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看法似乎非常普遍:那就是既然已经有了双发重型隐身的J20系列,并且逐步向5.5代发展,足够对抗现有的F22A与F35系列;对抗其他的所有隐身或者非隐身的型号更是砍瓜切菜一般。那么为何还要发展双中推的J31系列?其实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也并不是太复杂。根本原因在于中推发动机是必须同步发展的重点之一。要知道从冷战时代开始,美苏两大军事超强就一直同步研发军用大推与军用中推。苏联在这方面的典型就是苏两拐与米格29系列;超级大国则在陆基主力战机上基本都采用大推;而在舰载的F18系列上一直采用先进中推。现在看来,长耳朵家也基本采取了与超级大国类似了海陆分置的动力体系。不过一个特殊之处就是会对中推型号至少“一机三吃”。
同时兼顾海基舰载,这是最重要的;还有陆基自家装备以及对外出口。这样做的好处其实比超级大国目前的做法都强。毕竟F18系列的对外出口总量非常有限。而F35很多国家想采购却根本排不上号。这样就为隐身双发中推的先进陆基兼顾舰基战斗机的大批量出口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而自家同时在陆海2方面都大量装备;对促进出口同样有利。隐身机的出口往往都是天价,自然可以更快的收回研发投入而反哺自家的体系。要知道直到目前,全球能全面玩转重型双发战斗机的海空军其实寥寥无几。大部分中小规模的空军其实更倾向于先进单发机或者是双发中型机。事实上作为F16与阵风这两种典型的3代半至今仍然有可以压过F35系列的订单量已经很能说明问题。相反,真正下决心采购F15EX的却没有几家。
这就导致如果自家的舰载航空兵大量装备数百架J35,同时自家的陆基航空兵也至少装备200到300架F31系列的情况下,那么F31对外出口必然会很快上规模。当前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实现J31的实际出口;主要是不想给F35A轻易做嫁衣裳;同时维持某些战略方向主战机群的巨大代差优势。假设某些方面明天就能得到几十架F35A。那么不用到后天,至少2倍数量的J31就会同样到位其邻国空军那里;同时也会打开更多的国际销路!仅仅这一点,研发与装备300架J31的战略意义已经完全体现了出来。如果往更深层次考虑。那么即使到6代机甚至7代机时代,先进中推还是要继续发展的。不但有6代机的变循环中推,甚至会有脉冲爆震体制的“中推”来装备7代机也包括先进无人机。到了6代机之后,
激光等高能武器必然大规模上机实战。此时单发飞机将很难提供足够的额外发电与供电能力。因此从6代机开始基本都是双发机的天下。现在持续研发与改进J31系列,可以说看得足够长远!