对地导弹,仍然可以用来打击目标而且效果还不错。比如1970年代开发的圆点短程弹道导弹屡次命中目标;而且还创造过直接击中码头,击沉5000吨级登陆舰的惊人战例。也算是全球第一个实打实的“弹道导弹打沉大型水面舰船”的成功案例。第二,就是战争旷日持久之下。作战双方都缺乏传统弹道导弹的储备,在条件允许之下,居然多次出现用S300之类的大型防空导弹客串弹道导弹打击地面目标的现象。于是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就会想到:能不能也把这上万枚退役的红旗2大型防空导弹都改装升级成短程弹道导弹,在可能的战争中发挥余热;或者对外出口收回相当的成本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在本次战争之前就早已想到了。并且确实进行过改装成短程弹道导弹的尝试。把退役的,
红旗2型导弹改造成短程弹道导弹。有2大先天优势:第一是射程。红旗2是一种全球最早大批量装备的大型防空导弹。其完整的弹体全长高达10米有余,对比当今的所有现役区域防空导弹都明显更大。巨大的弹体装填的燃料较多,而且是2级推力体制,导致这种导弹的垂直射高在3万米以上;专门打高空侦察机为主。3万米的射高超过了当今爱国者3等现役大型防空导弹2.5万米的作战上限。而能飞到3万米以上的导弹,如果修改弹道,改为先爬高再俯冲滑翔的模式,那么最大的对地射程会确保在200公里以上,极限可以接近300公里。而国际条约中可以公开出售的导弹的最大射程就是280公里。红旗2改装成功后恰好合适。第二个优势,就是红旗2的战斗部全重高达195公斤,内部装填高爆炸药135公斤。
一旦爆炸,不论在空中还是在地面上,杀伤威力都很大。巨大的战斗部也有直接升级成短程弹道导弹的潜质。不过事实是经过改地对地导弹的初期尝试后,发现效果并不好。自家没有批量装备;更没有实现大批量的出口。那么为何改装项目并不顺利呢?原因也是先天注定的:首先是红旗2虽然可以通过拖车机动,却完全不具备机动发射能力。其次,红旗2的制导操控模式落后,必须依靠巨大的弹翼;这与不能车载机动发射一样不适合现代战场。第三,这居然是一种固体推进与液体推进混合的导弹,而且液体推进还用到高毒性与腐蚀性的发烟硝酸。而当代的绝大多数地对地导弹都是固体单级;在飞毛腿之后,全球已经基本不再欢迎液体的短程弹道导弹批量装备,这一条才是最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